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4)

时间:2021-08-31

教学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倡导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更多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点拨、指导为导线,以问题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形成多向思维,使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得到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让学生了解电子电工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感到学习和实践这些技能是一个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充满乐趣的过程,掌握一些照明设备安装、简易电子制作的技巧,逐步树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独立实践能力,从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九年级共4个教学班。其素质水平不一样,教师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特长和兴趣,关心进步慢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动手能力及学习该学科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九年级劳技课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本课程以素质教育为目的,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发展精神,以学生为主体,联系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为准。本册教材包括:

  第一章 安全用电

  第二章 常用工具和仪表

  第三章 照明设备的安装

  第四章 电子元器件和焊接技术

  第五章 简易电子制作

五、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运用新课改精神指导教学,运用新的教法、学法,把时

  间放给学生活动,发挥主体地位,树立学生的信心。

  2、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把握内容标准,理清知识点,实行集体备课。

  3、注重实践,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并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能力培养。

  4、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实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把课堂教学与实践融合在一起培养能力。

  5、开展好活动课。按时开展好活动课,明确活动的目的目标,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6、教育理论学习和教研活动。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大力进行教研教改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六、课时安排

  第一章3课时

  第二章3课时

  第三章4课时

  第四章4课时

  第五章6课时

  全期共20课时

教学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依据儿童特定发展阶段的认识方式及特征,采用与相适应的、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创设具体途径,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品德与社会》教科书采用的是“主题构建”方式。采取的是讲故事的形式,通过讲故事完成《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要求。

  二、教材的主要特征:

  1.围绕儿童生活,符合儿童情趣。

  2.注重已有经验,贴近现实生活。

  3.强调体验参与,引导学习活动

  4.体现综合主题,规格合理适度。

  5.单元组织教材,突出学生主体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生命中的“爱”——家人的爱、社会的爱,认识人类社会对生命的尊重,体会自己生命的可贵,学会积极的心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中体会规则的重要性,知道各种规则既制约着我们的行动,又保障了我们的权益。

  3、了解国家所蒙受的耻辱,激发青少年的忧患意识,激励他们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为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努力。

  4、通过生动的事例,帮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5、让学生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极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意识到开放的世界充满机遇和挑战。

  四、教学措施:

  (一)必须注重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1.教材的编写不可能是针对所有学校学生,以所有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就意味着教材的使用必须与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所以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范例”。

  2.教材的呈现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课本那样提供了教学的大致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社会性和地域性,要求《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必须开放。开放性的课本内容势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补充,使教学加强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二)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

  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人的德行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

  (三)注重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导行落到实处。

  五、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坚持用钢笔写字并养成习惯。

  2、培养浓厚的朗读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能有选择的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4、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语句简洁完整。

  5、培养课前预习课文,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的习惯。

  6、培养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习惯。

  7、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六、教学业务研修: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听课与评课;投身课题研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辅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活动。

【【热门】教学计划锦集七篇】相关文章:

1.【热门】教学计划锦集七篇

2.【热门】教学计划锦集七篇

3.【热门】教学计划集锦七篇

4.【热门】教学计划集锦七篇

5.【必备】教学计划锦集七篇

6.【必备】教学计划锦集七篇

7.【精华】教学计划锦集七篇

8.学期教学计划锦集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