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读后感(2)

时间:2021-08-31

觉醒读后感3

  我读了小说《父亲的难题》后,我觉得小保罗父亲的看法固然有道理,但小保罗的想法更符合时代要求。诚然,无论做什么事业都需要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成,这是事业成功的基本条件,无数成功的事例也都证明了这一些优点。那么,我们不要应该像乌龟那样学习,工作及建设祖国呢?我回答:绝不!我们是跨世纪的青年,应该具有“兔子”那样“善跑”的技能,而不可仿效“乌龟”,不急不忙慢慢地爬行。

  当然,我们要做觉醒的“兔子”,拥有比乌龟快100倍的速度,而不要在中途美美地睡上一觉败给“乌龟”。乘着改革之风,中国好不容易才走上初步繁荣的富强之路,离世界强国还有一段慢慢长途,难道我们还要仿效乌龟那样爬行吗?历史上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革命先辈把中从列强手中夺了回来,是要我们后代把它建设成为富强的国家,我们只有努力拼搏,方可担负起历史的重任,时代呼唤觉醒的“兔子”!

  在当今竞争的社会中,好多人民都很踏实,但不能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缺乏“兔子”的实力。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从现在起就要练出“兔子”的本领,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世界强国之一。点评:题目新颖、鲜明,紧围绕生活实际谈感受!是篇不错的佳作!

觉醒读后感4

  拿到这本书,我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专业媒体权威推荐”,其中有一句“别奢望做完美无缺的父母”深深地映入了我的脑海里。是啊,在孩子面前,我们都认为自己是完美无瑕,无可挑剔的父母,“我们对孩子的主张、期望、权威与控制”,无非是在培养一个“迷你版”的自己,即使我们最有善意的动机,想要鼓励孩子做最真实的自己,但很多时候仍旧会落入俗套,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计划强加在孩子身上。

  我需要觉醒,我需要改变,我需要好好学习这本书的精髓。

  在第一章节中,“自负感”一词贯穿全文。开始,我把“自负感”当成“自负”的词意理解,读完整篇章节,我才弄明白作者所提出的“自负感”是一种人为制造出来的自我感觉,它主要是基于他人的意见而形成的,它是一种膨胀的自我感觉,近乎于虚荣。

  回想这几年在潇然的教育上,我有没有这种“自负感”?答案是肯定的。幼儿园时期,我盼着他能独立,能自己穿衣,吃饭,上厕所。然而对于动手能力稍差的潇然来说,妈妈的“期盼”是巨大的压力,我常常因为他不会穿衣,不会用筷子或是尿裤子而耽误上学时间去责怪他;学前班时,他在学习20以内加减法中稀里糊涂,完成不了作业,因此我批评他上课不专心听讲;一年级第一学期,我又常常因为他字迹不工整、不好看而责备他。

  现在回想这一切,我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我“将自己的主张和期望”投射在潇然的身上,我将自己的计划强加在孩子身上,而我却没有意识到,把我的思维强加给潇然,对他的精神其实是一种桎梏。作为父母的我们,“首先应当努力做到的是让孩子享有身为自己的权利,让他们在自己的命运轨迹下生活,这才是他们人格精神的真实反映!”

  《父母的觉醒》给了我新的力量和方向,让我在如何为人父母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和修行。

觉醒读后感5

  今天下午本来想翻看一会就继续写作业,结果又读了两小时,《设计的觉醒》读后感。因为后来实在是被田中的经历和性格所吸引了。

  田中一光的独特经历自是很吸引人,从一个从小对电影戏剧抱有浓厚兴趣的小孩到日本战后平面设计界的领军人物,一路走来,在他的经历中我也能同时看到战后日本社会从贫困到丰衣足食,再到商品过剩包装,最后反思生活方式,产生在商品里追求合理的设计的诉求。

  与田中的经历相比,给我更多感触的却是他的性格。

  田中似乎对生活中的一切有关设计的元素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谦虚地不断从各处来源,无论是国内国外平面设计的流派,还是从歌舞剧,日本传统戏剧中汲取养料,获得创作灵感。

  对感兴趣的事情,他总是富有激情地去做,比如大学时参加的戏剧社团,刚工作时迷上的美国爵士乐,步入平面设计界时常常模仿的吉野原良设计风格。难能可贵的是,在每次痴迷和效仿之后他没有成为“吉耶原良第二”,而总能将他人的风格融汇到自己的风格中。

  在田中的这种求索精神和激情里,我总能看到自己的人格的影子。虽然经历,环境,时代不同,但在性格上我和他同样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渴望创造力的展现。虽然设计和我目前的专业关系不大,但看到田中凭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在设计界从初出茅庐到屡获奖项,崭露头角,再到引领日本平面设计的潮流,我的内心总是为之所动。我已经把田中一光列入我心中的WorldBuilderList了。

  田中一光的设计所:田中一光要求设计所的新人在工作三年之后独立去海外游历,回来的时候要写清楚学到的东西,向设计所报告。田中是很看重个人独立思考的,创意只能在一个人的脑中完成,而不是由很多人讨论商定出来了。他认为出国游历是构成人的重要因素。

  在设计所里,田中大展厨艺,买好时令的蔬菜,不断挑战新做法。看完书中的描写,我突然发现既然厨艺是可以独创的,而不是我以前想象的照着菜谱加料。那大概挺有意思吧,有时间一定试试,而且要认真尝试。

  题外:我的大学生活不过只有一年多了,时间越来越宝贵,大概以后只有假期才有时间写书评了。不过如果能抽出时间,我一定继续写的。因为我相信如果说读书就是思维和想象的旅行,那么写作即是其中提炼出来的思考。

觉醒读后感6

  “健康的爱,一定是自我疗愈。如果自己不能治愈自己,就不能给孩子健康的有益的爱!”躲在洗手间,在如此简净的结尾中,意犹未尽合上《爱的觉醒》时,已跨过冬至日,来到新一天的凌晨。

  夜深。俱静。清洌的寒意,在逼仄的陋室流转。

  把娃送上床后,怕一墙之隔,墙上如黑洞般的空调孔透出的光影响娃的睡眠,我抱着这本不忍释卷的书,躲进边远的洗手间,关上门,独自沉浸在,浅显易懂,却又引人入胜的家庭教育读物,流畅地读完最后一个句子,竟然有一丝失重与虚空。犹如朵颐一道美食,一口不赶一口,还没来得及仔细品尝,却已风卷残云下肚。

  这本15万字的书,在一日之内读完,走路的时间都被一心二用。于我,已是最快的速度。以最近五年的读书经历,这少之又少的效率,通常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文字行云流水;观点启智照懵;方法为己急需。新晋人气心理咨询师鲍阅的这本融理论、案例与亲身实践的通俗心理读物,无疑正是如此的书籍。

  没拿到这本书时,压根儿不知鲍阅何许人。是在网络手机摄影班李菁老师的微信看到她的推荐,被封面一句“爱孩子最好的方式,是父母的自我疗愈”一举击中,立即去淘宝下了单。

  能第一眼便对一本完全不了解的书毅然下注,除却第六感嗅着一丝似曾相似的味儿,当然还有对推荐者人设的高度认同。李菁老师,虽然不到30岁,无论其格局,技艺,勤奋度,都让人心向往之。上她的线上手机摄影课时,乱事纷呈,现实逼人,诸多杂绪,分身乏术,遗憾半途而废。但买全了她已出版的书,也一直默默关注她的资讯,人以类聚,聚在她周围的物事,都很励志而高品质。对李老师的感悟小文,8月开了头,一直躺在文档,迟迟没写下去。因为,随着默默关注的深入,发现,她人生的这本书,太丰富,尚需细细回刍。

  隔日,网购的书便拿到手。从拿到的那刻起,开始阅读。第一时间,习惯性看印次与版次,20xx年第一版,20xx年已印刷第3次。同为写作者,对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者,我知道这有多难能可贵!

  再读序言,知晓,鲍阅在中学时,便立志写一本家庭教育的书,十几年后,如愿圆梦。作为一个离异家庭长大的孩子,她对于传统家庭教育方式的弊端与问题,有切肤的体悟。如此的成长经历,让她走上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的道路,志于帮助在亲子关系中受过伤害的人,找回自身的健康,并学习以科学的方式,养育自己的孩子,不要让伤害,代际传承,无休无止。

  毫无障碍地,从头读到尾,余味无穷之际,被一本好书“明目清神,开雾睹天,素屐以往”的功效笼罩,也被“这世上,真有人活成了你喜欢的模样”而激活梦想!

  在这本表达浅白晓畅的书里,家庭教育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都有涉及。身为家长的普适性困惑,都有剖析。读起来,很是引发共鸣,直抵内心。解疑释惑的启示,也简便易行,颇具操作性。曾有过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学习背景,让我知道,浅显易懂的文字背后,融汇了大量的科学理论与实操心得。犹如白色,是融合了光谱中所有颜色的光,而绝非寡淡空洞的“无色”。

  让所有,没有相关学科基础的人,都能看懂,家庭教育的实质,并践行之,这样的专业素养,不啻于大道无形,润物无声。鲍阅刚到而立的年纪,能达到这般境界,实属不易。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尚不在此。而是从序言贯穿到结尾的,作者对自己成长经历、心路历程的坦陈,直击与剖析!将心比己,这需要多大的心理能量,与觉察能力,方可做到?!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提出,每个人的心灵,都有一块遮羞布,里面藏着的真相,可能是无底深渊的黑洞,是见不得人的过错,是难以控制的恶魔,也或许,是无力开发的潜能。因此,人们对内在的自我,混杂着恐惧与渴望,如同对待潘多拉魔盒,唯恐一旦开启,会受到伤害甚至遭遇毁灭。读后感如此,有人害怕面对难以把握的局面,便不去揭幕,自欺欺人,得过且过。还有人,压根儿不知有这层遮羞布,自说自话,无知无畏过活。

  于是乎,很多人,到离世时,也不知道,心的面貌呈何状,更遑论,为其治愈疗伤。爱的伤害,裹着亲情的外衣,在生生不息的口耳相传中,恣意蔓延。

  而年轻的鲍阅,却以身试险,勇敢地揭开,这层神秘莫测的遮羞布,把心的原貌,纤毫毕现于阳光的照耀之下。让我们看到,远远超乎于人类自我设限的“应然”状态的各种内心本相,以及它们所蕴藏的,莫大生机与无限能量。

  掀开这层遮羞布,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有智慧!鲍阅,便是如此智勇兼具的,了不起的女子!她以亲身经历,带来启迪:只有掀起内心的这层遮羞布,才能真正的觉察自己,更好地成长自己;也才能如实的接纳孩子,客观地成就孩子!

  这一切,唯有爱,也只有爱,才能实现!

  为让每个个体都成为汩汩不竭的健康之爱的能源场,鲍阅以敏识的智性,平和的心态,温暖的语言,写下这本《爱的觉醒》,探秘讳莫如深的内心世界,共情以人为本的治愈修行,从源头,澄澈爱之清流。

  读完这本书,久久盘亘于心里的育儿迷雾,露出其本来面目。这些年,陪伴娃的成长,也试图在杂草丛生、荆棘密布的家庭教育领域,探索些许路径与模式,让教育,回归生长的本质,降低阻碍的风险。和娃携手努力,尝试着以文学喂养心灵,共同书写,如愿出版了《你的九岁,我的九岁》这本亲子文学成长手记,其过程,也收获了超乎预期的成长。

  但,这条育儿路,走得并不顺畅,常常疲于奔命在应急的途中,心长力短,左支右绌。多少个不眠夜,在沉睡的世界中,切切反思:对娃的爱,不可谓不深,投入的心,不可谓不诚,懂的教育理论,不可谓不真,但为何,总是面临一道说不清道不明的瓶颈,难以破冰?!

  带着困惑与焦灼,我开始走出自行其是、固步自封的小天地,重拾专业书籍,请教专业人士,学习专业理论。起步的当口,便遇见鲍阅和她的《爱的觉醒》,犹如一道闪电,照见心中的谜团:原来我一直在努力的,是向外寻找,育儿的方法与技巧,却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捂得密不透光,任由原生家庭、传统教育遗留的残缺、伤害,肆虐横行,兀自扎根,这无底洞的消耗,折损大量心灵的能源场,自然难有余力支撑,娃的健康成长!

  从不曾知晓,心的面貌,又何以滋养,心的硕壮?!

  掀起你的遮羞布,让明心见性的爱,穿越矇昧的黑暗,代代流转!作者: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