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计划

时间:2021-08-31

学习计划集锦六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的学习又将迈入新的阶段,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的状态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计划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计划 篇1

  一、复习内容: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和数学广角。

  二、学情分析:

  孩子对本期所学基础知识掌握的一般,有关概念部分孩子掌握的较差,主要表现在平时训练时孩子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计算方面有80%的孩子已经过关,个别孩子由于学习习惯差计算经常出错。在能力方面,目前在两位数加减中孩子基本能够正确计算,在乘法有关计算中个别孩子存在问题,特别是解决问题和自己提问题不够完整。通过期末总复习,使孩子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

  三、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问题。

  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孩子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四、复习重、难点:

  1、100以内加减法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表内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孩子的空间观念。

  五、复习的具体措施:

  1、首先组织孩子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孩子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孩子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孩子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孩子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总复习不是单纯的复习练习,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习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搞好复习工作。

  3、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表内乘法,让孩子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记忆,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习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孩子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孩子做些练习。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孩子会厌倦的。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也可创和情境,孩子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是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4、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孩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孩子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孩子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5、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孩子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孩子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孩子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孩子复习了统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孩子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6、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习。实践操作是本班孩子最喜欢的数学学习活动形式。如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等操作活动加深角的认识。在复习长度单位时,教师要引导孩子通过活动加深“米”和“厘米”的认识,如引导孩子进一步用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示这些长度。也可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事物,借助某一具体实物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这样,既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使孩子在脑中形成米和厘米的实际含义。

学习计划 篇2

  所有人都曾经有过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制订过相应的计划。然后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放弃了学习计划,而且放弃的过程都大同小异。

  根据我的观察大致分成几种情况,一种是逼不得以的学习,这种情况因为压力很大,所以能坚持很长时间,而且有少部分人能完成学习计划达到目标。比如高考、考研、各种职称考试、出国考试。这种人目标很能明确,知道从哪开始,每天学习3个小时以上,有的人能学7-8个小时。拼命的学习,觉得只要达成目标,未来就会一片光明。在学习过程中反复经历着坚持和放弃的过程。

  另一种是目前的环境比较稳定,比如在上学、工作中。想通过达成目标,换成一个最好的环境。这种人因为动力不强,遇到问题就容易放弃。刚开始几天,每天都能超出或按计划来学习,过了几天,学习的时间少了一点,劲头也不象刚开始那样强了。突然有一天,遇到一些事情,比如有急事、生病了、心情不好、天气不好、陪男、(女)朋友、老公(婆)、客户、领导、家人、身份不舒服、看电影、电视、不能集中注意力、没有时间、公司事太多等理由。当天没有学习,等二天早上醒来心情非常的沮丧,学习计划又没有坚持,不过是因为有事。有些人这时间就会放弃。另一些还会坚持几天,只不过每天学习分为二、三天一学,遇到各种的阻力之后,这次的学习计划就又放弃了。只有极少一部分人都坚持下去。

  今天教大家利用每天一分钟来继续你的学习计划,在制定计划时一定都会写上说每天学习一小时、二小时,而且实际开始学习的时候发现,1小时的时间太长了,怎么学了半天才过去10分钟、20分钟。然后在遇到各种阻力的时候,很容易为自己找到不学习的借口,今天的时间太紧了,不可能拿出1小时的时间来学习,不如明天学习两小时,把今天的时间给补回来。这回你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可以定为每天最少的学习时间为1分钟。

  这样在每次学习时,一想只需要1分钟时间就可以完成当天的学习计划。不会对每天的学习计划充分恐惧感。就是遇到再多的阻力和问题,也不会说今天的时间不够用了,明天再说吧。看到这里,有很多人会问,1分钟什么都做不了,要是每天只看一分钟的书,到死的时候也学不会啊。我在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要每天坚持1分钟。

  1、让你没有借口。这回,不要说没有时间。

  2、最少学习时间是1分钟,而不是只学一分钟。当你看完1分钟之后,不要停要继续下去,等到你累了而且没有不想学了,就可以停了。等到你的学习习惯形成之后,可以增加学习的时间。

  3、完成每天的学习计划之后,有一种满足感。虽然有些假,但当天的学习计划总是完成了。这样下去,对完成学习计划的动力会慢慢增加。你可以从小的地方来改变,记住量变产生质变。

  4、学习短,容易坚持下去。如果每天学习的时间很长,很难坚持。但如果只是1分钟,会很容易坚持。而坚持的时间长了,就变成了一个新的习惯。当你养成了习惯之后,这个习惯会自动推着你达到目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