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3)

时间:2021-08-31

教学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1、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目标。

  2、教材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有机融合各相关学科领域的内容,积极探索综合课教材编写的体系、途径和方法。教材内容的选材和呈现方式有助于启发教师的思维,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进而帮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3、教材编写的内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此外,教材编写还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城乡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体现出范例式教材的特点。

二、教材的基本特色

  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2、教材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 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

  3、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 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尽量选择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4、新颖独特的呈现方式 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三、具体措施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社会课必须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为此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学计划 篇7

  学习目标

  1、经历逆向得出因式分解方法的过程,并会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2、发展学生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本课时

重点难点

  或学习建议教学重点:掌握公因式的概念,会使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教学难点:正确找出公因式,正确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本课时

  教学资源的使用电脑、投影仪.

  学习过程学习要求

  或学法指导教师

  二次备课栏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1、如何计算375×2.8+375×4.9+375×2.3,你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2、类比上式,能将写成积的形式吗?在多项式中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3、这里是多项式中______都含有的______,称为多项式各项的__________.

分配率.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1、探索研究

  议一议:下列多项式的各项是否有公因式?若有,是什么?

  ⑴⑵⑶

  问题:通过上述问题你能否说明如何找出一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2、找出公因式后,我们就可以将写成积的形式,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这

  样,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_________.

  3、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两者是互逆关系

  4、例题一(准备好,跟着老师一起做!)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⑴6a3b–9a2b2c⑵–2m3+8m2–12m

  如果多项式的第一项系数是负的,一般要先提出“一”号,使括号内的首项系数变为正,在提出“一”号时,注意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5、例题二(有困难,大家一起讨论吧!)

  想一想:如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如果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把多项式化成_________与另一个多项式的____________,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

  注意:找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时,⑴若系数是整数,则取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⑵对于字母,一是取各项中相同的字母,二是各项相同字母的指数取其次数最低的.

  先分离,再提取.

  注意:公因式可以是一个单项式,也可以是一个多项式.

  体会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其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为丰富学生的感知,再给出几个多项式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能否写成积的形式.

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1、巩固练习

  ⑴课本P71练一练1、2、3、4.

  ⑵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①

  ②

  ③

  ④

  ⑶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①6p(p+q)–4p(p+q)

  ②(m+n)(p+q)–(m+n)(p-q)

  ③(2a+b)(2a-3b)–3a(2a+b)

  ④x(x+y)(x-y)–x(x+y)2

  2、提升训练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①(a+b)(a-b)-(b+a)

  ②a(x-a)+b(a-x)-c(x-a)

  ③10a(x-y)2-5b(y-x)2

  ④3(x-1)3y-(1-x)3z

  3、当堂测试

探究与训练P485-8.

  先分离,再提取.

  注意:公因式可以是一个单项式,也可以是一个多项式.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1、本节课从数引入过渡到式,运用类比的思想得出因式分解的方法之一:提公因式法,并通过观察以及做一做,得出如何找公因式的方法,并把一个多项式通过提公因式法写成积的形式教学计划 篇8

  一、 教学目的:

  牐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老师领进门。

  牐2、 在老师引导下,能联系上下理解并说出课文中部分句子的意思。

二、 教学过程:

(一) 过渡谈话,引入新授内容

(二) 阅读理解课文

  牐1、 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

  牐2、 思考讨论;出示投影画面: 此时"我"向老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情?

  牐3、 组织讨论后读课题:提问讨论:老师把"我"领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文中哪一节告诉了我们? 讨论板书:文学创作大门

  牐4、 句子中的"这个方面"指什么?("从事文学创作"、"丰富的想象力")

  牐5、 小结:

  牐6、 出示文中小诗:(投影)

  牐7、 谈话:这首诗没有故事情节,可是通过田老师合理丰富的想象,同时自 然巧妙地用诗中1-10的数字,构成一个完美,有情趣,又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老师领进门》。

  牐8、 听故事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故事情节)

(三) 重点理解句子含义。

  牐1、 投影出示句子:① 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 惊醒。

  牐2、 理解句子含义(提示谈理解方法,出示小黑板) 组织讨论小结:理解这句话,应该抓住"入迷"、"身临其境"、"发呆"、"惊醒"等词语,体会"我"听故事时入 迷的程度。这个句子说明田老师的故事讲得十分精彩,我听得如痴如醉。

  牐3、 投影出示句子: ②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组织讨论小结。

  牐4、 过渡谈话,全班齐读13、14节。

  牐5、 出示投影句子: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牐6、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两个"树"和两个数量词:十年、百年。 组织讨论小结: 说明培养人才比培养树木更困难,需要的时间更长。作者之所以能够成为作家,是因为田 老师的培育,所以"插柳之恩,

【【必备】教学计划汇总八篇】相关文章:

1.【必备】学期教学计划汇总八篇

2.【必备】美术教学计划汇总八篇

3.【必备】教学计划汇总八篇

4.【必备】学期教学计划汇总八篇

5.【必备】小学教学计划汇总八篇

6.【必备】美术教学计划范文汇总八篇

7.【必备】小学教学计划汇总八篇

8.【必备】心情日记汇总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