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3)

时间:2021-08-31

教学计划 篇4

  一、 日常生活教育

  (一)基本运动

  1. 走。 直接目的:学习基本的走路方法,手脚运动的协调性。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专注力。

  2. 坐、立。 目的:学习坐、站的正确姿势。

  3. 搬椅子。 直接目的:能安全地拿起、搬运椅子。运动的方向调整。

  4. 端盘子。 目的:搬餐具,引导到日常生活中。肌肉运动的调整。

  5. 倒固体(倒饭豆)。 目的:运动的调整。

  6. 倒液体(倒有色水)。 目的:肌肉运动的调整,动作的顺序性,用手灵巧地倒水。

  7. 舀固体(豆类、大米)。 目的:肌肉移动的调整,动作的顺序性,物体的正确移倒法。

  (二)社交行为

  1. 门的开关。 直接目的:稳重而有气质地开门、关门。

  2. 打招呼。 直接目的:懂礼节,养成社会性,并学习和他人交往,自我运动机能的调整。

  3. 应答的方法。 直接目的:懂礼节,养成社会性,并学习和他人深交。

  4. 与他人接触的方法。直接目的:懂礼节,知道怎样会麻烦到别人。

  间接目的:意志力的控制。

  5. 递交物品的方法。 直接目的:记住尖锐物品的递交方法,对他人人格的尊敬和信赖,自己的运动调整。

  6. 咳嗽、打喷嚏、打哈欠的方法。 直接目的:懂礼节。 间接目的:自我控制,独立性。

  (三)对自己的照顾

  1. 衣服的穿脱。 目的:衣服的穿脱及整理。

  2. 穿鞋、脱鞋。 目的:整理仪容,手脚肌肉运动的调整。

  3. 洗手。 目的:仪容的整理,清洁感,一连串动作的顺序,肌肉运动的调整。

  4.衣饰框(按扣、拉链)。 目的:为穿脱衣服打基础。

  5. 折叠毛巾。 目的:学习折叠的方法,正确的手指功能,秩序感,正确的折法。

二、 感觉教育

  1. 圆柱体组。 直接目的:培养辨别大小的视觉能力。 间接目的:①作为写字前的预备。

  ②培养逻辑思考能力(对应,顺序)。 ③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2. 粉红塔。 直接目的:透过视觉,正确地获得对三次元空间差异变化的知觉。

  间接目的:①手眼协调及肌肉运动的控制力。

  ②积高时精神的抑制力及敏锐的观察力。

  ③学习立方体的概念。

  ④数学教育的间接预备(十进法)。

  ⑤培养逻辑思考能力(顺序性)。

  3. 棕色梯。 直接目的:透过视觉的辨别,在知觉上对二次元的差异有充分认识。

  间接目的:①发展眼、手、肌肉的动作协调。

  ②培养专注的的观察力。

  ③学习角柱(长方体)的概念。

  ④培养逻辑思考能力(顺序性)。

  4. 长棒。 直接目的:透过视觉的辨别,在知觉上对长度(一次元)的差异有充分的了解。

  间接目的:

  ①培养手、眼、肌肉的协调性。

  ②隐含长度测定概念的教具。

  5. 色板。 直接目的:培养分辨颜色的能力。

  间接目的:培养对颜色的美感。

  6. 几何图形嵌板。 直接目的:由肌肉和触觉的联合来帮助视觉认识几何图形。

  间接目的:①发展手眼协调及手部肌肉运动的控制力。

  ②注意力及观察力的加强。

  ③读书写字的预备练习。

  ④进入平面几何的预备。

  ⑤作为几何学立体的前引。

教学计划 篇5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提高全民素质奠定基础。

  2、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树立为祖国而锻炼的社会责任感,要配合教师完成小学体育教学任务。

  3、上课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不穿皮鞋、塑料鞋和高跟鞋;衣袋里不装有碍活动与影响安全的物品;冬季不穿大衣、不戴围巾和口罩。

  4、做好课前准备,上课铃响立即在指定地点按规定队形整队,由体育委员整好队伍后向教师报告出勤人数,师生相互问好。

  5、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因病不能上课者,课前应向体育教师请假。

  6、上课时要专心听讲,认真观察动作示范,积极开动脑筋,分析理解动作要领。

  7、严格按照规定的队形、顺序,动作技术规格、要求,重复的次数和组数进行刻苦练习;按规定的哨音信号或手势进行轮换练习。

  8、遵守课堂纪律,不做与本课无关的其它活动;遵守安全制度,防止一切事故发生。

  9、协助教师布置场地、收拾器材,要养成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

  10、同学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分组活动时要听从小组长的指挥。

  11、认真参加体育课考核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争取达到优秀成绩。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和假期体育作业,养成科学地自觉地锻炼身体的习惯,不断增强体质。

  二、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1课时)

  1、体育课教学目的和课堂常规(1课时)

  2、课间体育活动的作用于方法(1课时)

  3、脉搏自我检测法和在体育活动中“自我保护的方法” (1课时)

  (二)实践课

  1、投掷(助跑投掷垒球)、游戏(十字接力)(1课时)

  2、投掷(助跑投掷垒球)、游戏(车轮赛)(1课时)

  3、徒手操(双人操第一套1~4节)、游戏(抢圈追逃)(1课时)

  4、徒手操(双人操第一套5~7节)、游戏(互射)(1课时)

  5、韵律活动(1课时)

  6、韵律活动(1课时)

  7、韵律活动(1课时

  8、跑(蹲踞式起跑)、游戏(打好地目标)(1课时)

  9、跳跃(跨越式跳高)、游戏(8字接力跑)(1课时)

  10、小足球(熟悉球性的练习)、游戏(传球比快)(1课时)

  11、技巧(肩肘倒立)、游戏(跑垒记分)(1课时)

  12、跑(50米快速跑)、游戏(行动一致)(1课时)

  13、队列[向左(右)转走]、技巧(肩肘倒立)(1课时)

  14、低单杠(单挂摆动上)、技巧(肩肘倒立)(1课时)

  15、投掷(垒球投远)游戏(快快跳起来)(1课时)

  16、小足球(脚背内侧踢球)、游戏(迎面传球)(1课时)

  17、低单杠(单挂摆动上)、游戏(茶红旗)(1课时)

  18、低单杠(单挂摆动上考核)、游戏(连续跳长绳)(1课时)

  19、武术(1课时)

  20、武术(1课时)

  21、武术(1课时)

  22、跳跃(助跑几步,一脚蹬地起跳,越过前面一定的横绳)、游戏(青蛙跳水)(1课时)

  23、小足球(脚底接球)、游戏(十字运球接力)(1课时)

  24、跑(400米全程跑)、游戏(打龙尾)(1课时)

  25、小足球(脚背正面踢球)、游戏(足球射门)(1课时)

  26、跳绳(向前摇绳编花跳)、游戏(快快跳起来)(1课时)

  27、跳绳(向后摇绳编花跳)、1分30秒跳短绳 考核(1课时)

  三、具体措施

  1、坚持上好每一节课

  2、理论实践相结合

  3、做好示范

  4、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