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实用】说课稿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设计意图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标志。而且会询问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那个标志代表什么?幼儿的这种兴趣及好奇。正是我们向幼儿介绍社会,以及社会生活的一个突破口。常用的标志活动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幼儿通过找一找,认一认,画一画等了解标志的外形及含义,从而发展幼儿的想想力、创造力,本次活动综合了社会、艺术、语言等领域的内容,运用了多种手段,从而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难点是: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

  二、活动目标

  通过教材内容和设计意图,吸取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纲要》涉及的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确定本次教学目标为:

  1、 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兴,认识常用的标志,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讲述对各种标志理解的含义。

  2、 在认识常用标志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设计标志。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三、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请家长带领幼儿到公共场所及其他地方找各种标志,并想办法通过查询、查资料等办法理解标志的意图。(可通过照图片、图标、网上等办法收集各种图标)。

  2、 教具、学具准备:为体现学具、教具是幼儿学习的教科书,在本次活动中,要求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收集常用标志的资料作补充。同时为幼儿提供各色彩纸、彩笔笔等制作用品等。

  教具的提供主要有:各种标志的卡片,有代表性的录像片断,如:禁令标志: 禁止通行、 禁止进入、 禁止鸣喇叭、 禁止停车、、警告标志: 注意危险、 交叉路口、 铁路道口、、军人的标志、电视台得标志等

  3、 心理环境准备:为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下学习,在幼儿园墙壁上设置一块展览版,把幼儿找到的标志拿到幼儿园放在展览版上进行展示。

  四、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思想。从“寻找标志――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标志小游戏――讨论设计图标――制作图标――”五大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知到体验到创造,使原有的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创造力。

  各环节的具体教法、学法及时间分配如下:

  第一环节:带来幼儿观看展览版,“请小朋友看看展览版上都是什么”?将幼儿引到“标志的世界”。目的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中来,此环节在1分钟以内。

  第二环节: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谈发现。这部分是重点,需8钟左右。

  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利用情景、协商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我让孩子在“标志”情景中,与标志零距离接触,通过看、摸、听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你认识哪些标志?它有什么含义?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教师、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

  第三个环节:标志小游戏,加强对标志认识的环节,需4左右分钟,教师准备各种标志的图片,让幼儿快速认出是什么标志?是什么意思,看看谁的反应快。这环节是难点。

  在游戏中幼儿对常见标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并保持了浓厚的持续探究的愿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第四个环节:过渡环节,需1分钟,讨论设计图标,请幼儿想一想,我们幼儿园什么地方需要挂上标志?设计什么样的标志?同时把幼儿引到坐位上。

  第五个环节: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幼儿自选材料,尝试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创造、设计常用图标。如:班标、卫生间标志、园长室标志、厨房标志、节约用水标志、活动区标志等。

  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要发展智能优势,开发智能弱势,要面向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有差异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方式,适合不同的孩子,在这里,我们让孩子按自己对标志的认识,体验创造和设计常用图标。教师始终参与与幼儿的活动,及时地给予支持、引导、帮助。孩子们在玩中学、做中学,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协商、创造性、动手能力、由次也增强了。这部分也是重点,需10分钟左右。

  结束部分:1—2分钟。幼儿设计后大家分享。并把标志贴到相应的地方。由此得到升华。

  五、评析

  活动设计的各个环节都以激发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达到了大班所设定的`活动目标,并且教师没有把活动仅仅视为过去心目中上课,而是将教育真实地渗透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不难想像,如此的师生互动,对孩子,对教师都会是自然的,毫无压力的。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万年牢》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是著名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做生意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的认真和实在的。先讲父亲自己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父亲的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影响和教育了下一代,为孩子树立了如何做人的榜样。

  这篇课文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二、学情分析

  提起糖葫芦学生都比较熟悉,但是糖葫芦的制作却很陌生,对于旧时的传统手工艺学生更是不熟悉。因此鼓励学生提前要预习,自主阅读,提前了解写作背景,了解作者新凤霞的成长经历,增强对课文的认识。

三、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披文得意”,在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理解文章内容,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品味、消化、积累、运用课文的语言。“意文兼顾”,才能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在课堂结尾处设计有依据、有中心的环节。从课堂中学到语文知识,结合生活实践用于生活,既回顾父亲做人做事的认真实在,又贯穿三处“万年牢”之间的内在联系于其间,最后给学生一个平台展示他们的视角、情感,从课文中受到崇高的人格美的熏陶、感染,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构想

  基于以上理解,整个课堂主要分以下三个教学板块:

  第一板块:初读设境,把握条理清楚的叙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让孩子们看歌曲《冰糖葫芦》的MTV,让他们有一种新鲜感,继而产生一种好感。然后围绕冰糖葫芦歌曲和图片进行谈话,从而进入课文。

  2、学习略读课文需要发挥同学们自学的本领,我们可以看看课题上方的自学提示,看看里面给我们提了哪几个要求。

  指名回答,相继出示自学要求。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写了哪几件事?

  2、你从哪里体会到父亲的认真和实在?

  3、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的体会。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三个问题。

  3、我为什么要在这个“牢”字下面加上着重号呢?因为这个词不好理解,而理解了这个字,这个词的意思也就明白了。谁来给这个字组个词?(牢固、牢房)

  你觉得在这里,它应该选哪一种意思?(牢固)那“万年牢”的意思就是——(东西很牢固,用很久都不会坏。)

  这个词在文中真是这个意思吗?什么东西“万年牢”呢?让我们打开课本,赶快去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自学提示里的第一个问题: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老师给个小建议:你可以概括一下相关段落的大意。

  2、检查字词:

  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把儿、晾晒、火候、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

  多种形式认读。教学“巷”字。

  出示图片,理解文中“把儿”指红果和海棠的茎。

  3、交流反馈:

  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

  指名交流。(第一件事:讲父亲自己经营制作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并保证产品质量。第二件事: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了工作。)

  相机板书:做糖葫芦、做生意

  第二板块:深读课文,品味三写“万年牢”之妙。

  过渡:在描写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中,你一定能看出父亲的认真和实在,是啊,父亲是如此认真和实在,原料考究,过程讲究,他做出的糖葫芦是什么样的?(出示第一处“万年牢”)

  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板书:糖葫芦一—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默读第2自然段,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默读第3、4自然段,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的过程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引导学生理解:此处的万年牢就是指糖葫芦的质量好。

  2、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请你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看看在父亲做生意这件事中,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父亲的认真和实在。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凭着良心做生意,这样的生意叫做——(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阅读第6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父亲走正道的词语。(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做生意认真实在。)

  相机板书:认真实在、诚信

  C、在大字号里相对轻松、赚得多的工作,父亲做了不到一年就辞去了,继续过上了走街串巷的辛苦日子。作为女儿的新凤霞肯定不能理解。当年幼的她缠着父亲询问为什么的时候,父亲会怎样回答女儿呢?请你发挥想象,为我们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

  父亲又开始走街串巷卖糖葫芦了,赚的钱却没有在大字号里赚得多。

  “我”仰起小脑袋,()地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源于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把教学内容蕴涵在任务之中,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得到了尊重,学生自然会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让孩子再现父亲和老板对话的情景,这个任务驱使孩子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索,去判断,去构思,去创造。任务驱动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再现当时的情景,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文,把父亲做人做事的态度铭记在心。在小练笔的过程中,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旅程,彻底的人文熏陶。学生所写的内容,是他对道德的一种判断,是他的真实想法。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文与道同构共生,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和谐统一。通过对空白点的挖掘,激发思维,主动积累,学会读书,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让原本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生动活泼地走入课堂并落到实处。王崧舟先生说过如何来烹调语文味十足的课,它需要哪些佐料?品词是的,诵读是的,练笔也是的。)

  3、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全班讨论。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板书:做人——万年牢)

  4、师小结:是啊,一个万年牢的人就是像父亲那样认真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