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关于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压强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重要保证。这一节内容又是初中物理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本身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压力的概念,了解静置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掌握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单位。

  (2)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4)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

  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联系以及压强概念的形成。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初二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学生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学生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四、说课堂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三幅图片展示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力和压强)

  (二)讲授新课

  (1)通过观看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从而引出压力的概念。接着让学生作出一些图形的压力的示意图。对压力和重力再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压力与重力是不同的两种力,并强调只有在水平面时,压力大小与重力相等。

  (2)压力的作用效果:

  接着让学生用手压铅笔的两端时,有何感受?

  a、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b、提出假设:学生进行大胆猜测

  c、设计实验:

  d、验证假设: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e、得出结论: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相同受力面积下,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相同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3)压强的计算公式:

  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教师设疑:那么如何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密度、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一般是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结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

  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结合压强计算公式,仍采用数学推理,得出压强的单位:N/m2(Pa),且1Pa=1N/m2,并说明1N/m2的意思。并举例说明帕是一个很小的单位。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第一册第五单元十一课《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说教材:

  北京,祖国的首都,一个人人都向往的地方。本文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和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本课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把这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看图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感情激发。

说教法、学法:

  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活动体验达到对课文的理解。首先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学会质疑。然后通过自读、、范读、赛读、表演读、展示读等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于大多数学生没去过北京,但对北京有一种自然的向往之情,教学中通过看升旗仪式、听歌曲等活动,点燃这种激情,逐层加深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说教程: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精品

  现在谈谈我如何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我认为这篇课文的课题命得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小学生——《我多想去看看》,他会很自然地就问:“我”写的是谁呀?多想去哪儿看看?为什么想去那个地方看看呢?我紧抓这个培养学生质疑的良好学习方法的契机,让学生齐读课题后就问:“多想”什么意思?那你能有感情地再读读吗?为后面情感的激发打好伏笔。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也是文章的内容所在。提出的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呢?仔细读读课文,试试自己行不行,好吗?学生很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于是就会兴趣盎然地去读。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学生现在的拼音掌握得可以了,他们完全有能力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读顺。于是我首先采用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认为难读准的字或难读通的句子标出。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再小组合作读,把你刚才还没读准的地方提出来向别人请教,或者你会读了就帮帮其它的小朋友,一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指名读、范读,跟老师比读、小组赛读,学生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有感情。

三、感悟交流,探究内容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教师提问:通过刚才朗读练习,你读懂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随机板书:北京城(遥远)、天安门、升旗仪式(壮观)。/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逐步深入地挖掘课文的情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表情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情感,用课文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

四、创设情境,强化感受-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精品

  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发生了共鸣,学生的思维冲破现有时空的束缚,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他们带到更加遥远的意境中。教学中。理解“壮观”一词时,我请学生一起观看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对于大部分没有亲眼见过升旗场面的孩子们来说,此时,他们和山里的孩子的情感是一致的。他们神情专注,已经把自己融入到课文中。看完录像,我借情续情,带上记者证,进行现场采访,让他们谈谈感受:你觉得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怎样?你看了之后,心情怎样?你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你想对五星红旗说些什么?孩子们通过谈自己的感受,切身体会到山里孩子的心愿,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无形中得到升华。最后,利用听音乐《国旗,国旗多美丽》,当念到“敬礼、敬礼、敬礼”时,我充满激情地对学生说;让我们也庄严地向国旗敬礼!此时无声胜有声,爱国主义情感已经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