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思妙想》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奇思妙想》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奇思妙想》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奇思妙想》教学反思篇1

  “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反思是非常必要的。在备课时,教师都会预设好各个环节如何进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会出现各种问题,因为学生是有思想的主体,不可能按照教师预先设定的方案进行。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进行反思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的处理这些问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因此教师应按照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经过反思,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材的反思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把教材分析透,并备好课,准备好相关的教具。在备课时,除了分析教材外,还要对教育理念进行反思,对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对教学条件进行反思。从而使新的教学设计是建立在种种反思基础之上的。我在上本课时,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以及参考了优秀的教学设计,并认真阅读了课程标准关于设计模块教学的要求。教材主要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开拓了创造性思维,形成设计意识。在对教材的反复和针对学生情况下我对教学重难点进行了修改与梳理,确定围绕着奇思妙想的三种表达方式为目标,如何运用表达方法组合有创意的画面为难点。

  2、对学生的反思

  教师上完一堂课后,要及时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所有学生,教学内容是否适合所有学生,怎样积极引导学生,才能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的水平精心设计教学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促进学生学习的新型师生关系。

  3、对教学的反思

  图形创意的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能动性,教师要做好引导的作用 ,带领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堂课中,我首先采用创意图形给学生欣赏,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他们描述这几幅经典创意图形,从而引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述能力,形成了互动学习,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新授环节里,开始以最简单的“圆”为原形通过联想法进行图形创意,这样由易到难,渐进式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教师在把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之后,也要注意妥善管理,使课堂能够进行有效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求异,尽最大力度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课堂练习中,教师要对学生给予指导,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新学内容。最后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能学到知识和进步。教师要做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在上完这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概括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并进行梳理,总结成经验,以备在以后的教学中避免发生同样的问题。

  总之,反思能够使教师不断的发现问题,促使他们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学习。只有经过反思教师才知道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应该怎样积学习,因此教师才会不断进步。

  《奇思妙想》教学反思篇2

  小班化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异曲同工之效。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现自我。

  《奇思妙想》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中的内容。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小组讨论,也是书中提到的“怎样才能超越常规地将物象组织在一起,表现你的奇思妙想”。学生虽然能够说出将无生命的物品表现成像人一样有生命,没有关系的事物组合在一起等想法,但是他们讨论时情绪不高,又怎么能够在创作中有出色的表现呢?课下反思后,我觉得学生讨论的方式不一定仅局限于言语的交流,还可以用简单的画稿或者拼摆组合自己手边的小物件等来完成讨论,这样效果更直观,学生有新鲜感,认识和体会也更深。尤其美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讨论如果能够适当结合这一特点进行,会为后面的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身为教师,我们要不断钻研、探索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他们有效掌握所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即使不能做到异曲同工,至少我们突破了旧的`教学模式,还积累了一些经验,将来就能成功。“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我们教育学生要敢于创新,我们自己更要有不走寻常路的勇气。

  《奇思妙想》教学反思篇3

  《奇思妙想》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册,第八课的内容。原教材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把生活中的物品用写生的形式或者记忆的方法进行巧妙的组合,创作一幅有趣的富有想象力的线描作品。我的这节课在原教材的基础上作了调整,我这节课就是以手工创作为主,即立足教材,又跳出教材,即遵循教材,又不囿于教材。

  这节课依据新课程的精神,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要求,设计了本节课的奇思妙想艺术创作。设计力求从多种作品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给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是六年级的一节课,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对线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往往年级越高,思维越具象,想象力反而被限制。所以本节课不仅挖掘知识的内涵,更多的是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和激发兴趣。

  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时间活动,直到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因此,本节课地一个指导原则就是:放开手,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时间去想象,去创作。能教给学生的时间就交给学生,能让学生想的就让学生去想,能让学生去做的就让学生去做。教学中体现以下几方面:

  1、师生互动,多种形式开启学生的思维。

  导入时,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以装饰有特点的葫芦为主,师生互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欣赏分析作品过程中,也以学生想象为先导,对画面进行想象,对作品进行想象。由此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发挥,学生的思维得以启迪,为学生自己进行奇思妙想创作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2、小组合作,相互启发,协作,展示学生的想象。

  传统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看看作品说一说,然后自己开始绘画或者开始创作。学习形式单一。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创作的热情被磨灭。本节课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孩子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再集中,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再分工,然后集体创作。让学生在讨论,探索,想象,合作,创作中充分发挥想象,展示每个同学的个性,集思集体的智慧,体验协作带来的成功。

  3、教师作为欣赏者,欣赏每一位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欣赏者,去欣赏每一位学生的想象,每一组学生的作品。对于创作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出,比如:粘贴,固定等。

  4、多媒体的恰当利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赏析作品时,利用了多媒体,展示了不同构思方式,不同表现形式,简洁明了,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用超常的构思方式进行经物品巧妙组合,展示自己的想象。

  学生的作品有的材料相近,但作品各有创意,我进行教学时考虑到了这点,但是只要学生利用从身边找到物品材料,通过想象进行创作,就达到了目的。不是让学生找遍所有的材料、物品来进行想象创作。

  我的这节课只是从一个角度去考虑的,存在诸多问题,希望在座的专家、同行提出宝贵的意见。

【《奇思妙想》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奇思妙想》教学反思

2.奇思妙想教学反思

3.《我的奇思妙想》教学反思

4.《我的奇思妙想》教学反思

5.奇思妙想教学反思范文

6.《我们的奇思妙想》教学反思模板

7.漫话奇思妙想的教学反思

8.《奇思妙想》教学反思范文(精选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