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1

【精选】学期教学计划集锦10篇

  光阴如水,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教学计划了。以使教学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期教学计划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期教学计划 篇1

  一、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教与学,幼儿已初步掌握了1—6的加减运算,理解了1—6的数的组成,另外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大班数学教学计划。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奇,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

二、学期目标:

  1、教幼儿学习6—10数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

  2、教幼儿学习10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3、教幼儿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

  4、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

  5、启发幼儿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及正逆性关系。

  6、教幼儿认识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7、引导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右转动。

  8、教幼儿认识时钟,学着看整点和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9、教幼儿认识一元以内的纸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它们的值是不同的。

  10、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11、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12、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三、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

  一、学习7的组成

  1、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可以有6种分法。

  2、学习按序分合和记录。

  二、学习7的加减

  1、让幼儿讲述图意并列出算式,会编应用题。

  2、学习7的三组加减。

  第二周

  一、学习用三个数字写四道算式题

  1、鼓励幼儿尝试按图中的动物不同特征,找出三个相关联的数,并列出算式计算。

  2、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加减运算中三数的关系。

  二、认识圆柱体和球体

  1、让幼儿观察、比较球体和圆柱体,说出其名称和特征。

第三周

  一、学习二等分

  1、教幼儿初步学习把一个物体等分成两份,幼儿园工作计划《大班数学教学计划》。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二、分成几小杯

  1.感觉用瓶瓶罐罐一起玩水的快乐。

  2.观察生活中水在流动的现象。

 第四周

  一、学习8的组成

  1、教幼儿学习8的组成,了解8分成两份有7种分法。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相关系(增1、减1)

  二、圆柱体的游戏

  1、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主动的探索精神。

  2、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

  3、在动手尝试的基础上,会自己说出、找出并制作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第五周

  一、学习8的加减

  1、引导幼儿学习按实物图的内容选择答案图,列算式。2、教幼儿学习8的四组加减。

  二、学习看点图列算式

  引导幼儿观察点子图,列出相应的算式,复习8的加减。

 第六周

  一、看点子图列算式

  学习看两张点子图,根据点子图的变化列算式。

  二、按差异个数摆放图形

  1、教幼儿学习在相邻的两个图形之间,用短波浪线作标记表差异个数。

  2、教幼儿学习按标记表示的差异数目摆放图形。

第七周

  一、学习9的组成

  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二、学习9的加减

  1、学习看分合式列算式,体验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9的加减。

  第八周

  一、改错题(一)

  1、学习改错题中的得数,使得算式运算结算正确。

  2、复习9的组成、加减。能熟练准确得进行运算。

  二、改错题(二)

  学习改错题的三种方法,使幼儿知道三个数的任一个数均可以改动。

  第九周

  一、两个特征分类

  学习按运算方法和得数的数目将算式归类。进行9以内的加减。

  二、分类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观察比较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进行分类。

第十周

  一、认识时钟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特征。

  2、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辨认整、半点。

  二、记录时间

  1、让幼儿知道整点半点的记录方法,理解钟点和指针关系。

  2、进一步使幼儿感知时钟和生活的关系,初步发展幼儿的时间感。

第十一周

  一、学习10的组成

  1、要求幼儿有序的进行10的分解。

  2、引导幼儿从9的分合推导10的分合。

  二、学习10的加减

  1、引导幼儿看实物图列算式,学习10的加减。

  2、教幼儿讲述

学期教学计划 篇2

  科学趣味计划的制定根据新课改的宗旨、理念、目标等,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进行交流,参与评议及提出质疑等)。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展周围世界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4、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科学知识:

  1、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2、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对一些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

  3、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

二、教学方式:

  通过观察、试验、制作定活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三、展示方式:

  作品展、图片展、制作成科学节目等形式。

四、教学过程:

  (一)材料: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进行简单的小制作。

  1、第一周:纸和塑料的学习,进行简单的废物再利用的小制作。

  2、第二周:玻璃和木头的学习,进行简单的废物再利用的小制作。

  3、第三周: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建筑模型等。

  (二)浮力。

  1、第四周:浮力的认识,制作小船的科学探究活动。(帆船、动力小船等)。

  2、第五周:重力的认识,制作降落伞等科学探究活动。

  3、第六周:弹力的认识,制作拉力器、弹簧称、弓箭等科学探究活动。

  4、第七周:反冲力的认识,制作各种小车的科学探究活动。

  5、第八周:综合以上活动进行交流等活动。

  (三)时间。

  1、第九周:认识时间、感受时间,制作水钟、沙钟的科学探究活动。

  2、第十周:进一步认识时间、感受时间,制作摆钟、蜡烛钟的科学探究活动。

  3、第十一周:复习光与影子的相关知识,制作影子中等科学探究活动。

  4、第十二周:综合以上活动进行交流、总结、展示等活动。

  (四)动植物与环境。

  1、第十三周:认识常见的动物,观察并制作小动物的栖息等探究活动。

  2、第十四周:认识常见的植物,制作各种标本、叶画等科学活动。

  3、第十五周:学习并会用显微镜观察的科学活动。

  4、第十六周:交流、总结后,制作生态瓶的科学探究活动。

五、备注:

  1、有部分活动计划的时间是一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延续至两周。

  2、动植物的观察活动是一个长期的活动,应此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插在每月的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