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企业总经理发言稿(六)】
大家好。我是联合经研公司总经理,很荣幸能有机会与各位专家就中小客户问题进行交流。
在中小客户业务这件事情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目前咱们大多数银行还处于探索甚至是应付的阶段,我想这点大家应该不会反对吧?但即便是做应付,也要有个章法,也有个三六九等的问题,应付也有应付出成绩来的嘛!说到这可能我们有些同志就不
同意了,说我们行就不是在应付,是真干。可真干就好吗?好难吧?对于中小企业,大家有个共识,就是中小企业资信比较差,开发没有效率,风险大,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所以才“雪拥蓝关马不前”,只能停留在宣传探索甚至有些应付的层面上。但不管是真做还是假做,我们都应该把前期准备工作做好。有些什么工作呢?下面我展开来说一下。
首先来说数据,咱们各家行可能都有一些数据,但是数据比较分散、比较孤立,这应该是申报的时候留下来的吧?另外,各行通过各种渠道也都搜集了一些数据。但做市场分析的话这些数据够用吗?至少是不好用吧?那什么数据有用呢?目前来说,至少应该想办法找一套完整、系统的数据吧?
有了数据就开始做分析了,大家都很熟悉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利用资产、销售收入、利润、负债这些指标来进行排名。但是用这种评先进的方法做贷款行不行呢?后来各家行都做了一些改进,我们也参与了其中的部分工作,主要是做财务数据分析,四个能力、12个指标,这么做有一定启发,但这种方法一是涉及到数据可不可靠的问题,二是即便数据可靠了也没有用,因为企业太小了,根本没有能力做抵押担保,解决不了信用缺失的问题。
那怎么突破这个瓶颈呢?
其实大家是做了很多有意尝试的。最初贵州工行就提出了从一般的行业分析、企业分析转变到业务突破口的选择和分析上。广东建行在这个事情上是比较善于思考的。隐型冠军法和产业集群的计算方法就是他们提出来的。深圳民生提的是类银行文件报告,就是要特别增加金融需求分析和金融服务方案。杭
州商行提出过在行业细分的基础上,再在区域和规模层面进行二次细分。上海民生提出过从优势行业的上下游,也就是有业务关系的中小企业进行业务突破。北京民生则从资本关联入手进行中小企业客户选择。今天有咱们北京工行的同志在,北京工行提出过根据企业的成立年限和企业的资本性质来选择企业。这些努力都是好的。
把大家的发现和探索做个归纳,可以发现有个共同点,就是大家的努力都指向行业选择,就是力图在不识别、不改变企业单体信用状况的情况下,主要借助行业运行本身的能量和行业龙头的力量来减轻风险识别难、风险控制难、风险解决难和开发不经济等问题造成的压力,使效率和成本双赢。成功的关键在于批量开发,这样才能收到规模经济、利润覆盖风险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注意到银行都在探索减少审批环节,这是有一定合理成分的,但在企业数量很少的情况下,单纯减少审批环节,风险就会显得比较大)当然长期来说,像风控机制啊、担保机制、社会诚信文化建设啊什么的肯定也是需要的,但短期来说,最主要的还是刚才咱们说的这些。
行业选择完了之后,作为银行,要对选择的行业进行投贷,获取利息收入。所以我们要从这个角度对行业进行银行专有分析。比如说,是不是应该分析一下各个行业的利息收入情况怎么样呢?推而广之像贷款投放量、手续费收入、应收账款等情况是不是也应该分析出来呢?从这个角度来把握行业是不是和银行关系更近?至少来说也是不可或缺吧?
每个行业都是多种指标共存,比例不同形成类型,针对不同类型就应该是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属性,不同属性的行业要搭配不同的产品和模式,我们姑且把他命名为业务集合的概念。在知道了各个行业的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之后,接下来,咱们有没有考虑过是从对公业务入手还是从国际业务入手?怎么区分业务的主从关系和搭配关系?这些问题都应该好好研究。
【年会企业总经理发言稿】相关文章:
7.总经理年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