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忠告中层》读后感2000字

时间:2021-08-31

教师《忠告中层》读后感范文2000字(精选3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忠告中层》读后感范文2000字(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忠告中层》读后感2000字1

  从来没想过自己是学校管理的中层领导,在前两次的学校行政会后,才真正给自己定位。在寒假期间,认真阅读了郑杰所著《忠告中层》——给学校中层管理者的47封信,每一封信都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更进一步知道应该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要尽到职责。现就第三十八封信“经验反思”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一书中指出,思维的最好方式是“反思性思维”。它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就是这样思维活动,使教师对自己所做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提高自我觉察水平。

  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有一名教师,可能是因为监考当天的第三场考试了,开考时间是下午五点,都觉得累了,于是她叫一名学生来领试卷,我没有把试卷交给学生,而是打电话叫教师自己来领,她一直没来,开考前五分钟,我将试卷送到考场,并对教师说了一句:“这是教师的责任”。

  这让我想到,这是我们教师的素质问题吗?还是本来我们做中层的在对教师的培训和观念提升上出了差错?或是不到位?在实际的工作中,做中层的我需要时时反思,需要事事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真正体现出一个中层在学校的管理和发展的作用。曾看到过有本书中把中层归为三类:一流的中层,将自己当作栋梁,是中流砥柱,主动担起重任;二流的中层,将自己当作夹心饼,被动地完成任务;三流的中层,处处埋怨,只会发牢骚,最终一事无成。

  “经验反思”中,郑杰教师说到,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有一个定律:反思对教师改进自己的工作有独特作用,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说到,千万不要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仅仅是教学技能的进步和知识的扩充,教师专业发展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变革,特别是教师自己的教育信念以及教师自己对教育行为意义的理解的变革。如果学校的反思只停留在教学行为或者教育教学的知识技术上,那只能是一种浅层次的反思,并不能从根本上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发展,又受教师的发展所影响,教师的发展与中层的工作息息相关。结合我自己的工作实际,反思工作所遇到的自己觉得不满意的一些事,作如下的方面去改变自己的思想、思维和方式方法:

  首先,作为一个中层,可以说战斗在一个部门最前沿,领导的决策、精神要靠我们往下传递,一些想法也要靠我们亲自去实现完成,所以注定一直所承受很大的压力。工作中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好恶带到工作中来,不能意气用事,在处理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关系中要留有余地,不走极端。上级领导从学校的整个发展来考虑,是总体把握;而年级德育副主任就具体分管年级德育一项,所考虑的角度更多的是从年级这一小集体,是局部把握。接受领导的安排,服从学校整体利益,让年级组和学校部门作用发挥最大化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

  其次,中层是决定执行力的关键点,上级下达的命令,如果到达中层这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并督促完成,那何谈执行力。有时领导下达的任务可能与我们的想法有差距,可能不具备完成的条件或即使能完成也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这时我可能没有认真的去执行,通过看这本书,我知道在工作中,不要讲困难,有效地与领导沟通,领会领导的意图。

  对于100%要完成的任务,就不要再讲任何的困难,有条件要执行,无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执行,并且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内,保证完成任务,工作多、工作忙都不是不完成任务的借口。等、靠、要,懒、散、垮,是懒汉懦夫,自甘堕落的思想。这时我又想起陈红中老师送我的一幅对联:“极速登山,到顶方好汉;静中平燥,落伍是懦夫”。来时时提醒自己。

  另外,努力打造高效团队。年级工作一直是很难开展的,由于每一位教师的性格差异,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不一样,工作中我必须做到尊重每一位教师,理解他们,同时带动和引领大家为工作而努力着,我必须靠这个团队,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圆满的完成各项任务。

  读罢《忠告中层》,有着很多很多的想法,感受也远不只上面这些。纷繁复杂的工作中,我们可能会在某件事上失策,与某个人的合作不算完美,但我相信只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地反思,不断地改进,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意识水平,提高自己的处事和办事能力。真诚待人,踏实做事,把学校的发展看成就是自己的事,做一个合格的学校中层领导。

  教师《忠告中层》读后感2000字2

  去年在书店里选书,发现了《忠告中层》这本书,看到题目的一瞬,我的心情有些不爽,"中层",在学校里是最忙碌的一个存在,上要领悟校长的意图,执行、落实工作计划,下要考虑教师的呼声,同时带着班、当着班主任,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情等着我们,还时不时地加个班、以及那些突发事件、临时的检查等等,工作干好了是分内的,干不好就一定会受批评。针对这么忙碌的中层,你还有啥要忠告的呀?我倒要看看他会说些什么。抱着这样的心态我翻看了这本书,谁知我就看了几分钟就被吸引了,人家说的真实在,作者郑杰发现了很多平时我们都存在却又没有认真思考甚至忽略的问题,以写信聊天的形式娓娓道来,像一位智者在和你促膝谈心,像一位长者对我们谆谆教导,让我们能读进去并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思考,从中受到启发。

  寒假里,我认认真真地读了这本书,边读边对照自己,设身处地地想:此情此景如果是我,我会怎样想怎么应对、怎么处理?这个过程让我意识到了自己思维的局限,知识的狭窄、能力水平尚需提高。读到精彩处就做批注并和爱人分享。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能力水平是有效指导的前提。

  书中第21封信《有效指导》中,小陶推行《质量管理手册》老师们有抵触情绪,牢骚颇多。作者郑杰指出:作为中层,需要具备各种不同的能力才能与他人一同工作,今天你受的委屈不完全是由你所认知的部门的特质决定的,不要认为这是一个得罪人的部门,所以你才被人指责,我认为无论你在哪个部门任职,只要你指导他人的能力得不到提高,你就会不断地遭受类似的委屈。你得将指导看做一个机会,一个为了他人的发展而奉献自己知识和智慧的机会。

  指导他人的能力是怎么来的,我认为是建立在自己的学习、实践、反思,在岗位练兵的过程中得来的,中层在落实推进工作时要考虑全面、方法很重要,要考虑教师的实际情况,给予帮助,不能只管布置,老师们很茫然,当然牢骚满腹。

  作者郑杰老师在第25封信《释放压力》中也说过:提高工作绩效的关键点在于专业能力而不在于加班加点没日没夜。都可以看出对于中层来说,能力、水平的提高是关键。

  二、保持旺盛的精力才能应付高强度的工作量。

  这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这是作者写给小陶的第29封信。信中总结了中层管理者不堪重负的四个原因与解决办法——1.面对困惑要行动;2.遇到问题不抱怨,解决小问题,节省精力(生源差、家长不配合、事情繁多等等让人抱怨的问题还真不少,似乎学校有了最好的硬件设备,有了最优秀的生源,有了最了不起的家长,有了花不完的钱,学校就能办好了。等你抱怨完了,原来的问题还摆在那里啊。这不是浪费精力是什么?)3.不要总是害怕失败,让内心充满力量;4.自我责难会把自己的力量消耗殆尽,勇于新的尝试而少后悔,这样,每天才能轻装上阵。5.不太在意别人的意见。

  这学期时间短,但所有的事情一件不少,我们单位时间内工作的强度会更大,我们做到这五点就会保持旺盛的精力,当然还要加强锻炼。

  三、锤炼自己的人格魅力。

  "你要成为一个在学校里一言九鼎的人,成为众望所归的人,这需要你人格方面的修炼。如果你缺乏人格权力,虽然你在台上布置工作,但教师们是不会认真执行的。随着人格魅力的增长,你会赢得真正的权力,那与职位无关,与年龄无关,与资历无关。"

  "人心向着什么?人心向着你的自信,向着你的责任感,向着你的坦诚。"

  "人格魅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它会让下属不仅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你的指令,而且还会千方百计地达到更高质量和更完美的效果。人格魅力来自自信、责任和坦诚。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作为下属都是因为校长副校长的人格魅力而不断追求工作的最优化和效率的最大化,我们并不是因为校长权力的压制而被动地工作。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通过自信、责任和坦诚去积攒人心和人脉,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讲到坦诚,我想起了我刚到一小工作那一年,班上有个学生整天打架骂人、不写作业,任课教师和家长没少告他的状,我不胜其烦,把他的家长叫到了办公室,把他孩子的表现一一罗列,最后我又总结强调了一句"你的孩子真是我拿着放大镜都找不到他的优点".到底怎么办啊,我也没说,只说你回家好好教育教育吧。家长态度很好,一直笑脸陪着。等他走后,我们的学科组长王淑娥老师叫住我说了这样一番话:你还没孩子,不了解家长的心态,在我们看来啥都不会的孩子在人家父母眼里都是宝,都是最优秀的,你把人家孩子数落成那样,还说"拿着放大镜都找不到他的优点"这句话肯定可伤人家的心了,你今天让他来的目的是啥,不是配合你教育孩子吗,你想想最后达到这样的目的了吗?以后再和家长交流的时候先给他谈他孩子的优点,肯定他的长处,再指出不足与建议,这样人家乐于接受,也乐于付出行动。我知道王老师是在帮助我,我打心眼里感激,从那以后,我和家长的交流方式彻底变了,效果真的很好。时隔多年,我对王老师的坦诚仍然铭记在心并且无限感激。我明白,他完全可以和大家一样只是在心里觉得这妞才这样说话哩,但是她没有,他承诚恳地给我指路,真的是我生命中的贵人,这样坦诚的人我喜欢并且尊敬。希望我也能成为这样的人。

  四、气量大度,赢得人心。

  中层领导夹在校长与教师之间,被上级和下级误解的事总是避免不了。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宽广的胸襟,用宽容与信任的态度去对待周围人、周围事。要谅解校长由于工作匆忙造成的小小误会,不去斤斤计较。对待教师,我们要真诚相助。遇到问题,冷静思考及时沟通,做一个气量大度的人。

  其实,我的感受还有很多很多,这本书,我也准备作为案头书,长翻长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