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必备】说课稿汇总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通过语言文字深切感受到鸟岛上的鸟多,鸟窝多,鸟蛋多;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自觉地爱鸟,护鸟。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学生戴头饰)可爱的鸟儿们,我们鸟岛可真是闻名中外啊,你看,今天来了好多游客到岛上游玩呢。让我们转过身去,扇动你的翅膀,鼓鼓掌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吧。(生鼓掌欢迎听课老师)谁愿意向游客们介绍一下自己?(生介绍)

  二、 学习第二小节

  1、鸟儿们,你是什么时候飞到鸟岛来的?(春天 板书)

  2、我想单独采访一下:

  你为什么选择春天飞来?

  你到岛上来干什么呀?

  3、你们是一块飞来的吗?能用书中的语句回答吗?(板书 一群一群 陆续)

  那会是什么样子啊?

  4、又到春暖花开的季节了,大家像约好了一样,飞来一群又一群。(边播放课件)鸟儿们,飞到这个环境优美、食物充足的地方开心吗?和分别了半年的老朋友相见了开心吗?那就让我们张开翅膀,开开心心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吧。

  三、 学习第三小节

  1、现在正值六月,是我们岛上最热闹的时候,游客们来得可真是时候啊!鸟儿们,作为小主人,向各位游客介绍一下我们的鸟岛吧。请你自由读一读第三小节,画出最有趣的地方,等一会儿介绍给游客们听。

  2、你最想介绍什么?(随机学习)

  3、 “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学生自由发言)

  (1)每年六月,岛上有180多种10万多只鸟儿聚在一起,这些鸟儿各有各的样子,各有各的脾气,这么多鸟儿聚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啊?

  (2)看几张我们的照片吧,边看边和同桌交流感受。(展示图片)

  (3)分开半年了,现在又一次相聚在这个环境优美的地方,鸟儿们,平时你在岛上最喜欢干什么呀?

  (4)我这儿还有一段你们生活的录像呢,找找看,有没有你的身影?(放录像资料)

  有你的身影吗?你在哪儿?在干什么?

  (5)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湖里游的,巢里卧的,到处都是鸟儿,这六月的鸟岛可真是鸟儿的——————(世界,天堂,乐园等,学生补充)

  (6)不同种类的鸟儿们各自推选一位代表比赛读一读这句话吧。

  4、“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1)用手势告诉我什么叫“一个挨着一个”?还可以怎么说?把我们的小手当成鸟窝,让它一个挨着一个吧。

  (2)所以一眼望去——(密密麻麻)

  (3)读好这句话

  5、“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青绿色的鸟蛋。”

  (1)学生自由发言

  (2)颜色很美,蛋也特别多

  (3)读这句话

  6、除了课文中写到的,你还有什么想要介绍给各位游客?

  7、小主人们,谁来接受一下六月的鸟岛,让游客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读第三小节)

  四、学习第四小节

  1、海西皮原本是一座默默无名的小岛,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存在,它成变得如此闻名中外。来这儿游玩的客人特别多,他们——(引读第四节)

  2、鸟儿多,鸟蛋多,随便抓几个有什么关系啊?你们说呢?

  3、你希望来岛上的游客们怎么对你们?

  4、除了鸟岛以外,你还愿意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安心地生活?

  5、是啊,在没有伤害,没有侵犯的环境优美的环境下,鸟儿们才能够安心地筑巢安家,养育后代,鸟岛也正因此才成为鸟的王国。但愿我们身边多几处鸟儿的天堂,但愿我们的身边多几处小动物的天堂。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生命的掌声〉〉是“二期课改”小学语文三年级上的一篇教材。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位因小儿麻痹症而落下残疾的小女孩英子的形象,叙述了英子在小伙伴们的鼓励下,勇敢面对生活、取得成功的故事。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读来令人感受颇深。本学期从21课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学会提问”的训练,重在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初步培养提问习惯,知道阅读课文要边读边思考。本课教学时要抓住两个关键语句:“英子犹豫了一会,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教室里骤然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在学习提问及解疑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感悟掌声给予英子的莫大热情和帮助。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班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经过小班化教育的熏陶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比较强,故而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组长的带领下自主学习课文。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不够,表现欲望不强,朗读水平不理想,往往读不出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因此本课教学应重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续运用抓住关键词语朗读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陶冶学生情操。

  三 教学目标设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正确读出9个生字和12个词语;能正确区分“预”和“豫”的字形。

  2、学生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那次掌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一句话的含义。

  4、学习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5、说话练习:说说你怎样帮助你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媒体、自读、比较等方法,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记词。

  2、借助音乐陪衬,通过自读、引读、赛读等方法,帮助学生领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授学生运用“读一读、划一划、问一问、说一说”的学习方法学习“两次掌声”的含义。

  4、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5、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情景,练习说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知道,在别人身处困境时,应当伸出援助之手热情地帮助、鼓励。

  教学重点:

  1、找关键词品句。

  2、朗读课文,理解两次掌声给英子生活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品读故事,理解“那次掌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一句话的含义。

  2、学习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教法学法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配乐朗读、以情激情

  在朗读中配以合适、贴切的音乐 ,往往可以使学生在形象语境中 ,领会课文的重点、难点和思想感情 ,以引发情感的共鸣 ,获得美的熏陶。我以一首钢琴曲《给母亲的信》融于有感情的朗读中。随着音乐的跌宕起伏 , 把学生一下子就拉到课文所表达的感情中来。读到英子的不幸时同学也为之不幸;读到掌声过后英子的变化时同学们又为之欣喜。音乐和课文的内容跳跃着出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学生在这样的音乐氛围中会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 ,读起来就能声情并茂 ,使读者、作者、听者、文中人物的感情融为一体 ,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氛围,导趣引思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愿学、乐学才能学好语文。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我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与需求,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有效的空间利用,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本教材文道兼美、涵义深远,因此还必须引导积极思维,进而读懂课文,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等手段,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创设愉快轻松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自读自悟,适时点拨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告诉我们:“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让学生自主地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已经对教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还有了相当的背景材料,那么在课堂上,为形式搭建交互性的展示平台,通过自读、自悟、自学、探究,就能加深对教材的感悟。学生在自读中发现问题、初步解决问题,再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就能进一步获得提升和发展。故而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通过自读→思惑→点拨→质疑→交流→感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但我们不可能那么放任地读,必须防止枯燥乏味,必须提高读效。因此在朗读教学的设计中,安排了要求明确、层次清晰、形式多样的朗读,如:采用“教师范读、以情传情;学生试读、体验感情;配乐朗读、以情激情;品读文句、入景入情”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我还特别注重了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如:领会“同学们两次掌声的不同意义”时,我出示学法,先帮助学生找出两次掌声的句子,然后让学生读一读,提出你不懂得问题。通过出示学习第一次掌声的学法来帮助学生学会质疑、解惑。并用同样的学法学习第二次掌声的意义。通过两次掌声的质疑解疑的学习,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两次掌声给英子带来的巨大震撼力。又如:“如果你是英子,听到同学们的掌声时,你心里在想些什么?”的生动情境帮助孩子进入角色,体会人物心理。在学完第五自然段后,我又创设说话的情境,让孩子积累语言。通过这两次“空白点”的挖掘,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会通过人物的外在表现揣摩人物心理,激发思维,获得积累,学会读书,提高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让原本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生动活泼地走入课堂、落到实处。最后创设情景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又走出文本,走向生活,感受生活中爱的同时,更积累了丰富的语言。

  (四)、转变观念,滋润心田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和学生一起学习,从读到悟,我总能和孩子一起读、一起思、一起议、一起悟。特别是在评价的时候,不再是过去单一的评价方式:师评生听;而是通过师生间、生生间互相鼓励的爱的掌声,让孩子积极主动地评价;而是用亲切、赞赏性的语言夸孩子:“你真会读书!”“你真懂得关心他人!”“你真是善解人意的好孩子!”正是在这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共鸣,让暖暖的爱意滋润学生的心田,引导孩子把爱意延伸到生活中去!通过这次《生命的掌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也让我深深懂得:只要我们能为孩子的一点进步而鼓掌,为孩子的一个创意而喝彩,让课堂成为孩子们抒发心灵的天堂,那么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具有个性独特的自我!

  另外,课外教学内容的延伸,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丰富学习语文的内容,因此我为学生增加了课后阅读内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阅读有关的文章,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五、 板书设计

  《生命的掌声》溶入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描述一位原本内心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同学们鼓励与爱的掌声中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为帮助学生理清作者写作的顺序,我设计了以文本脉络为主线的板书,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