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奴》读后感

时间:2021-08-31

《鸟奴》读后感

  在赏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鸟奴》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鸟奴》读后感1

  一对鹩哥夫妇和一对蛇雕夫妇,他们住在了一起,看起来是如此的荒谬:蛇雕可是吃鹩哥的。事实却并非如此,尽管蛇雕夫妇没有吃掉鹩哥,但是却演绎了一个并不普通的故事,同时,鹩哥的行为也为大自然添加了一个新的名词:鸟奴。

  鸟奴究竟是什么意思?带着疑问,我开始阅读此书。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鹩哥夫妇——老毛和徐娘,为了不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不遭受蛇类的攻击,于是便住在了天敌蛇雕的旁边,每天鹩哥还要帮助蛇雕夫妇打扫它们巢穴内的卫生,干脏活累活,同时要忍受蛇雕夫妇对他的冷漠与不屑,最终成为了鸟奴的故事。

  阅读完这本书我的心中莫名的浮现起一丝凄凉的感受:也许这就是大自然中弱者的悲哀,弱肉强食,这是在动物界适者生存的法则。

  读完这本书,你们可能都会为蛇雕的凶残,恶毒而愤懑,为鹩哥的弱小悲惨而感到伤心。但是我想,更多的感情应该是对大自然的无奈。是的,动物世界就是如此,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永远不能改变的。

  同时,也千万不要为自己并没有生活在动物的世界里而感到庆幸,在人类的世界里也是一样的,人类本来就是平等的,但是每个人付出的努力不一样,强者们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拼搏而换来的,所以他们高高在上人类的世界有时候也是残酷的,没有人会来同情弱者。要是想高人一等,那么请付出你的努力。

《鸟奴》读后感2

  鹩哥夫妇——老毛和徐娘,竟然住在了他们的敌人蛇雕旁边。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鹩哥夫妇为了不遭受蛇的攻击把家迁移到了蛇雕夫妇旁,这样虽然能除去了蛇的后患,但是他们得付出代价。每天老毛要抚养蛇雕夫妇的孩子,给他们家里打扫干净。可是蛇雕夫妇还是恶毒的杀害了他们所有的孩子,并且三番两次的欺负他们,鹩哥夫妇虽然满腔怒火,却敢怒不敢言,为了他们其他的后代,只能过着奴隶的生活,可是,他们吃力不讨好,最后无家可归,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们又在沈石溪伯伯的石洞里筑起了窝,但是他们还像奴隶一样在沈石溪伯伯住的石洞内打扫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为了让自己生存下去而巴结强者,唉,真是一对名副其实的鸟奴啊!

  我心中莫名的浮起一丝凄凉:也许这就是弱者的悲哀,在动物界适应生存的法则。

  读完这本书,你们可能都为蛇雕的凶残,恶毒而愤慨,为鹩哥的弱小悲惨而伤心,我想,更多的应该是对大自然的无奈。是的,动物世界就是这样,强者为王,弱者只能当奴隶,这是永远不能改变的。

《鸟奴》读后感3

  我一直喜欢沈石溪写的小说,因为它有真情实感,让人体会到大自然的妙趣。

  《鸟奴》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弱小的鹩哥竟然跟天敌----高大威猛的蛇雕“和平相处",故事发生在一个三十公尺的峭壁上,沈石溪再石台边观察蛇雕,突然遭受两只鹩哥的攻击,为什么鹩哥会帮助蛇雕呢?沈石溪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观察了许多遍,终于得出了结论:原来,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森林里,鹩哥的天敌不计其数,天空,陆地,悬崖都有天敌出没,根本没有藏生之处。每到抱窝时,都有蛇或大型猛禽来捕食鹩哥的卵,谁不想得的保护,谁不想安安心心的抱窝。所以,那对鹩哥只有给蛇雕当奴隶,才能保护小鹩哥的安全,世世代代生活下去。

  我认为,一本书重要的不是好词好句,而是其中的启示,这本书给我的启示是,想要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光靠自己是不能生活下去的,想要活下去,必须得使点计谋。

《鸟奴》读后感4

  《鸟奴》写的是两只鹩哥给两只蛇雕当奴隶的故事,发生了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比如老毛(一只公鹩哥)的孩子被蛇雕吃了,还有一只小鹩哥和小蛇雕打架事,还有老毛在孩子被蛇雕打死后不依不饶仍回到蛇雕的身边事,此外还有很多有趣故事。

  这是一个很精彩的故事,解说了蛇雕与鹩哥共栖的事,很值得看一下。

  我要再去看看这本书。

《鸟奴》读后感5

  《鸟奴》这篇文章讲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沈石溪要近距离观察蛇雕的生活方式,就在一棵大青树下的一个石坑里生活,他的饭由他的藏族向导强巴用篮子给他送,一开始蛇雕对他有敌意,后来他发现还有一对鹩哥也在这栖息,然后他得知这是一种奇特的共栖关系,如主人与奴仆的关系一样,最后,鹩哥的幼崽惹怒了蛇雕,射雕不要这个“奴仆”了,这对鹩哥就投靠了沈石溪。

  “徐娘”之所以忍受着对人的一种本能的恐惧,让我抚摸它的身体并把它捧在手掌上,老毛之所以把我扔在地上的烟蒂叼出石坑去,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向我证明,他们和我共生共息,是能给我带来生存上的好处和利益的。他们固执地认为,共栖的一方若无法向对方证明自己的生存价值,就无法将这种共栖关系长久保持下去。“我从这句话里看出来”徐娘“和”老毛“他们想投靠”我“。”我实在想不通,这对鹩哥为啥还要回到大青树来筑巢?它们吃的苦还少吗?它们受的罪还小吗?难道它们得了健忘症,昨天下午才发生的杀子血仇这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我从这句话看出作者心中疑问很大。这也反映了鹩哥较深的奴性。

  我从这篇文章懂得了: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上,弱者只有服从才能生存,而强者只需命令就可以过的安心舒适!

《鸟奴》读后感6

  想必大家都知道沈石溪吧,他是中国赫赫有名的作家,被称为“动物小说大王”。他的笔下有很多活泼可爱、富有情感的动物,也有一本本百看不厌、回味无穷的动物小说。比如说:《第七条猎狗》、《最后一头战象》……而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鸟奴》中的一个真实故事《鸡王》。

  在当地每逢过节都要举行一次斗鸡会,主角哈儿就是当地的六届鸡王。但在哈儿第七届的比赛中因年老而失败了,并受了很重的伤。光阴荏苒,转眼间一年一度的鸡王争霸赛又开始了。身负重伤的哈儿不甘心去年的失败,在跟上届鸡王争斗时,哈儿以顽强的意志赢了,但在哈儿战胜他的最后一刻,告别了人间。

  这个故事我刚读的时候很感人,一只鸡,一只身负重伤的鸡,竟用他惊人的意志,战胜了年轻力壮的黑公鸡。我很惊讶,鸡又不是人,鸡怎么可能完成这项连人都不一定能做到的事呢。况且它已经快不行了,连翅膀都折断了,眼也瞎了,就连鸡冠也破了。照理说它也应该好好在家里养伤,不应该再打架。

  我们假设一下,斗鸡大赛比作我们人的拳击赛。哈儿比作我,黑公鸡比作敌人。要是我的眼睛瞎了,腿断了,我才不敢上去跟他拼。就算我上场了,不出一分钟,我保证我会自动弃权。哈儿是只鸡,可它却比人还要伟大。

  动物的感情世界往往比我们人还要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