幼儿园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精华】幼儿园说课稿4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幼儿智慧活动课程》小班下册社会活动“蜗牛的微笑”。下面,我将从教材、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方面来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活动应呈现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对孩子来说幼儿园的生活是快乐的!但是在幼儿园,他们就要学会谦让和尊重朋友,礼貌待人。与人相处的方法是孩子们应该开始学习的一项技能,这对孩子以后进一步的社会交往是很有帮助,也是很重要的。如何跨出与朋友相处和交往的第一步,如何向朋友表达自己,微笑是很好的一种方式。它能够给人带去快乐的感觉,能够传染身边的朋友,拉近和朋友之间的距离。《蜗牛的微笑》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简练优美的语言把弱小的小蜗牛用自己甜甜的微笑给整个森林带来的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得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希望孩子们通过活动,感受微笑的力量,理解用微笑能够打开朋友的心门同时能够给朋友和自己带来快乐。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设计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认知目标:认真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二)技能目标:通过看,说,听等活动,感受微笑带给别人的快乐,会微笑,喜欢微笑;

  (三)情感目标:初步体验当把快乐带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快乐。

三、说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我将“感受微笑带给别人的快乐,喜欢微笑。”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

  难点:通过看,说,听等的活动,初步体验当把快乐带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快乐。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一)PPT;

  (二)小鸟、大象、小兔、小蜗牛图片;

  (三)音乐。

五、说活动方法

  针对活动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活动方法:

  (一)情境创设法:幼儿园的孩子,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活动的开始通过观察哭与笑的课件来引入课题,为后面的活动做好铺垫与暗示。

  (二)直观演示法:在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通过观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三)讲述法和问答法:在播放课件时,我根据需要讲述故事并作适当地提问。

  (四)用赏识激励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以达到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和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六、说学法

  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请他们在“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观察法、欣赏法、体验法等学习方法。

七、说活动过程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六个环节:

  (一)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微笑

  播放幼儿微笑和哭的课件,请幼儿说说喜欢哪个小朋友,为什么?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微笑,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

  (二)播放课件,讲述故事《蜗牛的微笑》,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结合课件,完整地讲述一遍故事,幼儿认真倾听。

  2、提问:故事里出现了几种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分别为大家做了什么事?小动物收到小蜗牛送的微笑时,大家快乐吗?

  3、小结:微笑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本环节的设计,是想让幼儿在欣赏中,交流中理解故事内容。

  (三)用微笑传递快乐,感受微笑带给自己和别人的快乐。

  1、体验微笑:你会微笑吗?做个最美的微笑给老师看。

  2、送微笑:和旁边的小朋友微笑。

  3、你还想把微笑送给谁?为什么?

  幼儿的活动重在体验,在体验中,幼儿感受微笑带给自己和别人的快乐。

  (四)请幼儿说说生活中哪些时候会微笑

  原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开心,快乐的事情,生活中处处有微笑。看到别人微笑你有什么感觉?

  此环节,幼儿知道生活中到处有微笑。

  (五)欣赏音乐《歌声与微笑》,感受微笑带来的快乐。

  (六)活动小结

  通过教师几句话的概括,升华主题:生活中到处有微笑,微笑能带给自己和别人的快乐,我们要对身边的每一个人微笑。

八、说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我的板书设计,重在点出微笑的重要性。

九、说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内容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比较熟悉又喜欢的内容,所以,在目标的设计上,我遵循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幼儿自主观察,倾听,交流,体验的过程中激发兴趣,体会微笑带来的快乐,学会微笑,始鼓励孩子们大胆地交流,表现,体验社会活动的快乐!

幼儿园说课稿 篇2

  一、设计思路

  新《纲要》中提出:科学教育就是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惯性"这种现象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见到,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探索和发现问题,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说目标

  本次活动遵循《纲要》精神,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因此,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以下目标:

  1 、通过硬币小实验,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具有的惯性。

  2、体验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硬币和小纸条若干、视频。

四、教法和学法

  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幼儿尝试教学法为主,同时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我运用了讲述法、操作法等教学方法。

五、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教师:"小朋友每天是怎样来幼儿园的?"教师:"那你们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二)、基本部分1播放视频,让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你们看看这辆车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人们都向前倾倒了呢?"2、教师给幼儿展示实验。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答案就在这个实验当中。"

  (2)操作过程:出示硬币和纸条①手握成拳状;②将纸条放在拳心上;③在纸条的一端(拳心的部分)放一枚硬币

  (3)实验暂停,让幼儿猜一猜会有什么结果。

  教师:"将硬币放在纸条的一端,另一只手握成拳,在将纸条和硬币放在拳心的位置(指给幼儿看),如果老师用力拉纸条的这一端,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事情?硬币会怎么样?"(对幼儿的猜想给予鼓励)

  (4)继续实验,另一只手拉住纸条的另一端,迅速的拉出,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硬币还在老师的拳头上呢。"(可以再演示一遍)

  (5)教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让个别幼儿上前试试,成功与否没关系,"咦?为什么他的硬币掉在地上了,老师的硬币没有掉在地上呢?""老师是怎样完成这个动作的?"引导幼儿讨论,得出结果:只有快快的、稳稳的向外拉,才能让硬币不掉下来。

  3、总结:当硬币下面的纸条快速的抽出去之后,硬币还是稳稳地呆在拳心上,没有掉下来,这个就叫做"惯性"。我们刚才看的公交车突然刹车,人们就向前倾倒的原因就是"惯性"。

  4、提供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让幼儿多次尝试,教师给予指导。

  5、操作结束,送硬币宝宝回家。

  (三)、结束部分

  带领幼儿到户外活动,玩荡秋千、快跑等游戏,进一步感受惯性。

六、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活动,在实验中亲自探索让硬币不掉下来的方法,虽然这个实验大多数孩子都没有做成功,但是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失败的是孩子们对"惯性"这个现象并不怎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