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学总结

时间:2021-08-31

小班教学总结锦集9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学总结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教学总结 篇1

  在忙忙碌碌中我们的学期也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学期自己的工作,真是有喜又忧。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人生就是实实在在,就是默默无闻,就是不求索取!这使我更深地感到教师职业的崇高,责任的伟大,而我对这份职业的热爱与日俱增。

一、德。

  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史,无不把教育至于重要地位,教师更要注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我作为一名教师,自身修养不断完善,为人师表,及时了解外界的最新教育信息和教育动态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并运用到教学活动中。

二、能.勤.绩。

  1.爱班中每个孩子

  今年我带的是小班,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这段日子里,我有喜,有悲,有累也有汗,但更多的是欢乐。这份欢乐是孩子带给我的,我爱孩子,孩子们也爱我。也因为有爱而满心欢喜,也因为有爱使我深入每个孩子的心灵,让我与孩子的心融汇在一起,这使我对班中的每个孩子也有了更深地了解,的确,虽然有时也会因孩子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不听话而失态。因为工作的忙碌而感到累,但是由此在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孩子。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

  我想,只要我们用自己的“心”认真地去爱,那么我们的孩子将是最棒的。

  2.在二期课改中,我与孩子们共成长

  新世纪、新时期的教师要继续学习,拓展视野,更新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思想的切实转变才能确保教育改革的持久和深入。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通过学习新纲要、新课程,我园教师的观念与行为也在不断转化。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基本观念,尊重幼儿,关注每个孩子的寻常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之窗,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理念都能熟记于我们老师的心中。正如黄琼老师所说的,“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要面对的是具有三分之一确定性和三分之一不确定性的幼儿。”正是这些确定和不确定因素,使得每一个孩子就如同一本本书,丰富多彩,变化万千,需要我们每位教师用心去欣赏、研读,及时给予支持。

  本学期,通过看了中心教研室在大、中、小班开展的几次活动后受益匪浅。在一次次的观看与领会、讨论与反思,使我们经历了一个从不理解到逐步理解,从模糊到逐步清晰,从畏难、知难而上到热情接纳的过程。同时,我也尝试运用学到的经验在班中开展了二、三次小小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也使我自己看到了自身的不足。

三、努力方向。

  在二期课改浪潮的不断冲击下,总觉得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如何将课程有机的整合渗透到一日活动中,如何及时的捕捉幼儿的有价值的生成热点,并有魈价值的、及时给予支持。

  记得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尊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绿阴。”

  幼儿教师的职业是琐碎的,细小的,她没有高科技的累累硕果,也没有建筑事业的立竿见影,更没有诗人的浪漫和洒脱;她像绿叶一样平凡,默默地垂着绿阴,为大地带来生机,添上一片温馨。也许在阳光的照耀下,她将褪尽生命的绿色,但却孕育出新的花蕾,在枝头绽开迷人的笑靥。

  我爱这叶的事业!

小班教学总结 篇2

  根据《小班幼儿绘画教学现状及措施》专题计划中的要求,我们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现小结如下:

  一、 改革“临摹式”,扬长避短,培养儿童实践操作能力。

  1、基本技能技巧的传授内容和方法

  我们否定传统的“临摹式”教学方法,并不是说儿童美术教育完全不要教技能技巧,其实,基本技能技巧的学习是儿童美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处理好其中的关系。

  (1)儿童美术教育技能技巧的学习内容

  儿童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使用各种画笔、如何涂色、调配色彩以及组织画面等技能;同样,为了塑造美观的立体手工作品,儿童还必须学习如何处理空间方位关系以及塑泥、粘贴、折叠、撕等手工材料、工具的操作技能,在这种操作过程中,儿童的手、眼、脑的协调性得到锻炼,儿童对多种美术材料和工具的使用也逐渐游刃有余,实践操作能力大为提高。

  (2)儿童美术教育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为了帮助儿童掌握必要的绘画技能,我们引入“主题教育”的理论:即根据儿童的发展情况把所涉及的内容设计成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周期性的若干单元,每个单元都有相互紧密联系的知识经验,使教育过程成为一个系统的、连续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将绘画初步技能的训练分为涂色练习、点、线、面等单元。例如对幼儿进行“线条”的单元练习,学习内容包括横线、竖线、斜线、锯齿线、波浪线、螺旋线等。我们将绘画与游戏和故事结合起来,安排了“花伞外

  的小雨”(添画长短不同的直线)、“一块格子布”(练习交叉线) “大河里的轮船”(添画波浪线)、“小兔的青草地”(练习锯齿线)、“小蜗牛的壳”(练习螺旋线)等内容。通过单元练习,幼儿很快熟悉并基本掌握了“线条”这项基本技能,又如“蜡笔涂色练习”,可以根据儿童年龄以及手眼协调发展的程度,设定不同阶层的教育目标,再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小班上学期主要是接触蜡笔涂色,会用蜡笔有兴趣地来回涂抹;小班下学期可分为递进的三个阶层:(1)注意不使颜色涂到轮廓线外;(2)用看见边线就停或换色的方法不遮盖线条;(3)从小面积到大面积,较均匀地把握线条的长短和力度。

  2、范例的正确使用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范例确曾出现限制儿童思维与想象、扼杀儿童创造力的现象,但这并不是说就应完全杜绝这种形式,只要注意在教学中恰当安排,就能克服弊端,发挥应有的积极意义。

  (1)范例的适宜数量

  在传统的教学中,范例只有一张,这大大束缚了儿童的创造力。如果我们每次绘画活动的范例数量不少于三张,而且这几张范画的难易程度尽量针对能力不同的儿童,那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倾向自由选择,还可以起到拓展学生视野的积极作用。

  (2)范例的恰当使用

  我们根据我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小班幼儿的想象力还不十分强,允许照范例画但不强迫;但能力稍强的幼儿我们就鼓励他们添画,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二、引导“涂鸦式”,趋利避害,培养发展儿童的创新精神。

  1、发展儿童的观察能力,注重儿童内在图式的积累,提倡教师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儿童时期,特别是幼儿期,虽已初步具备认识、记忆、想象的能力,但审美意识毕竟淡薄,绘画表现内容比较贫乏,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启发和引导,发展儿童的观察能力,丰富其内在图式,为美术活动中儿童积极、自主地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丰富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常常带领幼儿走出教室,通过参观、郊游、散步等方式接触公园、商店、街道以及节日活动等儿童可理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平时还可以为儿童选一些适合他们的不同风格的图书、影视,给他们讲解,引导他们观看,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表象,为进一步想象与创作提供丰裕的源泉。

  儿童的绘画表现力固然取决于贮存表象的数量,同样也取决于贮存表象的质量。例如:孩子们都很喜欢汽车,但有的孩子却画不出汽车的样子。这是因为好多汽车的形象都在大脑里,却想不出汽车的结构共性,所以不知从何下笔,这时老师就要帮助幼儿观察和分析:汽车分驾驶舱和乘客舱或货舱,汽车下面都有轮子,然后提问:驾驶舱是什么形状的?乘客舱或货舱又是什么形状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等等,只有通过这些提问,一步步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使观察对象转化为具体物象存于脑海中,幼儿作画时才不会无从下笔。

  (2)调动儿童的审美情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地感受美,在美术活动中创造性地表现美。

  以画“吹泡泡”的题材为例:作画前,我们安排幼儿玩吹泡泡、扇泡泡、捉泡泡的游戏,幼儿在尽情嬉戏中,体验、观察了吹、扇、捉等动作,欣赏到大小不同的泡泡在空气中飘动变化的样子,以及在阳光下色彩的变幻,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审美情感,其后的绘画结果是:幼儿在操作材料上添画了许多五彩缤纷又大大小小的泡泡,还画得饶有兴致。

  (3)培养儿童的美术兴趣,尽可能正面评价儿童的作品,让儿童参与评价作品。

  教师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中,而不应过分强调儿童最终完成的艺术作品。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选小画家,而是进一步发现儿童的创作火花,鼓励儿童的绘画兴趣。因此,教师应善意地接纳一切孩子的画,尽可能正面评价每一个孩子的作品。在指导上可以用“谈谈你为什么这样画?”来代替“不应这样画”、“应该那样画”。每次美术活动结束后,我们总要展示所有孩子的作品,这本身就是对他们创作的一种肯定,且有利于他们相互间的欣赏评价。每次作品展出后,孩子们总爱围着作业栏自豪地介绍:“这是我的画"; “老师说我想象很丰富";或是自由地评论:“这幅画的颜色真漂亮!”“这群小鸡好可爱"等等,这样既增强了儿童的自信心,又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体而言,素质教育观下的儿童美术教育乃至整个艺术教育,最终目的都是造就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人。因此,我们在实施美术教育工程的时候,必须始终坚持以素质教育观为指导,以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通过美术教育发展儿童的综合能力,提高儿童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