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暑假周记

时间:2021-08-31

关于初一暑假周记集合九篇

  岁月无痕,流水时光,眨眼间,一个星期已经过去,相信大家都有不少体会吧,不如趁现在好好写一篇周记。那么好的周记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暑假周记9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一暑假周记 篇1

  暑期模式已经开启,同学们都踏上了自己向往的暑期之旅,而我也不例外,收拾书籍,背上书包踏上了我的补习之路。原本以为补习班枯燥、烦闷、无趣,可经历过后才知道,让大家都避之不及的补习班,却让我感受到了多多乐趣。

  在补习班里,发生了一件至今仍令我记忆犹新的事——由打扫厕所引发的“第一次班级大战”。

  教室由于没有人打扫,垃圾遍地,臭气熏天,就像个垃圾场一样。这天,这异味终于冲撞了校长的鼻子,查清来源后,顿时火冒三丈,立马召开紧急会议。最后商议决定,每个班级轮流打扫。决定一公布,同学们个个像霜打了茄子似的耷拉着脑袋,不情不愿的。议论声此起彼伏,久久不消……在声声的抱怨中,我们班的“磨难日来了”。大家从早上进入教室都唉声叹气,眉头紧锁,在时间的逼迫下还是接受了现实。同学们有的拿出手绢遮住口鼻,有的拿出卫生纸塞进鼻孔,有的拿报纸遮住头顶……场面沸腾,都在各自整理着“装备”。“开始行动”,在班长的怒吼声中,大家才拿起工具慢腾腾地动起来。我的同桌拿钳子夹起了掉落四周的废纸,组长拿笤帚清扫周围的灰尘……大家干得热火朝天,越干越起劲儿,从开始的不情愿、嫌弃到硬是凭着坚强的毅力冲破了臭气熏天的屏障。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冲刷厕所了,同学们都有序地拿着水桶、水盆等工具来冲刷。这时,不知道是谁拿水洒向了我们,弄得我们一愣一愣的。为了“报仇”我们也行动了,几个人商量了一下,直接拿起水管朝向了对方。场面越来越激烈,同学们也越来越兴奋,暑期补习班“第一次班级水战”就这样爆发了。

  正在尽兴中,一声狮子吼“班主任来啦!”同学们立马安静下来,且各归各位,水管也朝向了地面,整个画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这时,老师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先是神情诡异地扫视了四周,后把目光拉向了同学们,绷着脸说:“你们真把这儿当战场了,那……打完仗是不是该清扫战场了!”转身走了出去。

  “哈哈……”笑声彼此起伏的在教室里久久才消散去。我的整个暑期补习就在这声声的欢歌笑语中慢慢走了过来。既不枯燥也不烦闷,反而乐趣多多!

初一暑假周记 篇2

  每天早上,背起书包往学校赶时,总能看见一道不褪色的风景。一个弓着腰,满脸皱纹,几根稀白头发的老人——不,他可能还算不上老人——拉着煤车,蹒跚的走在马路上。车的每一处都是黑的,连人也是黑的,尤其是那张围在胸前的围裙,被磨蹭得黑亮,一条纤细的绳子深深地勒进他的肩膀,两只乌黑的手紧握着车把,露出手背上绷得紧紧的青筋。看不见他的脸,因为他总是低着头,迈着艰难的步伐。每次都能看见他的煤车上有几根树枝。有时他停在路旁垃圾箱边,在箱子里捡出些塑料及硬纸盒什么的,直到觉得没什么捡了,便又背起绳子,继续往前行进。下坡时,为了车子不至于滑冲得太远,他将车把提到肩膀处,让煤车的后底在地上磨擦,权当车刹;但有时煤太多,这也起不了大作用,人被车推着往前奔跑,直到平坦的地面才能叫车停下来;而上坡时,整个躯体几乎要匍匐到地面上,车子像喘着粗气的老牛慢慢地移动着,绳子拉得紧紧的。

  风里,雨里,他就这么拉呀拉呀。想上前推一把,却又躲不开现实的目光。我不知道他从何来,又往何处去。我看到的只是他那埋着头的无奈,似乎永远没有终点,就这么拉下去,就像万里长江的纤夫,前途是那么的渺茫。

  这是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我想把镜头对准它,可我又不忍心按下快门,这太残酷了,我想用笔把它画下来,可又无法勾勒出这般的色彩。在这座风景面前,我无徒唤奈何,只默默地祈祷上帝能给予他恩赐。

  现在,面前的一个垃圾箱旁,停着那辆乌黑的煤车,就像秋天里最后一片叶子,飘落直至被人遗忘。

初一暑假周记 篇3

  爸爸说我很有进步,就叫妈妈给我买一双旱冰鞋!妈妈带我去了几家超市,腿都疼了。才买到了一双旱冰鞋。

  我终于有一双旱冰鞋了!它有两种颜色,黄、蓝,一共有四个轮子两个结,它可以从35调到38号。穿上去很暖和。

  妈妈给我买了护膝护腕还有头盔,当天晚上我就穿上鞋,到外面去溜冰。甘心向后退,我溜着溜着差点跌倒,甘心吓了个半死,我不要他们扶!自己也能行我下定决心一定要从台阶滑到妈妈那里才算本事,我小心地尝试着,一步、两步、三步……啊,我到了终点,太有成就感了!

  我会许多花样,如边骑车子边滑,边滑边转呼啦圈,还能“金鸡独立”等等。

  我今天真是有了不小的收获,学会了溜冰我很高兴,现在我已经能很自如的溜了,弟弟的身材不苗条,爸爸笑着说:“你姐姐像一只天鹅,翩翩起舞,你像一个大炸弹,做在地上能砸个坑!”真是笑死我了。

初一暑假周记 篇4

  每次回家路过那处书摊,我都会停下来看看,带上一份《晶报》,或者拿上一本《青年文摘》,付钱,然后对摊主投以温和的一笑,再匆匆离去。

  书摊很小,放的书也不多,难得有人经过会停下看看。以前,我也不喜欢这样的小书摊,因为很多时尚的杂志都没有,只有几本很大众的书,看得出摊主并不怎么在行,也不年轻了。的确,卖书的是个老头,瘦瘦小小的,那弯下的腰使他远看就像和大写的“C”。每当有人来到摊子前面时,老头总会点点头,堆出一脸的笑来,这时的他,就更像只虾米了,那笑,大概也是谋生的方法吧,我想。

  正往家赶着,忽然想起今天《青年文摘》该出来了,可是刚才走出大门时忘了买。唉!真有点不爽,不然今晚可以好好享受一下我的精神食粮了!忽然眼前瞥过一张广告,哦,是《青年文摘》的广告画,挂在那个小书摊前面。呵,没想到他这也有《青年文摘》卖!停下车,我走到摊前,果然有本新的《青年文摘》放着,不过一共只有三本,也难怪,生意不怎么样,进得太多卖不掉。这么想着,就随手拿起一本翻起来——这是我的习惯,买书前把书大致翻翻,了解一下大概内容,再回去慢慢看,这是一种心情。

  “老头,《漫友》有没有啊?”旁边来了位打扮入时的美眉,嗲声嗲气的问道。

  “啊?什么?《饭友》?”摊主没听清楚,以为是买一种食物杂志的。

  “什么啊,谁要买这么土的书!真是的!什么破摊子,连本《漫友》都没有!切!”美眉扭着柳腰,不屑一顾地走了。

  老头还在寻思着怎么了,这年轻姑娘怎么说走就走了,我不忍心,告诉他说:“她要的是《漫友》,一本适合年轻女孩儿 读的书。”

  “哦,那是我听错了啊,那这《漫友》好不好看啊?看的人多不多?”摊主终于明白过来了。

  呵,看来他想开始卖这书了。我还没开口,后面有人叫他了:“老头子,吃饭啦!”摊主的老婆——一位同样年老的老妇人拎着一只饭盒来了。

  “哦,哦,好!嘿嘿……”摊主脸上露出孩子般的微笑,搓着手,接过了饭盒。饭盒很旧了,已经辩不出当初的本色来,不过倒还干净。老头吃得挺香的,老妇人看着摊子。

  “闺女好吧?”老头边吃边问。

  “哦,还行,今天没吵闹,乖着呢!这青菜还是她和我一起洗的。”老妇人答道。

  我不禁奇怪起来,难道他们俩那么大年纪,还有个尚未成年的女儿?

  “姑娘,这《青年文摘》好看吧?”那位老妇人问我。

  “哦,不错,满适合年轻人看的。”我还在翻看着。

  “唉,下回,也带本回去让咱闺女看看。”老妇说道。

  “怎么,您女儿也和我差不多大吗?”我见她说,就顺势问了一句。

  “我闺女,唉,可比你大啊,今年都36啦!”老妇叹了口气,抬头看了看满眼疑惑的我,“这孩子命苦啊,生出来就发高烧,结果送去医院太晚了,没及时治疗,落下了终身的病根,这么大了,还和个孩子似的,吵吵闹闹的……”原来他们家有个智障的女儿,“不过这孩子不吵时也很听话的,可惜人家不让到学校去,我就只好在她乖的时候教她识几个字……”一提到孩子,老妇人话挺多,“……就指望这书摊能挣几个钱,帮她多攒几个,等我们老了,她还能活下去……”不知不觉,手中早已停止翻书,而开始认真倾听老妇人的话语,“老太婆,还唠叨呢,吃完了,快回去照看闺女吧。”摊主已经吃完了,把饭盒整理好递给了老妇。

  “哦,好,我走了啊!你自己小心,天气热……”老妇又匆匆地赶路回去了。

  我把书钱递给了摊主,他接过了,“嗨,这老婆子,就爱唠叨。”摊主一个人嘀咕着,像跟自己说,又像在和我说,不过脸上却写着满足,他在满足什么呢?是老伴的关心,还是一本书的利润,或是一上午女儿的乖巧……不过,我知道,他是满足的,一种现在很少见到的满足,平静而快乐。

  拿起书,坐上了车,心情变得好奇怪,似乎轻松,也似乎沉重,手里的《青年文摘》似乎和平常买的有点不同,也许,今天,我得到了更多,比这本书更多的东西,我想。

  以后,我就有了这个习惯,回家的时候,买本书,留下一个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