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总结

时间:2021-08-31

实用的小学教学总结范文集锦七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学总结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教学总结 篇1

  随着11月16日我校期中考试的结束,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进行了一半,现将这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关于期中考试

  我校与11月16日举行了期中考试,中心中学提供试卷(一二年级除外),学校认真组织,教师认真监考、阅卷,一些老师把试卷带回家,周一准时把成绩上交,尤其是段立娇老师教三、五、六年级的英语,阅卷任务大,但也能保质保量的进行,随后各班级对试卷进行讲评,写出期中工作总结,学校与11月21日召开家长会,各班级创新形式,采取灵活多样、易受家长欢迎的方式进行, 11月22日召开期中质量分析会,老师们深刻剖析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下步教学制定合理目标。

二、前段教学工作

  1、仅仅围绕高效课堂改革做文章。构建了“主题引领、自学交流、质疑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为使这一模式为教师所接受,做了如下工作:(1)理论学习。教导处先后组织了教研组长、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学习模式的流程及相关理论,使每一位教师会操作。(2)示范引领。我校先后由韦福强、王艳、孙承丽、宫丽丽等教师上示范课,为教师提供榜样。(3)专题研讨。教师围绕某一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形成共识,应用到个人课堂。(4)课改日记。要求年轻教师必须写课改日记,记录个人在课改中的点滴收获。

  2、教师“师带徒”活动。学校挑选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成绩

  优秀者组成“师傅团队”,然后一对一帮扶教学能力差、成绩暂时落后者,师徒是捆绑在一起前进的,“师傅”要负责向“徒弟”传授课改经验,展示课改成果,并定期听课指导,对于效果明显、提升幅度大的“徒弟”,学校除加强对他本人的奖励,也将加大对“老师”的奖励。康娟老师是我校年轻的数学老师,由于经验不足,方法不对头,上学期教学成绩位居全镇后列,这学期她主动拜快要退休的徐玉霞老师,没事就向徐老师请教,还主动邀请“师傅”到课堂上听课,诊断课堂,提出改进意见。

  3、开展“正立行、写好字、诵经典”系列活动。(1)正立行:学校为规范学生的站立行走的姿势,从路队、跑步、广播操等各方面严格要求,开展了会操比赛,取得良好效果。(2)写好字:要求师生都要把字写好,教师的板书、作业批改、备课的书写都要工整,学校举行了“学生给教师备课打分”活动,规范了教师书写;对学生的要求,做到作业整齐干净,上好每一节写字课,作业成绩从书写、对错两个方面评价。(3)诵经典:各班下发了必背古诗词及论语二十句,学生利用晨读、路队、课前等时间进行诵读,有的班级还进行了古诗文诵读比赛。

  4、将远程研修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在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远程研修中,教师积极参与磨课、评论、在线研讨,另外在研修中,教研组及时跟进,把握好教研活动的契机,让教师真正在研修中提高自己。

三、下步工作设想

  1、继续进行“主题引领、自学交流、质疑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小组合作互助精神,改变教师以讲为主的陈旧做法,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构建模式的同时又不受模式限制,而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研究学情、教情,调动教师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一师一品”“一课一品”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2、抓好教研组建设。教研组长是课改的组织者、实施者、带头人,他们决定着课堂未来的走向。因此要加强教研组长的培训,多让他们参加一些活动让他们占据先进的理论、开阔的视野、成功的方法。另外在学月检查中敢于负责,将检查情况及时反馈整改。

  3、开展“问题式”教研活动,即在课改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大家共同研究,不走过场,不贪图花样,只重实效,哪怕一个学期就解决一个问题也是成功的。

  4、加大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内心充满活力,富有朝气,课堂上动起来,敢思、敢说、敢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习进步、成绩优秀学生予以各种表彰。将“正立行、写好字、诵经典”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

  5、加大教学的各种督查力度,注重教师的每一个教学细节,从严要求,经常深入课堂听课,重点关注“三度”:学生学习投入度、课堂参与度、目标达成度,对不能实施高效课堂改革的教师要跟踪指导;作业布置科学合理,减轻学生负担;课下辅导要跟上,重点关注差生,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另外对作业、备课、听课等严查,查出

  问题及时纠正,并计入绩效工资考核。

  期中工作只是整个学期工作的加油站,我校要在总结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认识到不足,更加规范、有力的进取。

  石门山镇中心小学

  20xx.11.23

小学教学总结 篇2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德育课程。然而从以往的思品课教学情况看,教师只关注教学内容的讲授,教学中缺少实践环节,学生亦未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坐而学道”的教学方式,不仅割断了道德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而且影响了道德行为能力的培养,造成所谓“开放式教学”,指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冲破“闭合式”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网络。笔者认为只有从做开放型的现代教师,学开放型的教学内容,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才能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

  更新教育观念,做开放型的现代教师,扮演欣赏者的角色。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学、自励的积极性,我逐渐扩大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我对四、五年级的学生,开展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课前做足准备,上课做课堂上的小组人,并让学生做小老师等。在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PPT,给同学们讲解。虽然开始的他们,显得稚嫩和生疏,但很快发现学生们对思品的学习兴趣却大大提高了,并从制作课件、上课讲课这两个方面,更深入得了解到了老师的辛苦工作。

  把课堂实践加入到教学环境中来,不是要更多的教学环节,而是要通过几个环节来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感悟。小学思想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规定:“思想品德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

  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