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写的是“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跃然纸上,文中的对话很多,也很适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因此,我们组选择这课为本次教研活动的教学内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体会欣赏描写目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说教学方法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特点,将学生分为6个学习小组,让他们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引导他们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培养语感,受到熏陶使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三、说教学步骤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为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几步来设计:

  (一)谈话中设疑

  课始,教师揭题后让学生围绕课题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脉络,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论,调动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后交流读书收获,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3、从哪此地方可看出他爱积累?哪些地方写他爱幻想?

  4、生再读课文,找出相关内容并读出来,这样不仅检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也检查读书情况,一举两得。

  (三)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1)质疑

  由于学生基础不同,所以提出问题的水平高低也不一样,有的问题是学生通过认真读书开动脑筋提出来的具有很高的研讨价值,往往理解整篇课文的最佳切入点,教师要善于把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引导他们自读、自悟、自得。

  (2)根据学生质疑情况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小组选择学习目标并说说打算怎样完成这一目标。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展示

  在这一个大环节设计中,我们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让各个学习小组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再朗读,再领悟,然后相互交流,充分发表意见和汇报展示,这样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个性得到了尊重,提高了个体学习的能力,既培养了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和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以发挥了群体的集体功能,达到了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的目的。

  (四)总结作业

  课后收集描写山水星月等诗句,比比谁积累的多,这一作业设计不仅是课外的延伸,也激发了学生积累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主动积累的习惯。

  四、说板书设计(略)

  各位评委,以上是我们这一节课的教学设想,主观上我们力求体现“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得以主动发展”这一精神,客观上由于我们理论和实践的水平有限,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有许多地方不尽如人意,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同分母加减法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技能目标:使学生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关键:通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为本节课设计了一下三个教学层次: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在教学中我会通过旧知引入新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打基础。

  2、合作探究,自主建构:课堂中安排学生同桌或前后进行交流和操作,在合作中认知,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团队合作的品质。

  3、巩固内化,拓展创新:让学生通过填空、改错、竞赛等一系列练习,进一步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

三、说教法过程

  下面我重点阐述一下我的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层次: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首先我给出一组题目,让同学们回顾同分母的加减法及其运算规则,并让学生说出处理算理,为后面传授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起了很好的引导。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第一层次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特别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强化“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二层次: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1、用课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类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情境中的数据,提出问题:(1)废金属和纸张垃圾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2)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多多少?

  引导并指名学生列式: 1/4+3/10 3/10-3/20 (板书算式)

  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呢?揭示并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①异分母分数加法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

  ②你觉得自己可以算出来吗?可以就试试,还要为你这样算找到道理。

  2、学生交流汇报。学生边说课件演示。

  3、归纳小结: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再进行计算。

  4、练一练:(口答形式)进一步强化训练通分的过程。提出计算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5、引导学生用刚才探索出来的方法,计算3/10-3/20。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算。请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

  6、总结计算方法

  【第二层次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前面的教学铺垫,较容易想到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让学生从中自己找出计算的算理,体验成功获取知识的乐趣。借助媒体演示,让学生看到“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必须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的事实,有利于学生清晰地理解算理,牢固地掌握算理。】

  第三层次: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与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完成教科书112页做一做。

  【第三层次设计意图:编排层次分明的练习,由浅入深,螺旋上升,不断引发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既落实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又培养了学生数感。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增长智慧。】

四、说教学反思

  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后,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引起重视。

  在“知识回顾”环节,让学生明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在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让学生从自然状态,进入到有序、有规律、有数学思维的状态。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步的学习任务,让课堂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