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花溪区行政办公中心绿化设计论文

时间:2021-08-31

贵阳市花溪区行政办公中心绿化设计论文

  摘要介绍了贵阳市花溪区行政办公中心的地理位置以及总体规划布局,并对花溪区行政办公中心绿化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原则、绿化植物的选择、绿化施工等内容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行政办公中心;绿化设计;贵州贵阳;花溪区

  花溪区行政办公中心位于贵阳市花溪区城东,占地面积10.658 0 hm2,其中绿地面积4.693 1 hm2,建筑面积1.774 5 hm2,道路及铺装面积4.190 4 hm2。受花溪区政府的委托,由贵州省林业学校对花溪区行政办公中心绿化进行规划设计。

  1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城市绿化条例》《贵州省城市绿化实施方法》,坚持“环境建设和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方针,科学规划,重点建设,强化管理,努力将花溪区行政办公中心建成繁华似锦、疏朗大方、美丽宜人的办公环境。

  2规划设计原则

  2.1因地制宜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既要依据树木的生态特性和环境的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布局,做到“适地适树,选择乡土树种”,同时还要根据设计的需要,合理进行地表的塑造,以创造出优美的景色。

  2.2统一协调原则

  设计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保证设计的完整性。努力做到内容丰富而风格一致,形式多样而功能统一,使整个行政中心具有一个完整、优美的形象。布局形式与建筑、道路协调,以规则式为主,兼顾自然式布局。

  2.3突出地方特色原则

  结合花溪区的性质、内容和行政中心建筑风格,采用以本地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的搭配方式。乡土树种最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具有抗性强、耐旱、抗病虫害等特点,为当地人民所喜爱,也能体现地方风格。

  选择树形美观、花艳、抗性较强的树种。从乔、灌木的比例来说,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结合形成多层绿化;从速生和慢生的比例来说,以慢生树为主;从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比例来说,以常绿树为主,达到既要一年四季常青,又使景观富于变化。以木本花卉为主,做到四季有花。设计植物中,春季有深山含笑、碧桃、樱花、紫荆、杜鹃等,夏季有紫薇,秋季有桂花,冬季有梅花。

  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上的效果。植物的可观赏是多方面的,有“形”,包括树形、叶形、花形、果形,如罗汉松、雪松、苏铁;有“色”,包括叶色、花色、果色、枝干颜色,如银杏、红枫、金叶女贞、红花继木;有“味”,包括花香、果味,如桂花。在花溪区行政中心规划设计时,全面考虑各种观赏效果,合理搭配。

  2.4求新求异,强调个性原则

  立意新是该中心设计的主要特点,在创新过程中着意吸取国内国外园林,特别是现代造园的精华。如中心的大型旱地喷泉、大面积的入口广场、中心广场以及小桥、流水、山石等设计,使整个行政办公中心个性更为突出,更能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审美要求。

 3总体规划布局

  3.1园景布局

  绿地从南到北以中轴线形成对称布局,轴线的起点为行政中心前的入口广场,广场中央圆形的双手托球的雕塑为主体,设置在圆形的音乐喷泉中,喷泉的外围以圆弧的彩色植物为地被,在喷泉的四周种植池中,2株古朴的罗汉松、10株金花茶、2组山石围合了广场的空间,体现了政府公务员的公正廉洁,“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入口广场的两侧,分别为嵌草停车场。绿地中设自由曲线形水池,水池中的叠水、水面上的小拱桥、曲折的园路、古朴的植物体现了轻松的办公环境。行政中心后,拟建建筑之前,中央一方形的'花岗岩铺装上,十字交叉的小喷泉与人物铜雕,结合两圆形的植物地被铺装;铺装广场的两侧,绿地以方格网式布置,呈“田”字形,象征着都市中的庭院,体现了政府公务员为民爱民、回归自然的理念,具有时代特征。曲折的园路,结合小广场,点缀几组四方亭方便了来访人们的休憩。公检法办公楼前,中轴线上,一大型旱地喷泉,在4个半弧形的大理石铺装围合下,12根文化柱体现了花溪的民族风情。

  3.2水面处理

  水给园林以灵魂,使水面设计呈自由型,水面上的小拱桥,使人亲近水体,又分割了水面,池底铺装了鹅卵石,山石处理驳岸,增加了自然情趣。

  3.3园路设计

  园路贯穿连接各景区,形成构图骨架,绿地园路设计在中轴两侧,采用自由与规则式相结合,且运用现代流线处理手法,以求活泼流畅,取得步移景异的效果。

  3.4建筑小品设计

  建筑小品皆注意体量,与环境协调,少而精,画龙点睛。四方亭设计力求新颖,双手托球主题雕塑、文化柱符合花溪文化特色,绿地中大量地设置草坪灯、庭院灯、地灯,丰富了景区效果。

  3.5植物设计

  绿地四周以行道树香樟围合,内部乔木选罗汉松、黑松、雪松、紫薇、紫荆、桂花、樱花、碧桃;灌木选茶花、杜鹃、红花继木、金叶女贞,以草坪衬底,体现了花溪植物景观。

  4绿化树种简介

  (1)雪松(Cedrus deodara),松科雪松属植物。常绿乔木,树冠圆锥形,大枝不规则轮生平展,树体高大,树形优美。具长短枝,叶针形;球花单性异株;球果椭圆状卵形,长7~12 cm。为世界著名的观赏树。原产于喜马拉雅山西部自阿富汗至印度海拔1 300~3 300 m的地区。我国多数城市已栽培[1]。

  (2)黑松(Pinus thunbergii),松科松属植物。常绿乔木,树皮灰黑色,枝条开展,针叶2针一束,束生,粗硬,长6~12 cm,树脂道中生。球果卵形,长4~6 cm,具鳞盾、鳞脐、鳞脊之分。树形优美,色泽郁黑,具有较高观赏价值,是风景林、行道树或庭荫树的良好选择树种。原产于日本和朝鲜。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瘠薄土地。对病虫害的抗性较强。贵州省已普遍栽培。

  (3)五角枫(Aceroliverianum),槭树科槭树属植物。落叶乔木,高6~10 m,树形开展,叶掌状五裂,典型秋色叶类树种,秋叶黄色。果翅平展,形似蝴蝶,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贵州野生于海拔1 300~1 600 m的阔叶林中。属阳性树种,抗污染性强。

  (4)樱花(Prunus yedoensis),蔷薇科樱属植物。落叶乔木,树皮暗褐色,具环状排列皮孔。叶卵状椭圆形至倒卵状椭圆形,边缘具刺芒状尖锐重锯齿,叶柄顶端具腺体。两性花,白色至淡粉红色,伞形至复伞形花序。核果。花期4月。为常见春季著名观花植物。原产于日本。在我国普遍栽培。

  (5)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别名钓鱼竹,竹亚科慈竹属植物。常绿乔木,高5~10 m,顶端细长弧形下垂。地下茎合轴型,每节具多数分枝,无刺及气生根。叶长卵状披针形,长10~30 cm。树形优雅,枝叶繁茂秀丽。具较高观赏价值。原产于中国,贵州省普遍栽植。

  (6)苏铁(Cycas revoluta),别名铁树,苏铁科苏铁属植物。常绿棕榈状木本植物,主干柱状。营养叶羽状,长0.5~2.5 m,厚坚硬革质,羽片条形,长达18 cm。球花单性异株。体型优美,有反映热带风光的观赏效果。花期6—8月,种子10月成熟。不耐寒,温度低于0 ℃时易受冻害。生长速度缓慢,寿命可达200多年。

  (7)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别名马缨花,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常绿灌木至小乔木,树皮呈不规则剥落,棕褐色;叶革质,长圆状披针形,集生枝顶。花两性,合瓣花,钟状花冠,红色,10~20朵排成顶生伞形花序。树形优美,花大色美,为著名观花植物。产于我国,贵州省有分布,多生于海拔1 200~2 900 m的山坡。

  (8)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llus),别名罗汉杉,罗汉松科罗汉松属植物。常绿乔木,高达20 m以上,树冠广卵形;叶条状披针形,长7~12 cm,叶表暗绿色,有光泽,螺旋状互生,球花单性异株。种子卵形,种托肉质,椭圆形,初时为深红色,或变紫色,状似披着红色袈裟正在打坐参禅的罗汉。树形优美。花期4—5月,种子8—11月成熟。较耐阴,耐寒性较弱,抗病虫害能力较强。寿命较长。

  (9)铺地柏(Sabina procumbens),别名爬地柏,柏科圆柏属。常绿匍匐小灌木,贴近地面伏生。叶全为刺叶,3叶交叉轮生,叶基下延生长,叶长6~8 mm;球花单性;球果球形,内含2~3粒种子。可作良好的地被植物、桩景材料或山石、草坪的配置植物。原产于日本,我国各地园林中常见栽培。

  (10)碧桃[Prunus persica(f.duplex Rehd.)],蔷薇科桃属植物。落叶小乔木,叶椭圆状披针形,花单生,径3~5 cm,淡红色,重瓣。花期3—4月,果期6—9月。桃花烂漫芳菲,妩媚可爱,故我国南北园林皆多应用。喜光耐旱,不耐水湿,有一定的耐寒力。

  (11)银杏(Gingkgo biloba),别名白果树、公孙树等,银杏科银杏属植物。落叶高大乔木,树冠广卵形。具长短枝,叶扇形。球花单性异株,种子核果状。其树姿雄伟壮丽,叶形秀美,秋叶金黄,少病虫害,寿命长。为著名的庭荫树、行道树和观赏树。为我国特产,现世界各地及我国南北普遍栽培。

  (12)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木兰科含笑属树种植物。常绿高大乔木,高达30 m,树干端直挺拔。是优良的庭院及行道绿化树种。花大,花径约10 cm,白色,芳香,花被9片,是较好的观花树种。聚合果穗状,长7~15 cm,明显。花期5—6月,果期9—11月。产于我国,在贵州省分布广泛,是常绿阔叶林中的常见树种,近年来成为庭园绿化“热点”花木。

  (13)紫荆(Cercis chinensis),别名满条红,苏木科紫荆属植物。落叶灌木至小乔木,叶心形,掌状脉,全缘。花两性,假碟形花冠,紫红色,生老枝上。荚果。花期4月,果10月成熟。开花时,满树紫花,艳丽可爱,为著名观花植物。产于我国。喜光,有一定耐寒性。

  (14)香樟(Cinnamomumcamphora),别名樟树、小叶樟,樟科樟属植物。产于东亚,我国江南多有分布。常绿大乔木,枝叶密集,叶绿色,青翠,花期4—5月,果期8—10月。中性树种,喜温暖湿润气候和深厚肥沃的酸性或中性土壤。抗性中等。

  (15)金叶女贞(Ligustrumquihoui),别名黄叶女贞、小叶女贞,木犀科女贞属植物。落叶小灌木。叶片金黄色对生,萌芽力强,耐修剪整形,是优良的色叶类地被植物。长江以南的各省区广泛栽培。适应能力强。喜光,抗污染性强。

  (16)红花继木(Loropetalumchinensevar. rubrum),别名红继木、红叶继木,金缕梅科继木属植物。落叶灌木,叶片小,暗红色。花瓣呈飘带状,粉红色,早春开花,花期较长,良好的观叶、观花植物,多用作地被树种。贵州省产于黎平,喜光,喜酸性肥沃、疏松的土壤。

  (17)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别名映山红,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常绿小灌木,枝丛生状,耐修剪性强。花红色或白色,有多次开花品种,花冠漏斗状,典型的花灌木地被植物。在我国分布广,贵州省广为栽培;喜酸性土壤;耐阴。

  (18)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别名木犀、岩桂、九里香、金粟,木犀科木犀属。原产于我国西南部,为我国十大名花,有2 500年栽培历史。常绿乔木,花小黄色簇生浓香,花期8—10月,果实翌年4—5月成熟。抗性较强,中性树种,喜肥沃、湿润的土壤。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中等抵抗力。树冠圆整,四季常青,花期正值中秋,香飘数里。

  (19)紫薇(lagerstroermia indica),别名百日红、满堂红、痒痒树、马灵光,紫薇科紫薇属。我国栽培历史1 000年以上,是有名花木。落叶乔木,树形优美,枝干扭曲,花红色密集,中型大,艳丽,花期长达2~3个月,故有“百日红”之称。阳性树种,对土壤适应广,能抗多种有毒气体,耐烟尘,宜多种形式种植。花期6—9月。

  (20)茶花(Camellia japonica),别名山茶,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单叶互生。花多单生叶腋,大径6~12 cm,大红色,两性,无梗。花期2—4月,果秋季成熟。其叶色翠绿而有光泽,四季长青,花色美,品种繁多。是中国传统的名花。产于我国和日本。贵州省普遍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