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总结(2)

时间:2021-08-31

小学教学总结 篇3

  识字是写作和阅读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愉快轻松的识字呢?下面,我谈谈这学期我在识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 .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邮递员送信……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2.让学生做字卡,在学中识字。

  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的识字,我让学生提前做生字卡片,正面写生字,背面写拼音,学生很乐意做字卡。第二天先学生字,然后让同桌两人利用字卡互相帮助识字;有时让学生做“摆长龙”游戏,复习巩固生字。另外,我还要求学生收好字卡,制作了“识字袋”。每周将字卡拿出,认识上面的字。孩子在体会成功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生字。长此下去,“识字袋”渐渐重了,孩子们的识字量也逐渐增多了,知识更加丰富了。

3.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4、教会学生同时运用眼、耳、脑记住字形

  听课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又是很难掌握的学习技巧。让学生同时运用眼、耳、脑去积极地捕捉知识。眼,要注意看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及笔顺。耳,要善于发现老师指出的重点,如老师说“雪”字上面是“雨字头”,“雨字头”第三笔是横钩,不要写成横折或横折钩;“牙”,共4笔,第二笔是竖折,不要把它写成两笔等。脑,要牢记字的读音、字义、字形。简单的字,如“画”“叶”可以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分析字形;“几、用、笔”可与熟字“儿、同、毛”比较字形,加深记忆。

5.小组合作学习。

  刚入学的儿童大部分不会与他人合作,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但是通过我一学期的培养,学生已初步形成合作习惯。在识字教学时,我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课文,不会读的除了借助拼音认读以外,还让他们请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或老师。在这一环节里,小组成员就可以实现异质互补,会的教不会的,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了一篇课文后,可以让小组里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辨识生字,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这样做,既让识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助。

 6.在阅读中识字。

  每一周我都精心准备一个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在阅读课上讲给学生听,并且告诉学生“老师通过读书知道的”,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过两、三周进行一次评比,选出“故事大王”。这样,学生不但记住了故事,而且还学会了很多字。

小学教学总结 篇4

  本次比赛从总体上看,老师们的授课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进步较大,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第一实验小学春雨杯教学大赛总结(语文)。本次"春雨杯"大赛的优点很多:

一、老师们对于本次比赛给予了极高的重视。

  绝大多数老师都使用了课件,而且课件效果也比较好。如,雪涛讲的《去年的树》一课,利用课件播放动画小故事导入新课,形式新颖,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亚杰老师讲的《回声》一课,利用课件播放小青蛙在野外说话时的回声,以及播放水的波纹碰到河岸返回去的画面,很好的帮学生加深了体会以及对产生回声的原因的理解,直观、形象;艳美讲的《碧螺春》一课,在讲制作过程时,播放制茶人在大锅中揉、搓、捺、抓的视频,同时让学生观察制茶人的双手的颜色,这样使学生们很容易体会到了制茶人的辛苦,感受很深。

  不使用课件的老师也在课前做了精心准备,比如写小黑板、生字卡片等等。

二、导入巧妙

  本次大赛,老师们对于导入环节也动了脑筋,尤其是以下几位老师的导入设计巧妙,效果明显。

  艳美在讲《碧螺春》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一杯茶,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然后联系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看到的和一位外国友人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从而导入课文的.学习,很自然很恰当的引导学生去用心体会、感受。学玲讲的《雨点儿》一课,用谜语导入;雪涛讲的《去年的树》一课,用课件讲故事导入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香举讲的《掌声》一课,先让学生为听课的领导鼓掌,然后再给老师鼓掌,并让学生说出掌声代表的意义,从而导入新课,使学生在上课的开始就明白掌声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从而为学文做了铺垫。

三、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的工具性,课上得实在有效

  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要体现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以前的语文课上很多老师常常忽视了语文课的工具性,使人感觉课不实在、没效果,学生们在课上学不到什么知识。而本次大赛中,绝大多数老师都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的工具性,这些老师有:张艳丽、雪涛、艳英、香举、静琳、周红、桂欣、亚乔、月芳、亚杰、闫平、香平、学玲、梁玉、艳美,表现突出的有:艳美,在板书课题时强调"碧"和"螺"的写法,引导学生平时写字时一笔一画认真书写,在讲第四段时,抓住"醒"字学习体会拟人句的好处,抓住其中的两个多音字"叉、煞"指导读音,在理解"神采飞扬"后让学生说出描写神态的词语,在对课文逐步加深体会的基础上让学生多次练习说话,"从这杯茶汤里,我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感受到了。"因为学生的体会不同,所以每次说出的内容也就不一样。最后让学生写广告词等等。梁玉在讲《碧螺春》一课第四段时,先让学生理解"神采飞扬",之后说出他的近义词、反义词,在理解了"翠绿欲滴"之后让学生说出形容绿色的词语,抓住湖山"醒"了一句中的"醒"体会拟人句的好处,在学第五段是先让学生理解"干而不焦""青而不涩"等词语的意思,之后仿说语句"而不"最后为碧螺春茶写广告词等等。亚乔,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抓住文中的知识点,进行相关练习。课上关注到了文中的多音字"哄、漂",抓住重点段中的关联词"虽然…不过…不是…也不是…"让学生练习说话,抓住"斑斑驳驳"让学生仿说AABB式的词语,还有设计的对号入座练习,让学生判断反问句、设问句、疑问句等。闫平:在复习生字时,让学生先拼再读,这样很好的巩固了以前学的拼音。在学习"一片片树叶像一把把小扇子"一句时,让学生说出了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并仿说一朵朵白云像。像。并仿说"一片片叶子",最后出示描写"中华鲟"外形的句子,让学生仿说自己喜欢的动物。月芳:复习生词时让学生们用重点词造句,学习"在太空中喝水"一段时让学生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在学习最后一句时让学生给句子换说法等,工作总结《第一实验小学春雨杯教学大赛总结(语文)》。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的工具性。

四、注重了朗读指导

  我们大家都知道语文课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后入情入境的读,走入文本把文本读成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本次比赛中多数老师都关注了朗读,并注重了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艳美、梁玉都讲得《碧螺春》一课,在学习采茶一段时,先播放采茶的画面,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茶乡的美丽动人,接着抓住"神采飞扬"先让学生理解词意,再说说为什么神采飞扬?之后再让学生读出他们的神采飞扬;在学习制茶一段时,先让学生做动作,体会制茶人的辛苦,再播放视频进一步加深感受。之后让学生读出对制茶人的崇拜与敬佩之情。

  香平,在学习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时,先从感叹号入手,告诉学生感叹号表达的感情很强烈,有时表示高兴,有时表示生气,然后问学生在这里表示什么感情,之后指导学生读出高兴的语气。

  静琳,抓住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评价的语句,先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让学生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并通过比较句子让学生明白语气词"啊、哎"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从而更好的读出句子表达的感情。

  雪涛,在指导学生读小鸟问树根、问大门、问女孩的话时,先让学生填上表示小鸟心情的词语,如小鸟"着急"地问树根,"急切"地问大门,"伤心"地问女孩,这样学生们充分体会到了此时小鸟的心情,然后再带着这种心情去读句子,效果很好。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们常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会提问题也代表着一个人的能力。我记得以前沧州市统一命题的期末考试中,有多次出现,让学生针对一段话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试题,有的学生提的问题就很好,而有的同学却提不到点上,这其实也在于老师平时的引导,本次大赛中,有多位老师注意到了这一点,如:香平、艳英、静琳、亚乔、月芳几位老师让学生说说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之后再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做到了问题从学生中间来,再回到学生中间去,课上不是学生跟着老师走,而是老师跟着学生走,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六、落实了语文课上的"写"

  平时的语文课上,老师说的比较多,真正落实到写上的很少,本次比赛中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有:艳英,课上两次让学生动笔,首先是让学生写给予树卡片上的话,然后写小女孩对金吉亚感谢的话。梁玉、艳美在课结束前让学生写广告词。香举让学生写鼓励英子的话。周红让学生写受到的启发。学生写的多少、长短可能不一样,但所有学生都参与了,这样就比让学生说更好,毕竟说只是个别好学生在说,差生就没有机会了。

七、注重了当堂检测

  有多位老师注重了当堂检测,在课结束前,针对目标设计重点练习,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检测,以做到心中有数:学玲,亚乔,月芳,亚杰,闫平做得较好。

八、关注了课外阅读

  在这一方面,静琳、亚乔做得较好,下课前联系所学的内容,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扩大学生的视野。

  不足之处:

  1.有的老师对教材挖掘不深,设计不合理

  有几节低年级的课,课文内容比较短,就几句话。课上只是让学生读书,老师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不能让学生深入的理解文字背后的意思,只停留在表面。一节课下来让人感觉学生没有什么收获。有一位老师一节课几乎没让学生看书,完全脱离了文本,还有的老师,在出示自学提示时一下子出示了好几个,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不如分步出示效果更好。中年级有一节课教学目标定为以生字,词为主。课上各个环节安排无次序,一会儿读生字生词,一会儿读课文,一会儿又去说生字的记法,让人感觉无目的性。高年级也有一节课整节课几乎都在读一段话,完全忽视了自己所定的目标。

  2.对学生的关注面不够广

  有的老师只关注个别学生,特别是当举手的人少时,有的学生一节课发言7、8次,而好多学生一次发言机会都没有,我们应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差生。

  3.齐读多,个性化朗读少,有一部分老师指导不到位

  有的课上齐读多达十次以上,一会儿齐读,一会分组读,一会儿男生读、一会儿女生读,指明读的机会很少,并且有一部分老师在指导方法上欠考虑,只是告诉学生应读出高兴的语气,伤心的语气,没有真正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中,其实要想把学生带入情境中,首先老师自己必先入情,作为语文教师要有激情,你的情感要随着文中的人物而变化,高兴时你首先应该高兴起来,伤心时你要能真的伤心,只有你被文本感染了,才有可能去感染学生,在这一点上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做的不够好,上课根本进入不了角色,整节课下来,表情单一,没有变化,语调自始至终是一样的,特别平淡,无起伏,让听课的人毫无兴趣,那么,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4.学生动手动笔的机会少

  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们,应该从小培养他们动笔的习惯。让学生勾勾画画,中高年级的学生课上也该动笔写一些,写出自己的读书感受等,让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5.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有的老师根本不看着学生,学生说什么也不认真听,甚至说错了也听不出来,不去评价,只想着自己的课下一步该怎么讲,让人感觉不是在上课,而是在讲自己的教案,不注重课堂的生成,我们上课应该时时关注学生,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不然你讲的再好也不能成为一节好课。

  6.激励评价不到位

  ①激励语不准确,多数老师太笼统:太棒了、真好,究竟怎么好应给予准确评价,那样才有作用。

  ②评价方式单一:老师评价多,学生评价少。应多让学生去评价。

  ③有的老师奖励学生小红旗、小红花等,偷偷地发,得到礼物的学生不以为然,其他学生毫无羡慕,那样就失去了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