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孔子》有感(2)

时间:2021-08-31

读《孔子》有感5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大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音乐家,学习要精益求精作文

  他的好学精神一直为后人所称道,他拜师学琴的'故事也为后人传为佳话。孔子小的时候,十分好学,他曾经跟随鲁国的乐师师襄学琴。有一次,孔子跟师襄学一首曲子,学了许多天后,孔子已经能够娴熟地运用技巧,将曲子弹得婉转流畅、悦耳动听、完美无缺了,但他仍然不满意,仍然继续反反复复地埋头弹奏,不肯学习新的曲子。直到有一天,孔子终于在弹奏时头脑中浮现出了作曲者的形象了,他才兴奋地要求老师教授他下一首曲子,小学五年级作文《学习要精益求精作文》。孔子是多么富有钻研精神啊!连他的老师师襄都不得不佩服他。孔子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学生,我们就应该像孔子那样,把老师传授给我们的知识,学好、学深、学精、学透,而不能似懂非懂、不求甚解。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像孔子那样有学问的人。

读《孔子》有感6

  今天,爸爸给我拿来了一本《中外名人故事》,我一看到这本书,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第一页讲的是文化巨人——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学家。孔子小时侯是一个相貌有点丑陋的人,他头顶周围高,中间低,很像他家门前的尼丘山,于是,家人为他取名“孔丘”,他虽然长得不是很好看,但他聪明伶俐,学东西一遍两遍就学会了,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但他在逆境之中,一直发奋读书,从不放弃任何学习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孔子终于成为了一个大教育家。

  看了这篇文章,我觉得自己和孔子比起来学习条件很优越,我更应该好好学习,做一个勤学好问的学生。

  以上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孔子的故事读后感200字,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读《孔子》有感7

  春秋时代,鲁国有这样一条法规:凡是鲁国有到其他国家去旅行,看到有鲁国人沦为奴隶,可以自己垫钱把他先赎回来,待回鲁国后到官府去报销,官府用国库的钱支付赎金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但是鲁国有个孔子的弟子把别人赎回来后并没有到官府去报销而换得了人格高尚的美称。但孔子指出,由于这个弟子没有到官府去报销赎金而被人们称赞为品格高尚,那么其他的人在国外看到鲁国人沦为奴隶,就要对是否垫钱把他赎回来产生犹豫。因为垫钱后去报销领奖,人们会说自己不仗义,不去报销,自己的损失谁来补。于是,只好假装没看见,客观来讲就是妨碍了更多的在外国做奴隶的鲁国人被赎买回来。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不愧为一代先贤,他能够透过看似高尚的现象看到负面的影响,从一片叫好声中看到隐藏的危害。所以,告诉我们看问题,必须考虑它对未来的影响与负面的影响。

  这篇文章还告诉了我们,凡事不应该只局限于一事,我们必须像孔子那样在一片叫好声中道出其负面影响!做人做事都应该考虑到其对未来的正面与负面。

  点评:我们看问题,一定要从多个角度来思考。这样的人,才有智慧!

读《孔子》有感8

  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孔子带领弟子们去泗水河畔游赏,借水来教弟子们做一个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人。其中我最为深刻的是孔子说的话:“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中。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这句话写出了水好像人一样温文尔雅、百折不挠、求真求善求美。孔子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学生。

  孔子是借物喻人,让自己的弟子学习真君子,他借水谈论弟子们的志向中。让子路和颜回的性格更加明鲜了,子路是个性格大方直爽的人,颜回是个温文尔雅的人。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子路是个有福同享的人,颜回是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他们受到孔子的教育,更确定了他们自己的志向中。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做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人,要温文尔雅、百折不挠,还要多多学习,要学而不厌、见贤思齐、有教无类。孔子是诲人不倦乐此不疲,孔子采用了托物言志喻之以理。我们要逝者如期,川流不息,我们要做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读《孔子》有感9

  这个暑假老师让我们看六本书,我怀着满腔的热情看这六本书,看到《至圣先师孔子》这本书时,我立刻被这本书的内容吸引住了。这本书讲的是孔子从儿时到老年的各种经历,让我对孔子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而这本书其中孔子对学生说的三句话让我难以忘怀。第一句是: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和行为风度不仅能反映出他素质的好坏,而且直接影响他在群体中的地位。第二句是:急于求成反倒会把事情弄糟,欲速则不达。第三句是: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那是小家子气,做不成大事业。虽然我嘴上说说要做向孔子一样会自学、自立、自强的人,但是我实际做起来却与这三条规定恰恰相反。孔子从小就背《诗经》、《尚书》、《周易》,而我,妈妈让我多看一点课外书我都不肯。孔子从小学会思考,而我做事情前不思考对错,非常鲁莽。孔子对人礼貌,我到了外公家什么也不说……孔子一切的好处到了我这儿都变成了坏处。

  有一件事情让我非常难忘!

  六岁那年是我最淘气的一年,而有一天是我最淘气的。那天太阳像火球一样不停地晒着,我去表哥家玩,表哥求我帮他捡球,我一下子来了劲。捡了一会儿球我感到非常无聊,便打起了客吊灯的主意。当表哥再次把球抛到我这边时,我用手故意将球瞄准那个吊灯“砰”的一声,我自己也吓得半死。接着我耳边传来的是大人的责骂与批评,当时我非常打抱不平,但是又不敢出声。可是现在想想这件事,我的心里就非常内疚。孔子五岁就能非常懂事,经常帮妈妈做家务。而六岁的我与五岁的他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啊!

  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书,它让我懂得了更多的哲理!读《孔子》有感10

  偶尔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题目是《孔子、李白:我们都是武林高手》,这一下子提起了我的兴趣。一个是蜚声诗坛的大文豪,一个是流芳千古的大思想家,怎么和八竿子打不着的武林高手联系在了一起呢?我一开始对其倍感质疑,但顺着文章的思路思考下来,犹如品茶一般,越读还越有一番味道。

  文中提到,李白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游侠”,走南闯北,游山玩水,好像坐飞机一般。如果李白是一个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的羸弱书生,又怎能做到如此潇洒呢?况且有书记载,他从小学习剑术,即使是再顽皮的孩子,学了这么多年,几招花拳绣腿总该会了吧?所以李白并不是我们所想像的那样,其实,他也是武林中人呢。

  我正佩服作者的独具匠心,但孔子不会也是舞刀弄枪的武林中人吧?他可是儒雅的化身,谦谦君子一直以他作表率。作者同样从细节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诠释。孔子可是有遗传基因的。他的父亲是鲁国数一数二的武林高手,而且猛到能托举千斤重的闸门,有DNA支持的孔子,想必肯定不会差到哪儿去,并且孔子教授的课程中,还有射、御这两样。射就是射箭,御就是驾驭战车,这两样在当时是不折不扣的武术,如果没有货真价实的本领,一向谦逊的孔子怎么会不懂装懂?更何况他的学生还有子路这样的高手?所以孔子即使不是武林高手,身体也不会像人们想像的那样瘦弱。

  看来文人也不是那样只会舞文弄墨、连跑几步都喘的瘦弱形象。这同样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人的身体是第一条件。我们学生正处于新世纪,科技发展得很快,出门的时间少了,闷在家里的时间多了,体质也就差了。所以我们更应该积极地锻炼身体。身体是一,学识、荣誉、金钱是零,一旦身体垮了,那还要那些身外之物何用?文章最后的一段文字很发人深省:“身材上的虚弱往往会减弱一个人精神上的气魄,减弱一个人的勇气和心理力量。读书本身,也许并不需要强壮的体魄,但是一个人从事实务,却不能没有一个比较强健的身体。”也许我们的生活方式的确需要改变了。

【读《孔子》有感】相关文章:

1.读《孔子拜师》有感

2.观孔子有感

3.我读《孔子》有感

4.观《孔子》有感

5.观《少年孔子》有感

6.观孔子后有感

7.小学读《孔子游春》有感作文700字

8.读孔子周游列国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