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周记(2)

时间:2021-08-31

数学周记 篇5

  以前,我一直认为学习求最小公倍数这种知识枯燥无味,整天与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类似这样的问题打交道,真是烦死人,总觉得学习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爷爷和我一起乘坐2路汽车去青少年宫。就在车子快要出发时,1路汽车正好与我们同时出发,此时爷爷看前面的这两辆车,突然笑着对我说:“泽群,爷爷出个问题考考你,好不好?”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那你听好了,如果1路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2路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辆车至少要经过多少分钟后又能同时发车呢?”稍停片刻,我说:“爷爷,你出的这道题还缺一个条件:1路车和2路车的起点是在同一个地方。”爷爷听了我的话,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自个聪明秃顶的脑袋,笑着说:“我这个‘数学博士’也有糊涂的时候,出的题不够严密,还是泽群想得周全。”我和爷爷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此时爷爷说:“那好,现在假设是同一个起点站,你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解答?”我想了想,脱口而出:“再过15分钟。因为3和5是互质数,求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就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3×5=15),所以15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两路车至少要再过15分钟能同时发车。”爷爷听了,夸我:“答案正确!100分。”耶!听了爷爷的话。我高兴地举起双手。

  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

数学周记 篇6

  今天上午在做第七周数学练习卷,嘿嘿,有趣。

  在动笔之前我要求外公看好时间,老师规定70分钟完成,我行不行呀。

  计算题我“唰唰唰”做好,概念题有一道我犹豫不决了:数学课本封面约54(),——括号里要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填写“平方厘米”肯定太小了,我立刻填写了“平方分米”。可是,书本封面有这么大吗?外公想想也不对,没有这么巨大的数学课本哦,怎么办?我说:“等老师星期一批下来再说吧。”外公拿笔在5同4之间画了一个点,变成了“5。4平方分米”,可我还是说:“等老师星期一批下来再说吧。”

  还有一题:一根绳子对折四次,每小段是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我刚去拿好绳子对折了一下,外公就说了:“对折一次是二分之一,两次是四分之一,三次呢?四次呢?”一下子明白了,我脱口说:“三次是八分之一,四次是十六分之一。”再有一题:一盒蛋糕还剩6块,是原来的四分之三,这盒蛋糕原来有多少块?

  开头我愣住了,后来想想就做出来了,再想想自己的小脑袋还是不够聪明啊!不过这张卷子是60分钟之内完成了。

数学周记 篇7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对高中数学教学有了系统的认识和体会。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病,例如,教师讲解太多;教师在课堂上唱主角,独占讲台,一讲到底等。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努力、探索、体会和总结,我认为,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体现以下几点。

一、关注学习过程,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应用

  “课程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和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学课程的设计不仅要重视教学的内容与要求,更要关注课程中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充分关注数学课程中的学习过程,一是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组织合理的知识结构,展现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把“学知”和“学做”紧密结合起来。二是扩展学生学习空间,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三是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和知识建构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应体现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充分提供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训练技能,领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数学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高中数学在教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要大力加强。”而且国际上数学应用的巨大发展,使我们不得不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加强数学应用。新的高中数学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数学应用的功能,强化课程、教材的应用问题设置,如课程标准必修课中设立的数据处理、统计、概率等内容以及应用系列专题,即是出于上述意图。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数学应用的教学水平,全面落实数学课程中应用性内容和“数学建模”专题的教学,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新的高中数学在强调师生的信息交流的同时,十分注重学生间的信息交流,让师与生、生与生间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合作精神。

二、培养创新意识,体现创新精神

  作为最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数学课程,理所当然地必须自始至终体现创新精神。1。改革封闭式教学,提倡教学的开放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2。学习空间的开放性,要求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获取知识,还可以通过家庭、社会,甚至网上获取知识。3。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就是注重数学知识辐射功能,利用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将边沿学科知识融入数学学习,促进学生数学的发展,改变了以往完全独立、完全封闭的数学教学。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给学校和老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4。思维活动的开放性就是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学生思维活动的开放是创新的前提,因为封闭、狭隘的思维活动,不可能有创新的表现。长期以来,学生完全按老师的意愿去想、去说、去做,严重禁锢了学生的言、行。新课程必须转变为让学生自己充分去想、充分去做。让学生没有压抑、没有顾虑、不怕出错,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好奇心。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鼓励学生求异、求变、求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励学生勇于创新。

三、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在内容上“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这就使得信息技术实质性地成为数学课程教与学的必要工具。另一方面,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将改善教与学的方式。“计算器和计算机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数学世界,它们不仅影响到什么数学是重要的,而且也影响到如何做数学。”“计算器和计算机已不仅改变了什么数学重要,而且也改变了数学应当如何教。”它们把困难变得容易,使不可行变得可行。因此,在数学课程设计与实施中,要充分利用计算器和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良好个性品质。

四、教学评价重在“发展性”和“多元性”

  新课程标准前所未有地用了较大的篇幅提出评价的建议,并在评价上试图尽量避免过去划一的以检测知识、技能评价为主,以及过分依赖考试等量化评价方式和管理主义倾向,制定了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制度,体现了重”发展性“和”多元性“的特点。从指导思想来看,课程评价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从评价对象和范围看,新课程评价突破了学习结果评价的单一范畴。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来看,它不是定量的分析,而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另外,评价更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是管理、选拔,更主要的是使被评价者不断发展。评价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教学教育中,评价建立了多元化的目标,关注了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

【数学周记模板集合7篇】相关文章:

1.数学周记集合5篇

2.有关数学周记集合八篇

3.【热门】数学周记集合6篇

4.数学周记范文集合8篇

5.【推荐】数学周记集合8篇

6.【推荐】数学周记集合六篇

7.数学周记二年级数学周记集合9篇

8.数学周记二年级数学周记集合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