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1

【必备】美术教学计划汇编6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教学计划了。怎样写教学计划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学计划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重要精神,配合我市的素质教育理念,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总的指导思想,提高美术学科的教学质量,以达到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艺术素质和人文素养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创新精神培养目标

  1)初步理解创新对人的发展及国家振兴的重大意义。理解美术的表现和创造是对客观的能动反映,创造是美术的生命。

  (2)具有在美术活动中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通过探讨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创作方式,表 现自己审美感受的意识。

  (3)逐步提高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对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大胆质询并提出个人见解。具有初步的独立构思、表现主题与内容的能力。能初步有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展现自己的特质并能自我评析的能力。

  (4)初步具有在美术活动中进行富有新意的构思与设计,并运用新媒材、新手法进行造型表现的能力。

  (5)逐步养成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综合思维水平。

  2.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1)初步掌握临摹、写生等基本造型技能和色彩、构图、透视等基础知识,以及绘制图案、进行平面和立体设计、工艺制作等美术学习的必要技能。

  (2)初步将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与其他学科综合,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

  (3)能初步将习得的美术知识及技能运用到社会生活实际之中,解决具体问题。

  (4)初步养成欣赏各种美术作品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搜集视觉信息的习惯,以发展审美感知和获取视觉信息。

  (5)积极参加美术课外活动,在活动中能运用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完成任务。

教学重点难点:充分认识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切实发挥其培养学生个体创造心理品质、形成和谐健全的个性人格方面具有的独到的教育功能,作为美术学科教学应达成的重要目标来实现。

、主要教学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二)主体性原则

  (三)实践性原则

  (四)发展性原则

  (五)民主性原则

  (六)开放性原则

教学内容进度:

  初一:期中授完初级中学美术教科书第一册18课;

  期末授完初级中学美术教科书第一册915课;

  初二:期中授完初级中学美术教科书第三册18课;

  期末授完初级中学美术教科书第三册415课。

  美术学科是中小学必修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美术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美术教学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获得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及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美化社会生活的能力。面对21世纪的教育,美术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文化素质,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和谐、健全的个性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在本学期本着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教学精神努力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极大刚,深刻地认识学科创新教育的意义是现代美术教育的内涵。

  美术教学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实现多元教育功能,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学科目标;要由只重教学结果、只看课堂作业效果,转变为注重教学过程、及教学过程中思维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全面体现。要由单纯的临摹教学,转变为引导学生自己感受、独立表现与创造;要淡化美术科目的分类,要由单一的绘画教学转变为综合的大美术教学;要由狭隘的、单调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多种文化背景、开放性的美术文化内容等,以有益于学生的发展,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设适宜的环境

美术教学计划 篇2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年级六个班的美术课。这学期要对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和表现力作进一步加强,训练他们对于美的事物有兴趣,初步感受美的能力,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耐性较差,因此对待作业的态度不够仔细所以要培养他们作画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一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本册教学内容中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色彩:涂色练习《五彩的烟花》_渗色练习(《水彩游戏》)—平涂。形色结合(《缤纷花布》)—在复杂形内填色(《热带鱼乐园》)——尝试色彩搭配(《彩旗飘飘》)—。造型(设计):用线造型(《五彩的烟花》)——自然形(《水彩游戏》)—几何形(《缤纷花布》〈彩旗飘飘〉——适合图形《美丽的盘子》、《东西南北》、《纸拎袋——动物造型〈粘贴小动物〉、〈信封纸偶〉、〈热带鱼乐园〉〈神气的大公鸡〉——植物造型〈“蘑菇”家园〉、,各种各样的树》—实用品造型〈船儿出航〉、〈纸拎袋〉、〈剪拉花〉、〈彩旗飘飘〉、〈面具〉—人物造型〈画画亲近的人〉〈夏日〉。

  本册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内容涉及社会、自然、生活有关的方方面面。例如,社会节日庆典:《五彩的烟花》〈彩旗飘飘〉、〈面具〉。美化环境:〈“蘑菇”家园〉。亲近自然:《热带鱼乐园》〈神气的大公鸡〉〈夏日〉。美术游戏:《水彩游戏》、〈信封纸偶〉、《东西南北》。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教育要点

  (1) 感知各种随意形状。

  (2) 认识和运用各种平面形、常用色。

  (3) 运用形和色,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

  (4) 学习使用各种简易绘画工具,学习撕、折、拼、贴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法,养成正确地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

  (5) 欣赏祖国风光和儿童画、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2、 能力培养要点

  (1) 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促进从无意想象过渡到有意想象,从再现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

  (2) 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 提高手部运动的灵活性,促进手和脑的协调发展。

  (4) 提高对色彩美、形状美的能力。

  3、 审美教育要点

  (1) 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 让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激发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1、运用多中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

  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让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使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感到兴趣。

  4、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因此教师还应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重点,特别让他们记住在准备工作,上课纪律,及作业等方面的一些要求。抓住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无法长时间端坐的特点可以结合游戏,讲故事等方法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2、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不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