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结构》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设计意图:目的是使学生明确:任何问题,通常都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可以先把框图各个部分弄懂,再进行组合。

  (1)算法中涉及变量 , 的定义及作用

  初始值: 用框图表达

  :累加变量,作用:计算每次循环的总和

  : 计数变量,作用:循环计数

  (2)算法中第二步用框图表达:

  (3) 含义:

  ① 将 值赋给 ,即“=”的含义。

  ② “=”左边 是第 次赋值后总和,而右边 是第 次的总和。与数学中的 不同,在数学中这个式子是不成立的'。

  ③ 是 的基础

  ④ 循环的终止条件: 或

  教学处理:以上的三个问题就是对框图的探索过程,由于这些知识都是新接触的,主要采用教师引导﹑讲解的方式完成的,使学生明白理解即可。

  问题预设:在问题(3)的研究中学生不易理解,可以类比 得到。此处是本课难点,教师讲解完之后给学生一些时间交流理解,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设计意图:为得出循环结构的框图表示作准备。

  2、框图表示:

  在上面已有的条件铺设下,可以用框图表示出算法,下面就是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框图形式。

  问题预设:

  生甲: 生乙:

  是 否

  否

  是

  教学处理: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学生合作探究方式完成框图绘制。

  每四人为一组,教师参与到学生研究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点拨帮助,最后由学生展示自己的框图。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精神及协作沟通能力,并由此引出两种类型的框图组建方法:直到型和当型循环结构。向学生说明:这就是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表示。

  3、循环结构概念的理解:

  (1)循环结构中,必须含有循环变量,进而同时具有初始值。

  (2)循环结构中,一定含有顺序结构和条件结构。

  (3)循环结构三要素: 循环变量初始值:

  循环体:

  循环条件: 或

  (4)两种循环类型:直到型循环结构和当型循环结构

  (5)特点:具有反复执行某一处理过程特点的算法用循环结构。

  教学处理: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理解循环结构?然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刚刚得到的程序框图,给学生2分钟讨论交流时间,让大家互相沟通,从而使得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最后由学生说出以上对概念的理解,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使学生对概念有更深的理解,同时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增强合作交流意识。创建了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例题解析 强化训练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知识,设计了一道例题:

  某市进行人口预测,现有人口总数为P,人口增长率为R,预测第T年人口总数将是多少?用程序框图描述你的算法?

  解:

  是

  否

  问题预设:由于终止条件可以表示为 或 ,因此在学生解答问题中存在两种答案,即直到型和当型循环结构。可能有的学生对概念理解不到位,教师在学生解题过程中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教学处理:学生认真思考、交流,师生共同分析例题题意,类比引例,解决问题,完善框图表示。

  设计意图:本例题是类比本课引例,进行编写程序框图,让学生经过模仿、操作、探究,学习设计程序框图,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设计框图的过程中,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

  练习是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对课堂知识理解程度的反馈与检测,所以设置了两个练习:

  练习1:根据引例,设计用程序框图表示

  1×2×3××250 算法:

  练习2:已知如图所示程序框图: ①

  ②

  是

  否

  问题:(1)图中表示循环箭头指向①时输出 =

  图中表示循环箭头指向②时输出 =

  (2)该程序框图的算法功能:

  这两个练习是引例框图的改造,通过练习逐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循环结构,体会用循环结构表达算法,关键要做好三点:

  ①确定循环变量及初始值

  ②确定循环体

  ③确定循环终止条件

  (四)总结归纳 布置作业

  教学处理:鼓励学生对本课进行总结,其他学生补充。

  设计意图:是帮助同学认清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及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内涵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为了帮助学生继续探究,我设置了探究作业,即

  思考题:当今社会个人理财问题已受到很多市民的关注,存款、国债、股票、黄金产品都是市民理财的内容。随着存款加息周期的到来,市民越来越关心存款利息的收益。某一时期银行一年期定期储蓄年利率为3.06%,如果存款到期不取继续留存,银行会根据存款时约定的转期自动将本金及80%的利息(20%的利息交纳利息税)转存为一年期定期储蓄。利用已学知识画出程序框图。

  否

  是

  这是一个实际问题,目的是巩固本课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并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算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设计说明

  1、教学中四个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问题为驱动,使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与人们生活实际相关的思考题又将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进入对循环结构程序框图的更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之中,达到知识在课堂以外的延伸。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建构就是认知结构的组建,其过程一般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发现问题,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进而连接所学的旧知识,首先明确问题的实质,然后总结出新知识的有关概念和规律,形成知识点,把知识点按照逻辑线索和内在联系,串成知识线,再由若干条知识线组成知识面,最后由知识面按照其内容、性质、作用、因果关系组成综合的知识体,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及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本节课的整体设计和处理方法正是基于此理念的体现。  3、恰当的使用多媒体,体现了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特点。

  【文档内含有图片、公式、文本框、特殊符号网页页面不显示,请点击免费下载完整WORD文档全文。】

【《循环结构》说课稿】相关文章:

1.水循环说课稿

2.《循环语句》说课稿

3.《VB循环——计数循环》最新说课稿

4.数学A版必修3《循环结构》说课稿范文

5.《循环小数》说课稿

6.水循环说课稿参考

7.《循环小数》说课稿

8.《循环小数》的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