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2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自己在网络课件中收集龙的资料,启发学生了解龙的形象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历史发展到今天,龙已经炎黄子孙的精神寄托,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2、通过学生用绘画及多种材料制作、表现创造龙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欣赏学唱歌曲《龙的传人》,尝试体验歌词内容,欣赏龙的艺术作品,初步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点:

  在于通过演唱、欣赏、描述、绘画等艺术实践活动,感受和体验祖国文化的内涵和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在于学唱歌曲《龙的传人》,欣赏龙的艺术作品,运用绘画及多种材料创造龙的作品,体验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乐趣。

  三、教具准备:

  网络课件(有关龙的资料、图片、录象和各种艺术作品),美术用品,学生课前自学歌曲《龙的传人》。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课件展示)

  一、 首页(五个连接区域)

  龙的传人、思考讨论、龙的世界、作品欣赏、评评议议。将本课设置为五个区域,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学习的能力,同时加强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课程的意识,使本课的学习能得到更深层次的开发。

  二、 欣赏区(音乐《龙的传人》)

  音乐《龙的传人》,让学生在爱国歌曲的热烈氛围中进入本课的学习,唱出乐曲的气势和感情。

  三、讨论区(思考讨论)

  本区域设置让学生讨论的问题,同时提出本课的学习目的。你们知道龙是什么样的吗?它有些什么本领?它真的存在吗?它和我们中华民族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龙的世界,探索龙的奥秘。

  四、资料区(龙的世界)

  这是本课的重点区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有关龙的资料:有龙的形象,龙的本领,龙与帝王,龙与民间文化,龙的故事传说,龙的歌曲,长城风光,更多有关龙的知识等等,学生可以在教师、家长的引导下自己搜集知识,开拓视野,锻炼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在知识学习中课件还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游戏活动,以及影片欣赏,FLASH浏览等,可谓寓教于乐,轻松愉快。

  1、龙的形象。欣赏龙的图片,师生共同分析。

  角似鹿,头似蛇、眼似兔、项似蛇、腹似春唇、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

  五个爪的称为龙,四个爪的称为蛟。[ - xxJxsj ]

  2、龙的本领。请学生同桌讨论。

  吞云吐雾,上天入海,管理人间的雨水。

  请学生模仿想象中的龙的动作,吼声。

  3、龙与帝王。出示图片:雕塑、服装……

  4、龙的文化。播放赛龙舟,舞龙灯的录象资料。

  一、请学生多人上台模仿舞龙灯,注重前后的配合,感受龙灯在舞动时的线条运动和起伏变化。背景音乐《金蛇狂舞》

  二、请学生以动作或节奏模仿赛龙舟,注重节奏的变化和小组的合作。背景音乐《赛龙夺锦》

  5、小结:龙并不是真的存在的,它是我们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历史发展到今天,龙已经成为炎黄子孙的精神寄托,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6、龙的传说。

  四海龙王,哪吒闹海,叶公好龙,提供影片网址和FLASH欣赏。

  8、龙的歌曲。《龙的传人》FLASH欣赏。

  9、更多有关龙的知识:提供相关的网址。

  五、作品区(作品欣赏)

  提供各种龙的艺术作品及学生作品上传,让学生尽情欣赏的同时能够体验民间艺术的多元化,初步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1、播放长城风光片:我们中国的的确确有一条了不起的巨龙,它就是我们的长城,千百年来,它始终蜿蜒盘曲在崇山峻岭之间,屹立不倒,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

  2、学生作业:提供了四幅龙的图片和背景音乐,让学生直观形象地在音乐氛围中愉快创作。

  六、互动区(评评议议)

  在留言板上,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对本课进行评价,有利于学习的互动性。

  1、表扬具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学生,采取教师、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互相学习。

  2、鼓励学生把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上传到网络课件作品区并存入艺术档案袋。

  3、要求家长也来加入网络课件中的互动区,表扬、评价孩子的作品。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第 11 册第四单元圆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了平面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本课时的教学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认识圆;

  2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3 、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它们认识周围事物的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同一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教学难点:半径、直径、及其关系,圆的正确画法。

二、说教学方法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关键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如:电脑的演示、练习的设计、学法的指导、讨论的组织,没有教师精心的安排是不行的。

  1、教法:以演示法、尝试法为主。

  采用教师引导下,课堂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演示与学生尝试相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以多媒体图象、文字、声音,动画的综合运用来吸引学生,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思维,从而深刻的理解新知。

  2 、学法。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很注重学法的指导。

  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主线,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教学圆的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学生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教学圆的画法时,采用了尝试法与操作法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教学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时,主要采用了讨论法,使个人实践与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相结合,学生取长补短,团结协作,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说过程和意图

  (一)复习铺垫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过哪些平面几何图形?旧知识的复习,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教师有意分类,导出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从而导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 探索新知

  1 、感知圆,使学生对圆有足够的感性认识。

  ①举实例

  ②借助实物比照画圆

  ③剪出圆形纸片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由学生熟悉的圆形物体引入。再借助实物比照画圆。由实物→图形→特征,符合几何知识教学的结构。

  2 、实验操作,抽象概念。

  思维与动手密不可分、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有意识地对折痕进行观察,让他们探索、发现圆的特征。

  ①认识圆心、半径。懂得: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学生悟出圆的特征,在感性认以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符合认知规律。

  A:画半径比赛:谁画的半径最多。(谁画完了吗?)

  B: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吗?为什么?

  当学生通过比赛、测量得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②认识直径

  A:观察折痕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懂得: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B: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你能否发现直径有什么特征?为什么?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机会,启迪学生的思维。

  C:汇报得出:同一个圆里,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③认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又是继续学习圆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又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测量、观察、比较等活动后,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我力争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活跃的课堂学习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在群体中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有利于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内化为表象,形成思维;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互助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讲清用什么办法得出“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的长度等于半径的 2 倍”这一结果的。

  3 、师生小结圆的特征。

  (三)感知形成 操作画圆

  1 、观察电脑投影,演示圆的形成,向学生渗透圆是与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

  2 、让学生自学课本,尝试画圆的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

  ①介绍圆规 ②自学画圆步骤,尝试画圆 ③讨论:怎样用圆规画圆? ④汇报、教师示范画圆。

  让学生尝试画圆,碰到困难时,教师才给予适度指导。如:圆规的正确握法等。画任意圆是不难的,较难的是给定直径长度画圆。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学生画圆时,由不熟练到熟练,由画任意圆到按给定半径长度画圆,再到给定直径长度画圆,循序而渐进。再次借助多媒体演示,感知圆的形成,结合实际操作,关键让学生体会圆规两脚的距离即半径,体会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有利于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圆的画法是本课时又一个教学难点,我采用操作法与尝试法相结合,力求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

  (四)综合练习 启智培能

  精心安排课堂练习,以教材为主,在不脱离教材的同时,突出思维训练,形式多样,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和谐、有利巩固所学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1 、基础训练:判断题和练习二十五第五题。

  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巩固圆的特征。

  2 、发散练习:下面图形你看到了什么条件?联想到了什么条件?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 、实际应用: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经学生讨论自己得出结论,再用多媒体演示。趣味性展示了用圆形、方形、椭圆形做成的三种车轮在行进中的优劣,进一步感受到车轮要做成圆的道理。努力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又使课之将终,而趣犹在。

  (五)总结

  简要总结,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利于系统的掌握知识。

  (六)作业

  1 、练习二十五第4题

  2 、思考:你能想办法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吗?作业布置适度、适量力争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延续到课外。

  (七)板书设计

  力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布局合理,体现形式美和简洁美。把知识的重点鲜明地在学生眼前。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加深学生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