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2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

  1、 复习旧知识:

  (1) 回忆一下学过的知识,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填空。

  出示小黑板:我是( )人,我国的首都在( )。

  (2) 同学们集体读说:我们的祖国叫中国,全称叫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 借助图和音节、识字、理解词义。

  1、边看图认识建筑物的名称边学习词语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是古代艺术的特色。

  天坛:明、清皇帝祭天祈求丰收的地方,著名的回音壁就在天坛。

  小结:这些雄伟壮丽的建筑物在我国的首都北京。

三、 学习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1、 朗读句子

  2、 理解句子的意思

  (1) 为什么说北京是闻名世界的古都?

  (2) 为什么说北京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四、 指导朗读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首、图重点分析记忆字形。

五、 巩固练习。

  1、 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

  读词语卡片。

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

  溶解单元通过观察、比较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以及是什么因素在影响溶解的快慢?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溶解了的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引导学生围绕着溶解这一主题,逐步深入地开展观察研究活动。

  本课教材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探究在相同条件下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什么不同;二是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很多固体物质都可以溶解于水,至于能溶解多少,溶解能力的大小并没有认识;对比实验,学生没接触过,如何使对比过程公平,需要引导;学生对气体能溶解于水是缺少直观认识的,需通过实验加深理解。

教法学法: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研究、观察描述等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2、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

  1、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2、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装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筷子1根、小勺2个、、注射器1支、食盐、苏打各20克并分成10等份、汽水1瓶。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五个部分。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实验设计、验证猜测。三、汇报交流、获取结论。四、引起经历、形成概念。五、问题延伸、深化理解。学生在科学体验活动中将对本课的实验研究学习有更清晰的认识,掌握新的实验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我就把这五部分展示给大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桌上纸包)同学们,在你们的桌子上都有一个这样的纸包,请打开看看,知道是什么吗?食盐和小苏打是厨房中常见的物品,看起来比较相似,却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导出课题并板书)

二、设计实验,验证猜测。

  1、 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激发起学生想要探究、想要主动参与的欲望,为验证猜测结果做好铺垫。)

  2、引导实验设计: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只有通过实验来验证,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关键是如何才能使对比过程公平?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并撰写实验计划。

  (设计意图:通过充分讨论交流,使学生积极主动建构实验过程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条件的公平性。引导学生撰写出比较规范的实验计划)

  3、学生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设计意图:学生在活动中观察的实验现象和记录的实验数据是说明实验结果,验证猜测的有效论据。)

三、汇报交流、获取结论。

  通过实验交流,数据分析,让学生在实验研究中得出实验结论,从而激发出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的饱满热情,并获得成就感。

四、引起经历、形成概念。

  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设计意图:学生看见大量的气泡逸出,唤起生活中时常出现类似现象的场景回忆,激发学生想探究的兴趣。)

  2、教师解释: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设计意图:明确实验步骤,规范实验操作,通过亲身经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下面的提问顺其自然。)

  4、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设计意图:在实验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气体也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里析出,气体溶于水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并初步了解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气压的大小有关。在学生亲身经历中形成概念。)

五、问题延伸、深化理解

  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在课文中的小资料,与生活相联系,说明水中的动物、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