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龙应台《目送》有感

时间:2021-08-31

读龙应台《目送》有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龙应台《目送》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龙应台《目送》有感1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是我在龙应台的《目送》里最喜欢的一段话。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会发生的一些极为平常的小事:华安小的时候“我”送儿子去小学时,儿子活泼的样子,并写了“我”目送儿子上大学时,他的不耐烦以及渐渐与“我”更疏远的变化,让“我”联想到自己当年,父亲目送自己去上大学时的情景,并写了几十年后,父亲渐渐苍老,“我”目送棺材里的父亲的悲哀以及不舍。

  作者笔触细腻,感情真挚。我初读时不甚了了,再读时我心戚戚。后来当我和妈妈一起朗读的时候,我侧目不小心瞥见了妈妈的白发,我的眼泪在眼眶里就不禁打转了。我更体会到“目送”大约就是人生里悲酸无奈的常态吧。也正因为失去是人生的必然,因此,我们更需要珍惜。

  人会不断的长大,也会渐渐的老去,最终便会与地相依。而时间更淘气,才不等那些爱磨蹭和爱玩的孩子,一去也就不再回头了,就像《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自己的儿子说:“年与时驰,意与日去。”亦像《论语》中的名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总是会带走一切,非人力可为。

  春节前,我和妈妈一起整理房间。我推开抽屉,看到那个又小,又被我摆弄的,有点歪的银手环,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我远方的亲人——我的奶奶。从小我就是被她带大的,因为小时候爸妈上班很忙,让奶奶从龙岩过来带我。奶奶说我一天到晚总是乱跑,就算是吃我最爱吃的米糊也不会老实坐着。奶奶就让我戴着这个手环,奶奶听到手环的叮当声才能安心。但与奶奶相处的时光很短暂,我上了幼儿园,奶奶就回老家了。我只能在放假时,回老家去看奶奶。

  但是过了几年之后,我看了一本书《游山玩水上北大》。我似乎心一动,看到北大两字,就已迫不及待,所以每到放寒暑假,我总是央求妈妈带我去游山玩水,这也让我忘记了在远方正等着我去探望她的奶奶。父亲多次问我说要不要回去看奶奶,可我总有很多不回家看奶奶的理由。读着这本书,我突然感觉到时光的无情,我的奶奶在一天一天的老去,而我并没有珍惜。

  轻轻地合上这本书,我拿起了电话,“奶奶,我想您了……”

读龙应台《目送》有感2

  对一本书的第一印象总是书封——那是一种铺陈在亚麻布上晕不散化不开的绿,或深或浅。

  很喜欢书中的文章,淡淡的,毫不经意的一笔文字,就能掀起心中的一片涟漪。时间抹平了龙应台母亲最深的记忆:“妈妈,我是你的女儿,小晶。你看着我。”“我女儿不在这里,谢谢你。”昔日赖着母亲的儿子长大,懂得为妈妈做饭,心疼她:“我不是要你做给我吃。你还不明白吗?我是要你做给自己吃。”温暖人心。还有,还有她的父亲,她写到:“我慢慢的,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敞开心扉的龙应台,满纸温情。

  读罢此书,我有一种领悟,对亲情的领悟,当父母凝神注视你时,你当珍惜;当父母牵起你手,过马路时,你当珍惜;当父母因为你的过时而训斥你时,你当珍惜。因为,当懂得时,如龙应台记起父亲,为父亲写一篇《目送》时,父亲已经走了;因为当懂得时,如龙应台写起母亲,陪伴母亲时,母亲已不认识她了;就连龙应台那本依赖于她,亲密于她的儿子,也涌长大,让自己在母亲全部的视线里,徒留背影。她说:“人生走到这样的年龄阶段,是四顾苍茫,唯有目送。”

  踏踏实实的纸张,不多不少的篇幅,配以龙应台或刚毅或柔情的文字,一副映衬着书封的画卷展开,在我心中印刻下或深或浅的足迹。重新翻开这本书罢,再从新,细细品读。

读龙应台《目送》有感3

  人的一生,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白云苍狗,斗转星移,这在龙应台笔下的《目送》中流露得淋漓尽致。她以细水流长般的笔触将我心中的铅华洗涤,不吐不快。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只不过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每当读至于此,我的心头为之一怔,似苍穹深处独自黯然神伤的云翳被一抹明媚空灵的阳光不偏不倚、洋洋洒洒地照耀。为人子女,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目送,时光荏苒,岁月蹉跎,我们在父亲母亲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岁月从不饶人,我们从蹒跚学步到亭亭玉立,从与父母寸步不离到背井离乡,每当离开家门,脚步多挪一寸,身后炽热的目光便长一寸。纵使一步三回头,也心知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唯有目送不远不近,含情脉脉进行着颇具仪式感的无声告别。一次又一次,周而复始,那么深情,惊艳了岁月。、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恍惚间,物走星移。”读罢,心潮一浪高过一浪,再推敲斟酌,不觉已头涔涔泪潸潸,白驹过隙,日月如梭,不知不觉,父母的青丝逐渐退成银色,额上兀然平添了几道格格不入的皱纹,细腻白皙的纤纤玉指也变得黯然无光。他们也曾红光满面,意气风发。岁月不温不火地叙说着,终有一日,我们也会目送他们。

  龙应台面对着父亲的逝世,曾这样叙述自己的心境:“像海上突来的闪电把夜空劈成两半,天空为之一裂,让你看见了这一生从未见过的裂缝,最神秘的破碎,最难解的灭绝。”读后感·我似乎听见了他心在滴血的声音,或远或近又时远时疏,细思恐极,令人不寒而栗。诚然,长长久久只是人们美好的幻想,生而为人,离别不期而至,旦夕祸福云谲波诡。子欲孝而亲不待是多么痛彻心扉的领悟。最后的目送,将长眠深藏于地下,温暖余下的岁月。

  人生须尽欢,亲情趁年华,聚散伤别离,缘尽未有时。世事难料,人生须臾片刻,却道是人间情尽美。目送又目送,须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