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1

小学音乐教学计划锦集7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教学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切实地帮助到自己将来的工作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学计划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音乐教学计划 篇1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二年段的音乐教学,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得比较透彻,毕竟当了这个班级一年的班主任了。从他们去年的音乐老师那儿了解到,大部分的学生已经逐渐养成了一些音乐课的习惯:包括正确的坐姿、安静地倾听、整齐自然的歌唱。不仅如此,他们还对音乐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周的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大多数学生爱唱爱跳,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对音乐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想象力丰富。但在进行齐唱时,有的学生好表现,经常会大声演唱,缺乏气息支持,影响了音乐的美感,老师需要时常提醒他们与小伙伴的相互配合协作。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十个单元,包括的教学内容有:问声好;时间的歌;童话故事;跳起舞;愉快的劳动;小动物的歌;音乐会;生活多快乐;美丽的动物;新年好;游戏宫。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强调了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生活、音乐与人、音乐与动物的联系等等,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民族的、又有外国的,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每一单元内容的安排上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或联系性,各单元之间又注意内容的衔接性或层递性。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

  1、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2、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教学重点: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教学难点:

  即兴创造活动。

教学措施:

  1、继续抓好课堂常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本学期,继续把“课堂表现”(上课纪律、学具准备、举手发言等)作为音乐评价之一,期末采用“自评、互评、他评、师评”的方式进行考评。

  2、机动灵活的选择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教学过程,备好每一堂课。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一切音乐教学活动不强求一致,允许学生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3、课中调动一切教学手段,尽量把课上得生动有趣,真正吸引孩子注意,把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贯穿教学的始终。课后,认真反思教学,写好教后记,及时改进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教学计划。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到五年级十七个班的音乐课。从整体的水平看,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 执教的十七个班级学生音乐水平这学期明显好转,我在视唱练耳、音乐知识、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但还有一部分同学音乐基础知识欠佳。总的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3)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4)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2.音乐情绪与情感
  (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2)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音乐体裁与形式
  (1)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2)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3)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4)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教学工作计划《音乐教学计划》。
  4.音乐风格与流派
  (1)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2)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二)表现
  1.演唱
  (1)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4)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5)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2.综合性艺术表演
  (1) 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
  (2) 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
  (3) 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3.识读乐谱
  (1) 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2) 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3) 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1) 能够自制简易乐器。
  (2)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即兴创造
  (1)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2) 能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音乐与社会生活
  (1)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
  (2) 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
  (3) 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4) 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2.音乐与姊妹艺术
  (1) 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2) 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简单描述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 能够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
  (2) 知道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儿童歌曲。
  五、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完整地背唱所学过的歌曲,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能够随着音乐自由发挥想象力,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表演。
  3.感受生活中的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4.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六、教学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用轻松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喜爱音乐课。
  3.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4.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丰富课外音乐活动,以学生的爱好为主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学习音乐。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