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小巷》读后感

时间:2021-08-31

《萤火虫小巷》读后感范文

【篇一:《萤火虫小巷》读后感】

  看第一节看了半个月,有些冗长,加上文化差异也没什么共鸣,后三部只花了半天,越来越精彩,无法放手。脑海中浮现很多人第一次看书看得爱不释手,越到后面越精彩。

  看书的时候不自觉的将自己对号入座,是平凡的好好女孩凯蒂还是闪耀的欲望女王?两个都不是却又都能找到共同点。有塔莉对事业的野心,但不追求如屹立顶峰,也有凯蒂对家的温情,也绝不想在丈夫孩子中死磕,做典型的中庸派没什么不好。

  想起高三一个夜里和双胞胎妹妹聊得夜话,两人第一次说出了十多年来彼此最隐晦最难以启齿的痛点。高中那时我因为长相,其实很自卑。很讨厌一生下来就被捆在一起和她比较,也受够了那些私底下的窃窃私语“两姐妹怎么也不像,妹妹长得比姐姐好看多了”还有那些情商低的“好看的是妹妹!”尽管这是事实,但还是没法释怀。为了杜绝比较,我努力把自己打造的和她截然不同。那时候幼稚,会想,要是我是独生子多好。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走在她的影子下,高二分班我终于说出口,不再和她同班。后来我们真的不在一个班了,一开始我欣喜获得自由的快感,可以尽情的做我自己,后来越发的觉得更孤单,我只是表面上的开朗,其实没什么朋友,我的朋友都是隔壁班她的朋友们。原来我还是离不开她。

  那个晚上她和我说一直以来她都因为我而自卑,她是我光芒下的影子,我开朗活泼自信又有才,我也坦承了我一直逃避她的原因,两个人躺床上都哭湿了、释怀了。其实我们俩都是彼此生命里的光。很庆幸上天赐予我们心灵感应,第一时间看穿彼此。也感谢我们注定不同,她不是我,却是身边另一个真实的我。感谢亲情把我们绑在一起,让我不用担心没有你我该怎么办,无论怎样亲人不会走散。

  看书里凯蒂塔莉的大学时代想起了珂。大学最好的闺蜜。

  最近经常想起她,我们是两只同时起飞的风筝,两条不同的线,飞翔的轨迹也不同。

  大一我们一拍即合,是风雨无阻的外联拍档,想要和她一起打天下,后来不明白为什么她要换部门,一起学日语的暑假我们也有些矛盾,后来才明白好姐妹不该彼此束缚,感情好不是要什么都在一起,不需要每天拉手一起走一起吃饭,不需要有一模一样的梦想,一模一样的人生轨迹,需要的只是最关键的时候有你在和你的那句“我相信你”或者“我支持你”。

  她是活动女王,走到哪哪就有光,她能和所有人打成一片,能控制所有。我是默默跟在她身后的助理、化妆师、PPT放映员、摄影师、校稿员,这些我都乐意做,看到她在舞台上闪着光,我会很欣慰。她的手中像是有整个世界,我的手中却只有她,但是有她就够了。

  我们也会吵架,一前一后走在路上,心里暗自嘀咕“死女人,怎么能这样,怎么还不叫我!”1到5分钟后总有一个人会说话,然后又不自觉的走到了一起,笑了,又好了。

  最好的友情不是捆绑,最安全的友情是让自己先变强大,然后再依赖。不然你总会担心对方会走。毕业之后,我们都习惯了独立,但最脆弱的时候,只要一句“我需要你”,山远水远,我们也会彼此奉陪。没有谁能永远的陪你并肩走,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即使不能一起走了,我也会在一直在远距离的看着你。

  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走向事业顶峰,为人妻,为人母,满脸雀斑鱼尾纹、头发花白,两把藤椅、一盘瓜子、一条老狗、一下午的好阳光,我们坐在老旧的露台上,回顾往事一起笑。

【篇二:《萤火虫小巷》读后感】

  这本书看的很快,大概也是因为我更加喜欢读小说,因为好的小说,总能轻易抓住人的欲望,希望不知疲倦的读到最后一页。

  这是一本关于友情和爱的书,非常普遍的美国小说的主题,爱本身就是最美国的普世价值。两个14岁的女孩,看上去非常不同,一个离经叛道,一个从小就是乖乖牌,却因为在萤火虫小巷相遇,进而维系了一生的友情。哪怕其中一个因病去世,她们也都是一辈子的朋友。故事于是从70年代一直讲到千禧年。这三十多年里,她们经历着青春期,叛逆期,从学生时代到各自进入社会和家庭生活。一个成了家喻户晓的新闻主播,一个成了三个孩子的`母亲,和年少时候一样,她们的生活永远不同,因为本来她们就不一样。但之所以会成为好友,也是因为她们相近。她们渴望被爱,被关注,渴望被认可,有各自的梦想。更加重要的是,她们是彼此成长的见证。要说谁最熟悉自己,那就是有着三十年友情的对方。你不是我,却又像世上的另一个我。当然三十多年的友情并不容易维持,乖乖女以及后来的家庭主妇凯蒂向来是最先道歉妥协的那一方,因为她知道酷女孩以及后来的事业女强人塔利是不习惯说道歉的。这就是最简单的爱了。无论友情,还是爱情,不都是一样吗?她们也经历过彼此互相的误解,或者对梦想的不同认识,对爱情的不同看法,对新闻事业的不同追求,但最终,只要说一句:我需要你。那么所有的误会不解矛盾都会冰释前嫌,因为这就是朋友最基本的忠诚和定义。所以你会为了这样纯粹长久的友情感动,羡慕。

  当然,这两个不同的女性,也让你看到不同女性对于家庭和事业的选择。作为酷女孩,塔利选择了事业和梦想。所以她从中学开始就一直坚持并且为此奋斗,无论是从不间断地给报社写信,或者是收集新闻信息,还有自学传播学内容,工作有每天都凌晨三四点起床,熟悉各种新闻事件,如此追求梦想的劲头都让人自愧不如。所以,她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新闻主播,因为她一生都在为新闻事业奋斗。可是中间会有迷茫,因为想要的成功越来越巨大,对现状越来越不满足,所以会在好友丈夫受伤时还在想着采访到受伤的人和好友来作为独家?上头条。也瞒着好友,偷偷为她安排现场直播,企图利用她和女儿糟糕的关系来做案例剖析。而到四十好几以后,每天面对无数的光鲜亮丽和回家的落寞安静,也会反省自己的追求。为了事业付出了太多,所以最后不得不思考是否值得?想要人前的成功,又想背后的温馨家庭,于是迷茫是否自己太不容易满足,太贪婪的要求太多?而这种欲望和贪婪,我想我至少有,也在努力平衡。所以可以引起共鸣和思考。

  另一个乖乖女,更加容易爱和渴望爱,所以最后和深爱已久的人结婚(而她的丈夫,在之前其实更欣赏和心仪的是自己的好友塔利)。为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梦想,因为孩子要照顾,家庭要打理,丈夫的事业要支持。总是以孩子大了,生活稳定了再出去找工作为理由而延迟自己追求梦想的时间。等到孩子真的上学了,已经几年过去了,她发现面对孩子上学以后的空空的家里,自己的生活也空了。因为她丢失了自己的生活。而又长期不自信,总是纠结丈夫曾经心仪的最初对象不是自己,而是自己优秀的好友塔利。长久的家庭生活让她很少想到自己,也失去了自信。于是她开始继续求学,准备发展她的特长——文学。然而此时二胎来了,还是一对双胞胎。所以写小说学文学的时间又推迟了。一年年里,第一个孩子长大了,进入青春期了,开始叛逆了。凯蒂不得不花时间怎么和孩子斗智斗勇,还得不到孩子的理解,母女整天像仇敌。于是失去自我又自卑的凯迪抑郁着,难过着,找不到发泄,渐渐身心俱疲。这也是最后让她得病的原因之一了。这个女性的故事,又跟现在我们非常相近。因为谁都会面对这样的问题。选择爱和家庭是大多数的方向,可是我总是不停提醒自己,不要失去独立的自我。以后有孩子,也要保持自己的距离。适当的距离,让每个人都在安全的区域自由潇洒,正确的爱,并不是为此付出所有,牺牲自己。

  你不能说两个女性的选择谁更正确,这本来就不是是非题。对我而言,我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也看到它们各自的极端。比如极端的投入事业和工作,丢失了生活。比如极端的投入家庭和孩子,丢失了自己和梦想。如何找到平衡,这大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而至于两个女性不同的性格,家庭的成因也是很大的原因。我再次概叹,家庭的氛围和家长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就是因为一个吸毒的总是抛弃孩子的母亲,塔利变得冷酷,不懂得怎么去爱,缺乏安全感。就算到了四十几岁,她依旧对于母亲的抛弃耿耿于怀。从小家庭和睦的凯蒂,因为太想让自己的小家也和睦幸福,总是不会去拒绝,比如参与所有义工活动,为学校的各种事情操心,亲自给孩子做各种手工,亲自接送孩子上下学,给女儿立下很多的家规,以至于女儿在叛逆期,反而跟自己越走越远。生性胆小的凯蒂不敢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问题,自己本身的精神问题,总希望有一个美好的假象。所以才会觉得压力越来越大,直到最后力不从心。家庭的环境,从一开始就影响着两个女孩。即使后天她们成为了一辈子的朋友,却也总是有着不同的本质。所以你看,心理问题如此重要,不要小瞧。

  不过庆幸的是,她们拥有彼此,而对方恰恰弥补了自己的不足。所以拥有一生的朋友,是一辈子最幸福的事情。无论你多么艰辛,无论你多么高兴,你都可以在至少朋友面前,保持最真的自我。如果不能让你保持最真实的自己来面对的那个人,想来也不会是你的真朋友。爱情和友情,从来都是人们毕生追求的美好情感。

  这本书的翻译非常值得推荐,因为简单流畅,没有拗口的名字,没有别扭的不同的语序,跟读普通中文小说一样顺畅。

  而读完一本书,可以有更多自我的思考,是读书最大的乐趣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