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1

【必备】教学计划集合七篇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那么如何输出一份打动人心的教学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计划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计划 篇1

  一、教学任务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把劳动技术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学生获得劳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责任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发展的劳动的内在动机。懂得怎样以实际劳动来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做出贡献,形成良好的珍惜劳动、专研技术的习惯。

  二、劳动 技术教育目的和要求

  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活动,普及劳动技术知识,不断提高劳动与技术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技术意识、知识产权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让学生明确劳动是人类发展的基础、是个人发展到基础。让学生明确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的伟大意义,并运用他来理解技术在个人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教学措施和方法

  预计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使环境教育深入开展,具体计划如下:

  1、每周一节劳动技术知识课,以期把劳动技术知识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2、定期举办劳动技术宣传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在校园内张贴宣传画与科普知识信息;在学校宣传栏制作劳动 技术教育专题板报等。

  3、学校将继续利用班会课、思品课、校会、广播等途径,广泛开展宣传预防环境教育知识,并举办校内相关的图片、诗歌、征文、劳动 技术教育知识竞赛。

  4、丰富学校劳动技术教育活动的形式,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了解劳动与技术知识的平台。

  5、注重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相协作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合力,共同加强对学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教育。

  四、教学进度

  第一周 ~ 第七周 安全用电

  第八周 ~ 第十五周 常用工具盒仪表

  第十六周 ~ 第二十周 照明设备的安装

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本册的主要活动:

  对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要素分别进行观测。

  对身体结构的研究,了解骨骼及肌肉的功能和结构,以及运动情况,并建立保护心脏,保护肺的意识。同时了解食物在口腔内的变化及与牙、舌头、唾液的关系。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活动的设计,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教学计划 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梨子、苹果等水果的颜色,学习以水果的颜色为题材大胆创编儿歌。

  2、丰富关于颜色的词汇:红、黄、绿、紫。

活动重难点:

重点:丰富关于颜色的词汇:红、黄、绿、紫。

难点:观察梨子、苹果等水果的颜色,学习以水果的颜色为题材大胆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

  1、 幼儿用书。

  2、 梨子、苹果、葡萄、西瓜等水果的卡片(正面没涂颜色,反面涂有颜色。)

  3、 水果挂饰(梨子、苹果、葡萄、西瓜)人手一个。

  4、 红、黄、绿、紫等颜色卡片。

活动过程:

1、观察水果的颜色。

  逐一出示梨子、苹果、葡萄、西瓜等轮廓卡片,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及颜色,如说对了,老师则将卡片翻到有颜色的背面。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环节能让幼儿对各种水果的颜色和名称有初步了解和认识,为下面的学习二个做好铺垫。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基本都能说出各种水果的名称及颜色。

2、 一起编儿歌《水果歌》。

  (1)编儿歌的方法:把老师编的一句和小朋友编的一句连起来,儿歌就编好了。

  (2)分别给梨子、苹果、葡萄、西瓜编儿歌。

  师:什么水果红红的?启发幼儿编第二句:苹果苹果红红的。

  (3)将儿歌连起来完整地朗读一遍。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及老师的引导、启发,大部分的孩子能根据水果的形状和颜色编出儿歌的第二句,但还是有些个别孩子对颜色分辨不太好,所以对创编儿歌有点困难。

3、游戏:水果歌。

  (1)出示水果卡片,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学习儿歌。

  (2)请幼儿戴上水果挂饰,练习儿歌。如师问:什么水果红红的?戴红苹果挂饰的幼儿答:苹果苹果红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