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7)

时间:2021-08-31

教学计划 篇9

  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促进小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2、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书达礼,心地向善,修养提高,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构建和谐家庭。

  二.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

  《弟子规》、《三字经》、《唐诗三百首》、《论语》等,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等。

  三.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

  1、每天利用早读课进行10分钟的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2、语文课前两分钟诵读或背诵古诗词;

  3、每月的黑板报要有一定的国学教育的内容;

  4、每天中午午间时间播放国学经典的朗读碟或者是国学经典音乐;

  5、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四、教学原则

  1、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五、检查评比

  学校将不定期对各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对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形成特色和成效显著的个人进行表彰,以此推动整个活动向更高层次迈进。

教学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当今社会,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对孩子都是百依百顺,从而形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那么,对于学校的孩子来说,必须从小做起,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加强自我保健的能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教师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保育和教育则有利于学生形成有益终身的健康行为方式。

二、计划安排

  首先:在学生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丰富学生的健康知识,教给学生促进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为,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可以用丰富的知识、动作和行为练习、讲解示范、体育游戏,训练行为,培养习惯等方式进行。

  其次:在学生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发挥健康教育的各种功能。例如: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并与其他学科结合进行

  最后:在培养学生健康行为过程中,要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先针对群体进行教育,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卫生习惯,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 大家都这样,我也要这样 。再针对个别特殊学生多提醒、多关心、多指导,使整体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健康教育。

  三、具体措施:

  1、动作与行为练习,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基本动作与基本技能,健康行为与生活技能等进行反复练习。

  2、见解示范。具体而形象地向学生讲解粗浅的健康知识,并结合身体动作或实物、模型加以示范。

  3、情境表演。就特定的生活情景加以表现,然后让学生思考分析情境中所涉及的健康教育问题。

【【热门】教学计划锦集十篇】相关文章:

1.【热门】教学计划锦集十篇

2.【热门】教学计划集锦十篇

3.【热门】教学计划集锦十篇

4.【热门】教学计划集锦十篇

5.【精选】教学计划锦集十篇

6.【实用】教学计划锦集十篇

7.教学计划锦集十篇

8.教学计划锦集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