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1

精选教学计划锦集6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该写为自己下阶段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教学计划了,那么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的真正价值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计划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计划 篇1

  二年级音乐学科教学计划

  陈庄小学

  徐玲

  20xx年9月3日

  教

  材

  简

  析

  本学期我们使用的是人音版新教材,本教材突出素质教育中音乐学科的特点,结合城乡学校实际,以审美为核心,以知识为线索,注重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高度统一。本册教材共有10课,每课一个主题,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三部分内容。“聆听”主要是音乐欣赏,欣赏的几首歌曲、乐曲都是围绕一个内容进行的,“歌表演”的几首歌曲也都是内容相互联系。教材与以往教材大有不同,整个教材难度降低了,省去了乐理知识传授,趣味性增强了,侧重培养学生歌唱、欣赏、表演的能力,而且图文并茂,以优美的画面为主。

  目的要求

  1、自信、大方地演唱歌曲,并能边唱边表演。

  2、通过编创与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

  3、通过聆听音乐,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5、学会自然地呼吸,轻声地歌唱。

  重难点

  1、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对歌词、乐曲情绪的把握。

  3、培养认真听、感受音乐的习惯,提高欣赏能力。

  学生素质分析

  此年级和本人已有一年的学习历史,学生的情况已基本熟悉。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都有浓厚的兴趣,上课的积极性很高。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具有初步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敢独立地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但仍有极少数学生不敢开口,不愿开口,不会唱歌,上课管不住自己,动不动就开了小差。

  目标指数

  平均分

  85

  及格率

  100

  优秀

  50

  标准差

  教

  学措施

  1、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乐趣。

  2、唱歌时,教师亲自示范,带读带唱,力求吐字、咬字正确。

  3、多运用浅显的语言、形象的示范、多种多样的直观教具,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4、充分利用弹、唱、演、奏相结合的方法。

  5、教学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

  学

  进

  度

  周次

  课序课题

  课时

  1、2

  问 声 好

  3

  2、3

  时间的歌

  3

  4、5

  童话故事

  3

  5、6

  跳 起 舞

  3

  7、8

  爱 劳 动

  3

  8、9

  可爱的动物

  3

  10、11

  小小音乐家

  3

  11、12

  幸福生活

  3

  13、14

  美丽的动物

  3

  14、15

  过 新 年

  3

  16

  游 戏 宫

  2

  17

  全面总复习

  2

  18

  期末考试

  2

教学计划 篇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在去年的期末考查中,合格率97%。但也有个别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勉强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就不能自觉了,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