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1

关于科学教学计划模板合集五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教学计划了。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称赞的教学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学计划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学计划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2、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3.学习使用酒精灯加热水,以及做弹力、摩擦力、热传导、热对流、根吸水、茎运输水分等实验,巩固对比实验方法,学习设计说明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雨的模拟实验。

  4.学习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热的三中传递方式。

  5.动手能力:学习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等。

  在德育方面,主要向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通过讲述火箭的发明及我国现代火箭的发展,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指导学生认识热的三种形态及应用,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五个单元,我们的食物、水、植物、空气、热,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从知识内容分为五部分

  1、我们吃什么:从学生对食物的已有认识经验入手,带领学生遵循“整体感知---个体研究——综合整理”的认知程序,认识食物的营养成分以及饮食与人的健康。(包括1、2、3、课)

  2、水里有什么:

  “溶解”单元是从观察溶解现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这个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平,并没有涉及分子的运动与分布等问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问题实际上已经向着溶解度这一概念发展了,但是在这里主要还是想渗透溶解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物质溶解的多与少和很多因素有关,如压力、搅拌、温度等,溶解与析出往往是可逆的。在“溶解的快与慢”问题中,温度对溶解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而方糖的溶解从本质上与搅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增加物质与水的接触面(所谓咬碎)可以加快溶解。包括4、5、6、7课)

  3、植物身体:从学生对植物的已有认识经验入手,带领学生遵循“整体感知---个体研究——综合整理”的认知程序,认识植物的器官及作用,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包括8、9、10、11、12课)

  4、空气和水: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上升以及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包括13、14、15、16、17课)

  5、热传递:指导学生认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应用。(包括18、19、20、21、22课)

  6、探究与实践: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和积极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

  四、本册教材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难点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实验安排

  1.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2.溶解

  3.加快溶解的方法 4.除去水里的杂质

  5.根的吸水实验 6.分离叶绿素

  7.茎疏导水分 8.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9.气球的反冲实验 10.瓶吞鸡蛋

  11.水流有力量 12.热传导

  13.木屑在热运动水中的 14.探究不同物品是否会生热

  15.不同物体的吸热本领

科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情况分析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积累少,注意力不够稳定,活动中情绪波动大,所以教育 幼儿热爱科学,并逐渐形成科学的意识意义重大。首先,内容的选择要生活化。 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师从自己的经验、兴趣出发选择内容,造成教师费了 力,幼儿不感兴趣的现象。小班幼儿活动范围、知识经验相对中大班幼儿贫乏, 他们对发生在身边的有趣的内容最有好奇心,所以教师选择内容时,要贴近幼儿 的生活,以“儿童化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幼儿;其次,在活动中要突出“动”。 小 班幼儿有意注意时间短、注意力易转移,所以在小班科学活动中一定要让幼儿真 正地“动”起来,材料要满足每位幼儿充分探索的需要;最后,教师要善于维持 幼儿的兴趣。 我们一般比较注意活动开始的兴趣激发,随着活动的开展,时间 的增长,小班幼儿的注意特别容易转移,而去关注一些无关事项。教师此时要把 握好幼儿的特点,适时地用多种方法,调动、维持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喜欢参加探究活动,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 2、愿意亲近大自然,对动、植物感兴趣。 3、学习运用感官感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变化。 4、了解自己的身体,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发出声音。 5、学习简单的记录方法。 6、学习用语言、动作表达探究过程。 7、引导幼儿感知白天、黑夜和早晨、晚上,知道其具有代表性的日常变化。 8、引导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尝试判断上下位置关系。 9、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人们的推拉动作对物体的作用。 10、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直接接触的科技产品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 活的影响,萌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

  1 我家的房间 知道家里各种房间的名称和功能

  2 亲亲宝贝 了解动物爸爸妈妈照顾宝宝的方式

  3 动物妈妈的袋子 了解动物妈妈袋子的作用

  4 我喜欢的车 尝试根据车子的特征进行分类

  5 开车子 学习听信号或看提示标志行进和停止

  6 喜欢旅行的种子 知道运载东西的不同方式

  7 加油站 初步认识加油站的功能

  8 大家来开车 根据规则模仿开车的行进动作

  9 可爱的熊猫 初步了解熊猫的外表特征和生活习性

  10 尾巴妙用多 初步知道动物尾巴的功能

  11 送动物回家 初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生存环境

  12 动物创意秀 了解人类由动物特征而发明的事物

  13 瓜棚下的瓜 观察不同形状的气球,并联想各种不同的 瓜果

  14 尝一尝、猜一猜 学习根据物体的一个特征对其进行猜测 和判断

  15 瓜果沉浮 观察并学习用语言表达瓜果在水中的沉 浮现象

  16 番茄红了 用品尝、观察的方法认识番茄的特点

  17 瓜果美食会 愿意和大家分享瓜果美食

  18 动物洗澡 知道动物洗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