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记中秋节

时间:2021-08-31

【精品】周记中秋节9篇

  时光飞逝,如梭之日,转眼一周又过去了,想必有很多难忘的瞬间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周记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周记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周记中秋节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记中秋节 篇1

  表面粗糙的纸张上印着红色、橙色和黄色的花瓣,伸出四指,我轻轻地摩挲着包装纸上的油墨印迹,我能听到它因摩擦而发出的“沙沙”声。纸的侧面有褶皱的痕迹,一直延伸至两端的折叠处。我打开折合的纸,几块小小的金黄的碎片便落了出来。我伸手捏起一块渣儿,将它塞入口中。顿时,一股似曾相识的感觉涌上心头……

  芝麻粒和花生的香气在房间里缭绕,锅底时常发出芝麻裂开的声音,似潮湿的鞭炮。花生碎粒和芝麻在锅中翻滚、旋动、混合。一把白糖从奶奶的手中倾泻下来,糖在热量中渐渐溶化,粘附在了每一粒花生粒和芝麻的表面。奶奶再次扬起手臂,可此时的碎粒却不再跃动,糖将他们粘在了一块儿。阳光从窗外斜射进厨房,照耀着眼前的铁锅照耀着每一块糖的结晶……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奶奶总是自己动手为家人做月饼,而我,总是凑到她旁边看着她。

  阳光从锅边移出厨房,洒在白色的瓷砖上,染黄了木桌,在墙角投下了一个偌大的黑影。我坐在桌边的一个小凳上,望着奶奶的侧影。她的上身弓着,手臂一下下用力地向下推去,面团在她的手中扭曲、变形。他的额头上是滴滴汗珠,在夕阳的光辉里似乎在闪耀着。奶奶伸出左手,用手背拂去了汗滴。此时她侧过脸—每一条起伏的皱纹似乎都在笑。

  落日的余晖在西边天空里闪耀着。从屋里望向窗外,只有一片不浅不深的蓝和一轮还不是很圆的月,周围漾着一圈光的涟漪。

  一盆子的面被奶奶揪成一块块一样大小的面团,家人帮她把面团擀成扁平的形状,在两边都刷上油,再把已经做好的馅儿抹在上面,用手或捏或拢,使其变成一个个近似圆形的形状。一个个还未熟的月饼整齐地排列在桌上,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十分雪白。一股麦的香气便充盈了整个屋子……

  我一直盯着烤箱里的橘黄色灯光熄灭,这时我便跑向奶奶大喊道:“月饼熟了!”

  奶奶手戴着手套伸进烤箱,取出烤盘,把月饼排列在案板上。我会在此时用毛笔蘸上红墨水,在中央扫上一点红。月饼在加热中由雪白变为了亮黄,外皮也变得硬而脆……

  事过境迁,如今我所见到的月饼大都是层层包裹着的月饼,虽显得华丽,但却缺了那一份古朴与雅致。

  又到中秋时,一位远房亲戚捎来的这一包月饼,竟勾起了我对往日中秋的回忆。奶奶的月饼,在眼前,在脑海,更在心上……

周记中秋节 篇2

  中秋节的晚上,我和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甜甜的月饼,观赏着又大又圆的明月。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圆,挂在幕布一样的天空,像一个大玉盘。月亮倒映在水面上,让人以为月亮真的掉进了水里。看着天空中皎洁的月亮,我小小的思维中情不自经的冒出几个小问号。为什么在中秋节要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为什么要吃月饼?中秋节还有其他的习俗吗?

  夜晚,满月升起来了,一片宁静随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我们早早便在庭院前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赏月是大人们的事,我们才不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是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此时是我们的天堂。而吃东西就有些讲究的,长辈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妈妈告诉我在华夏祭祀文化中,有这样的传统,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会把祭品分吃掉,这样整个祭祀礼仪结束。我们分吃过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传统的祭祀文化。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气的,吃了会更吉利。

  这时已经是午夜了,疲倦的月亮躲进了云层休息,只留下几颗星星像是在放哨。我们在庭院中吃柚子,妈妈一边剥着柚子一边说:“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义的。像剖柚子叫‘杀柚‘,带有驱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说剥柚子皮是‘剥鬼皮’,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

  在这个中秋节的晚上,我不仅仅会吃月饼、赏月亮,还懂得了一些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就例如,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周记中秋节 篇3

  一大清早,我就穿着漂亮的衣服,梳着好看的头发早早地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今天是中秋节,不但能吃大鱼大肉,还能赏月,吃月饼等等。想到这里,我心里乐开了花。

  吃完午饭,我开始做作业,虽然题目有点难,但我不断思索,寻找窍门,经过不断努力,那些“拦路虎”全都被我给消灭了。

  下午,外公、阿姨他们都来我家做客,妈妈准备了许多好菜,有水煮活鱼、还有红烧肉、啤酒鸭等等,荤啊、素啊,样样齐全。望着一桌子香气逼人的菜肴,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鸭腿狼吞虎咽地啃起来,惹得客人们一个个地哈哈大笑起来。

  晚上,我们全家人一边在阳台上等着月亮出来,一边吃月饼,突然看见天空中有一个“白玉盘”,哇!月亮仿佛像一位魔术师一样,一下子把天空变明亮了,这时,我突然想起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便深情地吟了起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逗得全家人捧腹大笑。

  唉,中秋佳节真快乐呀,不但月亮圆,而且人们也和亲人一起圆聚。中秋节的月亮真是不可思议呀!

周记中秋节 篇4

  清明节,大家都很熟悉,可在我们老家丽水,清明节也能玩出新花样。

  清明节是一个祭祀扫墓的节日,当然丽水也是。清明节当天,公墓上人山人海,到山上的每一个人都拎这着一个袋子,有水果、点心、蜡烛、爆竹。扫墓的第一步,当然是除墓旁的杂草了,大人们都忙前忙后,我也不列外,帮着大人们将杂草连根拔起,很快墓上就干干净净了。点上蜡烛,放在墓前,再将水果、点心一盘一盘地摆上,这是祭奉祖先的。

  然后外婆在墓前说些吉利的话,我们也双手合十地祈祷。接着就是烧纸钱了,许多的灰在空中飘着,飘到了我们的身上,听说这是给祖先们的钱,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享受荣华富贵。最后就是放鞭炮了,这是为了驱赶鬼魂,鞭炮声不绝于耳,一会儿这边放,一会儿那边放。就像大年三十的早晨,墓前一堆又一堆红红的“地毯”。

  除了扫墓祭祖,清明果也是家家户户都要包的。可我们丽水的清明果和其它地方截然不同。在丽水清明果叫“点心”,包法也与其它地方不同。清明果根据馅料不同分为甜、咸两种,甜的是松花或豆沙馅,咸的则是用肉、萝卜、笋、香菇、豆腐、葱等做成,味道自然是好了。清明果的形状有些像饺子,但比饺子稍大。

  清明果都是由我们自己制作成的,就连皮也不例外。每逢清明,我们就会到乡下的田野间拔艾草,将艾草放水里焯,再放清水里泡一天。一天后,将艾草切细、和水、米粉一起放进锅里煮、搅拌,等米粉煮熟了,取出揉均匀。这可不是件轻松的事,用擀面仗时,皮很容易粘住,所以要不停地拍淀粉,忙了一上午,一张大大的皮终于做好了。将其摊在桌上,再将热水瓶盖使劲压,一个个圆就成形了。有时,我还会用多余的当作橡皮泥捏成一个兔子或鸭子。

  费劲周折,皮终于做好了,接下来就要包了。这可是一门技术活,全家人动起手来,可我不会,所以只能给大人们打下手,因为包清明果实在太难了。左边捏一下,右边捏一下,看似十分简单,几秒就能包出一个,纹路有点像麻花辫。人多力量大,不一会儿,一大筐清明果就摆在我们眼前,可是我包的就是扁扁的,不能立起来,问问大人们,她们都回答:“多练练自然就会了!”蒸的时候还要放一些树叶,避免清明果粘在一起。不久之后,热气腾腾的清明果端了上来。大家都赞不绝口,我也是吃了一个又一个。在清明果中,还看到了几个与众不同的,仔细一看,原来是我捏的小兔子、小鸭子,它们也被煮熟了!

  包了那么多清明果,总是吃不完的,我们就送些亲朋好友,不过自己也收到了不少。丽水的清明节就是这么的有趣,活动这么的丰富!你家乡的清明节,又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