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1

【推荐】教学计划集锦八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工作,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教学计划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做教学计划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计划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计划 篇1

  1、化学键与物质变化

  思考:水变成水蒸气需要什么条件?水变成氧气、氢气需要什么条件?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答:水变成水蒸气需要加热即可;水变成氧气、氢气需要电解;这说明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强烈的化学作用。)

  (1)化学键:相邻的原子间强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2)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 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2、化学键的类型

  分析:HCl、H2Cl2的形成过程

(1)共价键:

  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

  共价键形成条件: 活泼的金属原子与活泼的非金属原子形成阴阳离子。

  共价键的存在:共价化合物、非金属单质、某些原子团中

  共价键的类型:

  极性共价键:不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或非金属与金属原子之间。

  非极性共价键:相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

  共价键的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法

  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型分子:氯化氢,水,氨气,氮气等。

  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型分子的形成过程:甲烷,水,二氧化碳,氯化氢等。

  ②结构式法(略)

  分析:NaClNa2SCaCl2的形成过程

(2)离子键:

  定义: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离子键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及其他的阴、阳离子之间。

  离子键的存在: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

  离子键的表示方法:电子式法

  用电子式表示某物质的形成过程:

  说明:化学键还包括存在于金属中的金属键,以后要学。

3、化学键与物质构成:

  概念: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教学计划 篇2

  半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为了能更好的做好下半学期的教学工作,从中吸取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学前大班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特对半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语言教学方面

  1、要求学生学说普通话,在校活动中和教师或同学交谈,都强调学生用普通话进行交注,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学生交谈时的发音和语调,发现错误立刻纠正。

  2、进一步丰富词汇,鼓励和引导学生阅读故事,儿歌当中体会、理解新词语,并要求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3、通过要求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或背诵儿歌,使学生能大方地在集体面前说话,较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教育学生要集中注意力,耐心地倾听别人讲话,不打断别人的话,发现异同,并从中学习好的讲述方法,工作总结《学前大班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二、数学教学方面

  在开学初,我根据学前班数学的教育目标和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应幼儿发展的计划。努力钻研教材,并系统的、有目的的制定出每周教学计划。并认真备课,准备教具,让孩子在开心愉快的情况下学习知识。

三、拼音教学方面

  拼音教学主要采用直观练习的教法,每教一个韵母都考虑幼儿怎样才能记得牢固,学得灵活,同时让幼儿进行观察思考,声母和韵母之间拼读的同时,示范发音,直到学生能发准音为止。在认记方面,主要采用形象记忆法和比较记忆法,让学生记得灵活,不易忘记。学生通过本学期学习,主要学习了6个单韵母和23个声母,掌握了基本的拼音方法。

  在教学中,我能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尊重幼儿,把幼儿当作活动的主体。在学习中,我和孩子是一个整体,我是孩子王,引导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并把多学科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孩子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我发现孩子最喜欢听故事。并且对听过的故事记忆深刻如果我能把数学课与语言课有机的结合起来孩子们一定会兴趣大增于是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结果我和预想的结果一样孩子们真的对数学有了新的体验兴趣大大的增强了。

  总结了半学期的点点滴滴,在繁忙中我们的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不仅孩子们的各方面得到发展,我们也和孩子们一起进步了,工作中我们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增长了许多知识,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在反思不足。

教学计划 篇3

  一、教学进度(9月1日~1月9日)

  第一周(9.1~9.12):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化学研究什么,化学使生活更美好,化学促进社会的发展。

  第二周(9.8~9.12):参观化学实验室,怎样进行化学实验,怎样设计实验。

  第三周(9.15~9.19):元素是构成地球万物的基石,元素符号,化学语言。

  第四周(9.22~9.26):人类赖以生成的空气,构成物质的微粒及其性质。

  第五周(9.29~10.3):运动会和国庆节。

  第六周(10.6~10.10):月考,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相对原子质量及式量,人类离不开氧气,氧气能跟很多物质化学反应。

  第七周(10.13~10.17):怎样得到氧气,化学式,物质的量。

  第八周(10.20~10.24):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

  第九周(10.27~10.31):期中复习及考试。

  第十周(11.3~11.7):试卷分析,化学方程式书写及配平。

  第十一周(11.10~11.1:4)天然水和水资源,水的组成,水的特性。

  第十二周(11.17~11.21):分散体系,物质的溶解性,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物质的溶解度。

  第十三周(11.24~11.28):物质从溶液中析出,溶液的组成和溶液质量分数。

  第十四周(12.1~12.5):溶液的酸、碱性和PH,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活的关系,常见的酸溶液和碱溶液。

  第十五周(12.8~12.12):燃烧的条件,灭火与防火,燃料的充分燃烧。

  第十六周(12.15~12.19):碳,同素异形体,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第十七周(12.22~12.26):石灰石,钟乳石,常见的有机物,化学燃料。

  第十八周(12.29~1.2):复习与练习。

  第十九周(1.5~1.9):期终复习与考试。

二、教学计划

  1、第一章时间安排四周,第二章时间安排四周半,第三章安排时间四周,第四章安排时间三周。

  2、每一章的每一节都安排一套有关“基本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练习,供学生自检和提高。

  3、开学至期中考试之间、期中考试至期末考试之间均安排一次月考。

三、教学要求

  1、备课组各位教师均要参照上述教学进度,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再制定或调整各班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学计划,以保证全校化学教学的有序进行。

  2、课堂教学要讲究教法,培养学法,做到程序要规范,环节要紧扣,知识要落实,能力要提高。

  3、要努力增设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的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以次来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4、要争取把多媒体应用到化学教学中,因为多媒体不但能强化课前研究,而且还要优化教学过程,还能创设情景、解剖难点、模拟实验、提高视觉等,还能进行辅助学生总结和反馈检测。

  5、教学中要贯穿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意志坚定、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道德高尚、献身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唤起学生关注地球、关注人类,提高环境道德素质,树立社会责任感。

  6、要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四、有关活动

  1、坚持参加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共同探讨二期课改中所碰到的问题。

  2、积极参加与罗星中学的校际教师的二期课改研讨活动。

  3、各位教师相互勉励,取长补短,主动、积极参与各级公开课的教学活动及论文的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