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1-08-31

【精品】社会实践报告模板汇总六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实践报告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社会实践报告 篇1

  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大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社区服务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我们大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大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服务,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为社区服务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以前总是把事情想得很简单,做事也从来不考虑那么多,经过这次实践,才真的觉得做事要考虑的很多,应该仔细的将事情的前后都考虑好,还有可能会遇到的各种突发状况,以及解决的办法,千万不要等到真的发生了又手忙脚乱,这样很麻烦的。

  参加这类实践活动,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是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这也是这个活动开展的初衷;二是增加学生与外界的交流,使得学生不再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在实践中发现真理的所在;三是让学生们学会感受社会,体验社会,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让我们自觉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感受更广阔的人生。

社会实践报告 篇2

  20xx年7月15日我联系了我县的妇幼保健医院,开始了为期三十天的见习活动。

  作为第一次以一个见习护士的身份进驻医院的女生,我的确有些紧张不安。对于见习,我一直是憧憬又惶恐的,憧憬是因为见习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将学了的理论去应用于临床,实在是非常新鲜而有意思,然后,要在病人身上操作,要想真正地透过症状看到疾病本质,心中却没底,便难免惶恐了起来。

  由于不是真正的实习护士,我穿着河南大学的学生护士服,我的老师姓胡,是以为很慈祥的阿姨,她交代我,虽然我不能以正式的身份担任值班工作,但只要认真负责就会学到很多的东西,可我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的,怪不适应,怕被带教老师骂,怕自己不知从何入手。

  我跟着一位来自卫生学校的姐姐,按照标准的排班顺序值班,虽然没有人监督我,我还要严格要求自己。开始的两个星期,我基本上是跟着其他护士打转,做一些拿棉签,递药水,拔针,扫地等琐碎的事,由于新鲜,我往病房跑的就比较勤快,大家也知道我只是个见习的小护士,却没有不耐烦,反而很积极配合我的工作,渐渐的我也逐渐接手了输液,发药的工作,我很高兴。我不仅认真学习了基础护理操作,同时还不断丰富临床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思考各类问题,对于不懂的问题虚心的向带教老师或其它老师请教,做好知识笔记。遇到老师没空解答时,我们会在工作之余查找书籍,或向老师及更多的人请教,以更好的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的结合。我发现,由于天气炎热,得胃肠炎的病人很多,多是由饮食不当引起的,病房里面很吵杂,为了照顾病人,我们不仅要时刻关注她们输液时的状况,还要积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关于静脉滴注,我觉得理论上我们已经掌握了,可是到真正面对病人的时候却难免会紧张,但是却不能表现出来,沉着冷静地去面对,不能带给病人紧张感,而收获了不信任感。其实在间隙的四周里,我总共扎针三次,三位都是脾气很好的成年人,也都成功了,那几天我很兴奋,比在实验课上还要有成就感。

  我知道,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严格正确的操作,认真及时的发现问题,与病人的沟通交流等等,这些是在理论课堂上都学不到的。总之在这一个月的见习过程中了解了很多,熟悉了很多,也掌握了很多。在见习当中让我切身体会了作为一名护士所应具有的:耐心,包容心,责任心。明白了学习是基础,实践是根本,思考是关键的理念。知道了多听、多看、多想、多做的重要性,更要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

  人之所想,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拥有善于观察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次的见习时间很短暂,我了解真正的大四实习是会更累,但有了这次的少许经验,我会更有信心面对将来的工作,谢谢各位老师。

社会实践报告 篇3

  一、 实践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践的目的有:

  1. 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 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 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 实践单位介绍

  xx儿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很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

三、实践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

在十天的实践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 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的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很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2. 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非常地感动。

  只是,有的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使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如何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可是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很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3. 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还是很熟悉的。

  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践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我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