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4)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数数现象,乘法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因此,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结合数数活动,为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经验。数学活动经验既是数学活动的产物,又是学生认识和活动的基础。教材中安排了学生进行大量的“数”与“算”的活动,旨在为学生学习乘法概念打基础。

  此外,教材还注重在数数活动中沟通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由于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教材在编排时将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恰当的结合起来。借用多种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相同数连加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与乘法相关的活动经验。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积累了大量数数的活动经验,在数数时能和所数事物建立“一一对应”的思想。虽然已经有了加法基础,但是对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很陌生。

  二、说教学目标

  1.结合数一数的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经验。

  2.引导学生通过“横着数”和“竖着数”两种不同的数数方法,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进行计算。

  3.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三、说重点:从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中抽象出“几个几相加”的概念。

  说难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以方阵形式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四、说教法:引导法。

  说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由小朋友喜爱的喜羊羊为主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数出混乱小羊的数量?”让学生明白让小羊站好队伍就容易数出它们的数量。为几种不同的数数方法打好基础。

  (二)探究新知。

  教学中设计了三个活动:创设了几种不同的、典型的数数情境。

  从活动一到活动三,教材的安排是循序渐进的。

活动一:摆一摆,数一数。

  利用情境图引出问题,让学生用小棒代替小羊数一数。学生可能出现教科书中的三种数法: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直观感受虽然数法不相同,但是结果是一样的。(如果教科书中给出的方法没有出现,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书或者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学生,最后让全体学生按照“2个2个”和“5个5个”再数一遍,体会物体可以几个几个地数,结果是一样的。)

活动二:多角度进行教学。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按行数”。

  第二层:“按列数”。

  第三层:“会从两种角度数”。

  1.课件出示整齐排列的小羊图。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

  学生可能会说整齐好数,教师追问怎么看出整齐了?引出第一层:“按行数”。就是横着数。第二层:“按列数”。就是竖着数。初步感知数数的两种方法。

  ( 学生在描述数的方法时,要逐渐规范学生的语言。)

  2.课件出示新的糖果情境图。

  在学生明白两种数数的方法以后,引导学生独立观察,再独立思考,根据第三层“两种角度的数”法,试着让学生用行或列的语言描述。再次直观感受到虽然数的方法不一样,但“2个7”和“7个2”数出的结果是一样多的。

  活动三:会列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

  有了前面两种角度数数的基础,结合情境图可以列出不同数的相同数连加的加法算式。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后进行汇报。并指出图中的“3个5”和“5个3”分别在哪儿?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能用这样的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表示。

  (三)巩固新知。

  在设计练习时,也体现了层次性,数格子和小青蛙跳格子这些不同的数数练习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其中都隐含了几个几的数量关系。

  (四)拓展

  小青蛙最后不断的几个几个跳格,让学生体会到在相同加数的个数比较多的时候,列出的算式很长很麻烦,有没有更简便的记录方法,为下节课学习乘法知识做孕伏。

  六、板书设计

  数一数

  横着数

  竖着数

说课稿 篇8

  教材分析

  1.文本解读 本课为情境识字,它借助一棵大树为背景,展现出家庭中8户人物和人物之间关系 的情境,让学生认识每个家庭人物的同时学习相关的字词。大树的根部并列呈现两户人家,分别是奶奶、爷爷,姥爷、姥姥;大树的枝叶上 呈现的是叔叔、婶婶、姑姑、姑父、大爷、大娘、爸爸、妈妈、姨母、姨父、舅舅、舅母;树梢上呈现的是姐姐、我、妹妹、兄弟。三行是按辈分由大到小排列 的。每一个家庭开一扇窗户,这些是以“我和爸爸、妈妈”这一家为中心,且一二行左边是爸爸家里的亲人,右边是妈妈家里的亲人。整个图画形象地展现了自 己与这些亲人间的关系,易于学习相关的字和词语。

  2.本课目的在于利用这一情境学习生字和词语。这些生动鲜明的图画,孩子们喜闻乐见,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在观察图画的同时,了解我家的亲属,知道这些 亲人的称呼,从中感知亲情,知道亲属之间要互敬互爱。学习时要看懂情境图意,培养读图能力。情境图画的分布有助于教师抓住规律引 导孩子走进每个家庭去认识每个亲属,认读每个亲属的称呼,学习其中的生字,完成识字教学任务,有的亲属还有第二个称呼、第三个称呼等。教学时, 可联系生活实际或借助照片,说说实际的家庭状况,真切地认识和体验。还要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去识字。如“婶、姑、娘、姨、姥”这些字都是“女字旁 ”,因为她们都是女的,进而体会形声字的形旁表义的特点。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意。2. 初步了解亲属的称呼,并能读准这些称呼。3、 体会亲情。其中运用已经学过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是教学重点,了解有关亲属的称呼,多种方法识字教学难点。

  识字和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低年级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旨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因为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他们记忆力强,但易记也易忘,再加上新教材的识字量大,学生识记起来确实有困难。如果采用集中识记字形会增加难度,也不科学。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认读亲属名称时分散识字。所以本节课我探索的主题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快乐识字。具体流程为:

  一谈话导入,情境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懈动力。良好的兴趣一旦被启动,学生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开始一首脍炙人口的家族歌创设谈话情境从而引出课题,认识“亲属”两个字字。

  二、创设情境,快乐识字

  创设情境学习亲属名称,这样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自主感悟到不同亲属的称呼,并且轻松识字。同学们,提到亲属、亲人,我马上会想到过年时大家团圆时的情景,亲人们聚在一起贴对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其乐融融。明明家过年也来了许多亲人,大家想看看吗?(师生看图) 儿童对生字的认识要经历由模糊到清晰的阶段,也就是他们首先记住了字的大概轮廓,然后通过反复的认识逐渐强化记忆。感知是识字教学的起始环节,在感知中读准字音,了解字形,记忆生字。安排了以下教学活动:

  1.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老师读时个别字的读音。

  2生边看图边借助拼音读词语。

  3 模仿课前家族歌的对答方式,师出示有亲属称呼的词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对答,相机帖字卡,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4请同学们看黑板字卡师指卡片,生齐读生字。

  5师指字卡:姑、姨、姥、妈,你发现了什么?“女”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说几个带有“女”字旁的字。学生总结其他字的识记方法。

  6. 请同桌之间,互读卡片,进一步认读巩固生字。

  7、开火车考察学生认字情况,若发现学生没有熟练掌握的生字,进行进一步的认读,引导学生交流这些难字的识记方法。

  本节课除了认识生字外,了解亲属的称呼,并能读准这些称呼。教学中我采用边看图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图,方法,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始终结合具体语境来学习生字。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多次看到生字,再结合已有经验,通过“加一加”“部首加字法”“比较识字法”“形声字规律”等方法来记忆生字。在多样化的识字方法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三总结学习方法,进行亲情教育。

  数学课上 有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的环节,我想语文课也应该有这一环节,这一环节应该说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应缺少的。不仅要对本节课习得知识进行系统归纳,还要对学习过程、方法、经验进行梳理。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新学到的知识、方法才能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说效果

  这节课下来,我感觉自己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其中我对情景识字学习有了新的想法,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由于受时空的限制,需要动态处理的内容在教材中只能用静止的方式呈现,即是有些知识虽然配有图示,但图示也是半抽象的静止状态,因此,只靠教材本身的图文和教师的抽象语言描述,学生 不仅会感到难学,而且也觉得缺乏趣味。所以根据教材的需要,把这些静止的知识变成动态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完法,贵在得法。以新颖、奇特的教法设计进行教学,能有效地集中学生学习的 注意力,使学生在新奇的刺激下萌发快乐思维的情趣,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在平日多关注学生的说与听的能力,设计难易适度的合作问题设计,学生的学习一定会更加精彩,这也是我今后课堂教学中的努力方向。

  教学内容:《我家的亲属》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认识13个生字。

  2.在情境中了解亲属,知道他们的称呼,从中感悟亲情,珍视亲情。

  教学重难点:

  1. 运用已经学过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

  2. 了解有关亲属的称呼。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情境体验。

  1、孩子们谁能说说你们家里有哪些人?

  生1:我家里有爸爸妈妈还有我。

  生2:我家里有爸爸妈妈、有我、还有爷爷奶奶。

  2、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在家里大家互相关心,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更是格外的呵护。其实除了家里人之外,还有很多人都在关怀着爱护着你们,知道是谁吗?一首好听的歌会告诉我们的。(录音机播放家族歌)

  师:歌曲中都有哪些人?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什么人?(亲人)对,亲人也是我们的亲属。

  2、贴题目,识记“亲、属”,书写“亲”字。

  二、创设情境,快乐识字

  同学们,提到亲属、亲人,我马上会想到过年时大家团圆时的情景,亲人们聚在一起贴对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其乐融融。明明家过年也来了许多亲人,大家想看看吗?(师生看图)

  1.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老师读时个别字的读音。

  2生边看图边借助拼音读词语。

  3 模仿课前家族歌的对答方式,师出示有亲属称呼的词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对答,相机帖字卡,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4请同学们看黑板字卡师指卡片,生齐读生字。

  5师指字卡:姑、姨、姥、妈,你发现了什么?“女”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说几个带有“女”字旁的字。学生总结其他字的识记方法。

  6. 请同桌之间,互读卡片,进一步认读巩固生字。

  7、开火车考察学生认字情况,若发现学生没有熟练掌握的生字,进行进一步的认读,引导学生交流这些难字的识记方法。

  三、总结学习方法,进行亲情教育。

  同学们,我们是幸福的,从一出生起就被亲情被爱包围着,记住这些亲属,记住他们对自己的百般好、千般疼,从今天起,也学着关爱身边的亲属吧!下课!

  板书设计:

  我家的亲属

  爷爷.姥姥.外婆.

  伯父.大娘.姑姑.叔叔.婶婶.姨母.舅舅

  .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