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2

  《西湖名堤》是一篇语言优美的课文。我上的是第二教时,其中课文第3、4、5节介绍了有关白堤和苏堤名字的由来和迷人景色,这给西湖美景增添了生气和情趣,令人难忘。

  整堂课中,我力求从两个方面来完成我的教学目标,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扎扎实实地开展言语实践活动

  首先,我抓重点,训练学生连贯地言语表达。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是要帮助促进学生的言语表达,最低段来讲更要促进学生的连贯表达。对于本课中“为什么这么称呼白堤和苏堤呢?”的整个训练环节,就是借助了文本内容,然后通过表达来了解文本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的书面表达。

  其次,随文学习适度有用的知识。作为二年级的学生“随文”就是指在阅读环境中,适度运用就是指适度。比如,“堤上桃红柳绿,如同一条锦带。”这句,就二年级来讲,不是和他讲概念,不是和他讲本体和喻体。我要讲的是,让孩子在形象的图片,在语言的表达过程中感受课文为什么这样写?还有“桃花好像在对你说: 。”“柳树好像在干什么?”的展开想象的言语实践,其实也是把拟人化潜移默化的传授给了学生。

  二、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一,无论是怎样一种技术的使用,都应该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就语文学科来讲还要促进学生的感悟力、理解力、想象力、审美力。

  第二,信息技术的使用一定是融合在其中的,所以一定是适时适度的,一定是有很强针对性的,一定是必须的。

  指导背诵第2小节时,我就根据课文内容把几段视频紧密贯穿起来。把西湖的美景变成了直观的,让孩子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但它不代替语言的表达,只是让孩子在看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表达——由远及近的。不过我又引导学生运用画面背诵,这就帮助学生建立起画面感,帮助学生记忆,记忆文章中的文字,同时建立起画面与文字之间的联系。

  其次,课文第四小节中有一句把白堤比作锦带一句,由于许多孩子没有到过那里,也没有见过锦带,因此,学生对于这句比喻句难于理解。如果,拿字典上查到的解释和小朋友去讲的话,那肯定是白讲的。我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再现白堤如诗如画的风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直观的印象。又出示“锦带”的图片,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再让学生结合画面去比较,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画面。通过图片比较,课文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画面,对于比喻句的理解也就不难了。还有“桃花绽开笑脸,柳枝轻轻摇摆”的视频也是如此。

  除此之外,我利用魔灯平台创设了课程。平台上的资源,学生们都可以反复使用和共享,建立学生由此及彼,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使我们的教育资源达到了效益最大化。

说课稿 篇3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依据,学生终身受益为宗旨。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让学生掌握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终身体育态度和习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个性。

  二、教材分析:

  ①快速跑是田径运动各个项目的基础,是用锻炼身体的基本手段和锻炼方法,通过快速跑的教学,发展学生身体基本运动能力,改善中枢神经系统控制、支配肌肉活动的能力,提高呼吸和心血管功能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②通过本次蹲距式教学的学习,发展学生速度、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三、学情分析:

  ①本次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比较平稳发育期向发育高峰期过渡的阶段。可塑性强、模仿能力好。

  ②在平时的文化课学习中实践机会不多,很多学生在体育课上不敢表现自己,知识机械地完成教师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不高。本次教学活动我综合了各种练习形式,使学生在愉悦、兴奋中能充分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③当前独生子女合作意识较弱,通过本次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增进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目标:

  ①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蹲距式起跑的身体姿势及要求,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能够积极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中。

  ②学生在做蹲距式起跑动作时,可以正确理解、认识到两脚之间的位置摆放及离起跑线距离的设定,60%以上的学生能够做出臀部高于肩、重心前移,肩超过起跑线的动作。

  ③通过学习蹲距式起跑,初步掌握摆臂与蹬地的协调配合,提高快速起跑的能力。

  五、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①四点支撑、蹬摆结合。

  ②臀部抬起时重心前移,注意力集中。

  ③手臂与蹬地腿、摆动腿的协调配合。

  难点:上下肢的协调配合,蹬摆结合动作的掌握。

  六、教学方法:

  ①示范讲解法:教师对所教授的内容精讲细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清晰的概念。

  ②语言诱导法: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指导学生练习。

  ③练习法:通过尝试练和模仿学习,教会学、练方法,领会动作要领。

  七、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部分:课的导入。

  在课的开始,以提问的形式,导入本课课题。

  第二部分:准备部分。

  通过热身跑、“数字报团”以及简单的活动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部分:基本部分。

  1.通过专门性的练习,对学生动作进行动力定型,使学生更准确的学习本课内容。

  2.学习“蹲距式起跑”动作,教师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对所学动作有个较全面且清晰的了解。

  3.通过往返跑的接力比赛,培养学生小组团队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同时,充分体验途中跑的方法。

  第四部分:结束部分。

  放松总结。通过放松时,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对蹲距式的跑姿有更深的理解与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