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窗小语读后感

时间:2021-08-31

萤窗小语读后感(精选10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萤窗小语读后感(精选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萤窗小语读后感1

  在暑假期间,我读了刘墉的《萤窗小语》。这是他的早期作品。他喜欢以小见大,从生活的锁链中悟出人生的真谛,深入浅出,耐人寻味。

  其中《生与死》这个故事让我最有感受,说的是当我们被生下来的时侯,高兴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和自己的亲朋好友。当我们死后,痛苦的不是自己,而是我们的子女和自己的亲戚朋友。我们不为生而高兴,因为那时不知道高兴。我们也不为死而痛苦,因为死后已没有感觉。我们无法为生而发言,因为那时我们已被生了下来。不论被生在富裕惑贫贱的家庭,被生为白,黄或棕,黑的种族。我们都没有资格决定:我们无法为死而流泪,因为在抗议,还是要死。坚贞愚劣,伟人凡夫,我们总得交出自己的生命。

  看完这个故事,让我感动不已,我的眼睛都湿润了。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从我们生下来的那一刻起,生命就已经被时间的年轮所控制了。如果你不爱惜时间,那么就等于慢性自杀或对自己生命的不珍惜。所以说,我们在生活中要珍惜时间和爱惜时间,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充实。我们要爱惜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如饥似渴的读书,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创造美好的未来。

  萤窗小语读后感2

  我是先了解了刘墉先生,再阅读他的作品的。在看了《艺术人生》刘墉先生的个人访谈后,从他的身世到他在事业上的不断追求,以及他对家庭、子女教育方面的感悟,我感受到这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

  《萤窗小语》是刘墉在做主持人时写的作品,它取自平凡人的简单生活,一个个亲切真实的小故事,普通的就好像路上的小石子,但经过刘墉先生细腻睿智的解析,就展示出它蕴涵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了。其中有一篇小短文《人就这么一辈子》给我影响特别深刻,虽然寥寥数语,但已把人的一生分析得透彻明晰!

  ”人不就这么一辈子吗?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一辈子,春发、夏荣、秋收、冬藏,看来像是一年四季般短暂的一辈子“。

  ”世间的劳苦愁烦、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不能消受的,不也驮过这短短几十年就烟消云散了吗?若是如此,又有什么好解不开的呢?“

  ”人不就么一辈子吗?短短数十寒暑,刚起跑便到达终点的一辈子;今天过去,明天还不知道属不属于自己的一辈子;此刻过去便再也追不回的一辈子;白了的头发便再难黒起来,脱了的成齿便再难生出来,错了的事情便已经错了,伤了的心便再难康复的一辈子……“

  这三段是我最喜欢的话,前一段他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年的四个季节,用春夏秋冬形容生命的短暂,形容生活的艰难。简短的形容,却意义深远!中间这段句句是真理,看了这段话,心中的烦恼、郁闷一扫而空,只有放下过去,把握现在,才有美好未来!怎么样都是一辈子,为什么不轻轻松松友善和美的过一辈子呢?没智慧的人总希望别人给他快乐,有智慧的人是自取快乐,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吾心安处是我家“,就看你对生活怀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让心宽一点,就能宽恕自己和别人而展开笑容。让心远一点,就能感觉彼此的亲近。换个美好的心情去看世界,就会少一些苦恼多一点温暖。

  因为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把握当下!

  萤窗小语读后感3

  很久以前,读过刘墉的一些作品,就喜欢上了他,因他的朴实无华,更因他的文字给人读后的无限深思……

  闲暇之余,又重读了刘墉的《萤窗小语》,这是他的早期作品。他善于以小见大,从生活的繁琐点滴中悟出人生的各种真谛,深入浅出,又耐人寻味。

  《戒烟》是文集中不太起眼的一篇文章。说的是刘墉有一位“瘾君子”学生,某一日,忽未见其抽烟,于是询问何故,学生答曰:戒了!并笑言戒烟并非大不了的事,他早戒过好多次了。文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动人的情节,就是借着戒烟这样的小事,在三言两语之中,道理已经清清楚楚地摆了出来:“把成功看得容易,将失败不当一回事,勇于发誓而怯于实践,这大概是人们的通病!”

  《锣》原文只有很短的两句:“为山九仞,常功亏一篑。经过了长久的努力,成与不成常决定于最后的一刻啊!”一段精练的文字,一段直白却很实在的文字,也许每个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然而却说不来其中的奥妙。

  就是这样一本简简单单,直直白白的书,讲述的却是贴近生活,贴近你我,贴近大众的`一本书。当然,书里还有很多很多经典之处,让我们读者回味的亮点也是无处不在。

  萤窗小语读后感4

  《萤窗小语》,当我初次看到这个书名,便在脑海中显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在寂静的夜晚,作者坐在小窗前,咬着笔头,细想这一天来的点点滴滴,从中汲取一些有用的东西,然后认真地记录下来。事实上,这本《萤窗小语》是作者年轻时的生活小记,记录了作者在青年时期对生活的点点情怀和感悟。

  《分期付款》,一个吸引我的题目。这个词挺现代,什么买房子、车子和奢侈品的时候,总会想到用“分期付款”来分担自己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这种办法挺好的,自从开始实行以后,大家的购买力一下子增强了许多,从前不敢想的,现在都拥有了。又因为定期付款的数额较少,所以,我们不得不说:“现代社会最大的福利制度就是分期付款。”可是,读完文章,我才恍悟,原来“分期”也可以这样用:作者设想了一种“分期治学”。令人望而生畏的长篇巨著,也用“分期付款”的方法来“分期”阅读,每天读一点点,日积月累,原来厚厚的巨著,你会很轻松地就能读完。我认为,学习亦是如此,每天进步一点点,天长日久就能积累更多知识。这样,还愁学好知识,考出好成绩吗?“分期付款”是先享用后付钱,“分期治学”则是先下功夫后享用。“分期付款”的钱付完了,东西也用旧了,用完了;而“分期治学”的功夫下够了,学问则愈学愈多,愈学愈扎实。显然“分期治学”比“分期付款”更划算也更有现实意义。

  大家都听说过三人登山的故事吧!故事的大概是这样的:有三个人去登山。第一个人站在山脚下仰望山顶,觉得山很高,就干脆不爬了,悠闲地欣赏山脚下的景色。第二个人没有“知难而退”,而是试着往上爬,结果,爬到半山腰,这人就累得不行了,只好下山了,但是他观赏到了从山脚下到半山腰的景色,也算是小有收获了。而第三个人,他不像前两个人那样,而是鼓起勇气,坚定信念,坚持爬到了顶峰。当然,三个人中只有最后一个人欣赏到了“一览众山小”的美景。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的是:不论做什么事,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达到自己既定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只让我们分析,这个故事立意新颖,用三种人代表了三类人,也表现了这些人对自己的理想的态度,读后能够激励人奋发向上。而读完作者的小记《登山》后,我却要重新审视我的思想了。作者说:“同样是登山,有人一边爬山,一边驻足观赏下面的风景;有的人却认定目标,一个劲儿地往上攀。前者虽然爬不了多高,却颇得登山之乐;后者固然及时到达顶峰,享受‘一览众山小’的壮阔,但也可能半途累垮,或虽然到达顶峰,却天色已暗,什么也见不到了。”显然,我们在第一则小故事中没有考虑到时间、个人能力等问题。只是拥有坚强的意志,不屈的勇气,却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最终栽跟头的还是自己,更不用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了,毕竟“一览众山小”的景色不是谁都能欣赏到的!还有时间问题。认定了目标,当然要去努力实现,如果只是一味地去奋斗,去拼搏,永不放弃,最终达到了理想的峰巅,却已是年老体弱,难有作为。现实中,只有极少数人既有远大的抱负,又有卓越的胆识和超人的体力,能直登顶峰,看群峰拜于衽席之下,享受尺寸千里的美景。所以,先正确估量自己的能力再登山吧!爬到一个高度点也往下看看风景,享受一下奋斗的快乐,免得到头来什么也没有看到,却要不得不停止这奋斗的旅程了!

  这本书,需要细细品读,才能发现作者思维的独到之处。比如,《裂帛》这篇文章告诉我:一个集体就如一段绸绢,只要被敌人打开一个小小的缺口,略施一点力量,就会功亏一篑。还有《迎向风雨》这篇文章告诉我,当风雨来临时,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他,你却可能获得新生。《睡眠和长眠》让我明白了过度的休息也是不好的。《胆大妄为》使我懂得做事不但要大胆地“放”,更要小心地“收”。

  我们能想到“分期付款”的好处、优惠,却看不见它的弊端,甚至能利用“分期”来治学。还有“登山”故事的外篇,教会我们正确估量自己能力。这些新颖的哲理都是适合于我们生活的,也是我们所缺少的思维方式。那么,就让我们来阅读《萤窗小语》,走进作者的内心,读懂作者心灵的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