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教学教学计划(2)

时间:2021-08-31

三年级教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青少年的活动领域越来越宽,因此安全教育也愈加显得重要。加强对青少年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生活安全、饮食安全、活动安全的教育非常必要,让学生增加安全意识,深自我保护,让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安全工作能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扎扎实实搞好创建平安校园工作,确保我们的学生更加健康、活泼地成长。

  二、具体措施

  1、班主任要提高对安全教育工作的认识,加强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并列入班级工作之重点。做到五个到位;认识到位、制度到位、责任到位、整改到位、记录到位。

  2、重视学生校内外的安全教育工作,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汇聚教育工作者,做到常抓不懈,人人做好宣传员、督促员、检查员、指导员。

  3、教室门窗及时锁好,提高防盗意识。

  4、教室内注意安全使用电器设备、注意节约用电。

  三、时间安排

  利用每周晨会课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并做好记载工作。

  四、具体要求

  1、在校内不准骑自行车。

  2、不准在校内外放火玩火,焚烧草坪以及破坏社会公用设施。

  3、不准在无任何措施和大人保护的情况下私自到河(湖)、水塘、水库里游泳。

  4、不准随便玩弄家用电器及开关、插座等。

  5、不准在没掌握煤气和液化气使用方法以的情况下,自行操作。

  6、不准吃影响身体健康成长的不卫生食品。

  7、不准在校内奔跑、叫喊。

  8、不准乱穿马路,必须严格遵守道路交通规则。

  9、不准在上体育课或课外活动时,在无教师指导的情况下随便玩弄体育器械(联合器、铅球、沙包、标枪等)。

  10、不准在校内外破坏新村绿地和花草树木。

  11、不准在校内外燃放焰火爆竹。

  13、不准玩对人体有伤害性的玩具枪等玩具。

  14、不准看危害身心健康的刊、录像、VCD。

  15、学生严禁进入电子游戏机室打电子游戏。

  16、不准随便让陌生人进家门。要提高警惕,防止盗窃、诈骗,提高和增自我保护意识。

  17、不准参加任何具有性的活动和迷信活动。

  18、不准在课堂上随便玩弄剪刀、刀片及文具用品。

三年级教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教学目标

  小学《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儿童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其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的素养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1、凸显综合性

  本教材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机融合了生命、安全、健康、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本教材强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使其热爱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通过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使学生获得积极劳动的体验,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初步的技术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体现生活逻辑

  本教材以学生的生活为轴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是按照生活的逻辑、心理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的逻辑来设计和编写的。教材贴近儿童的学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体现生活全景及其各部分相互联系的系列主题活动及学生的自主活动为教材的基本呈现形式。同时教材具有适度的开放性,促使学生认知和行为、理论和实践、个人和社会的结合和转化。

  3、重视儿童的实践体验

  从根本上说,本课程不是侧重于知识体系的教育,而是在于引导学生体验,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通过挖掘一些平凡、细微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从平时熟视无睹的现象和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升心灵体验。

  4、发展儿童的自助和互助能力

  处于发展中的儿童具有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能力。因此,教材始终注意调动儿童自身的教育资源,把儿童放在主体地位。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儿童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经验在生活中不断生成,儿童所获便会超越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了教学活动的质量。

  5、趣味性呈现,形式活泼

  内容的呈现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用了许多精彩的故事、童话、案例,图文并茂,适合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和阅读习惯,体现了课程内容设计的人文性,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对学生经验与认知发展等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措施

  1、采用活动教学

  本课程是一种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课程。对个体而言,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再精彩再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教师要按照“活动教学”的思想,根据每课创设的情境,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精心设计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认知澄清、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师生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

  2、结合实际,活用教材

  本课程是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经验性课程。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工具,也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要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圣经”。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的实际,可以补充、修改、拓展等。教师可以用学生身边案例替换,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吻合。

  3、采用多元性、发展性的评价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性,采用多种方式的评价,应该采用“调查”、“试验”、“探索”、“讨论”等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及教师,家长的综合评价等。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行为方式的变化,将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所形成的情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评价的重点。评价要注重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二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三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

四、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热爱生命

  第二单元安全生活

  4.乘电梯的安全5.“热闹”中的自我保护

  6.公共场所如何避震7.公共场所失火怎么办

  第三单元健康生活

  8.预防近视9.不偏食不挑食10.爱护我们的牙齿

  第四单元呵护心灵

  第五单元美化生活

  15.我爱清洁16.今天我做饭17.面条做法多18.我会洗餐具三年级教学教学计划 篇5

  教学内容

  走进古诗文(中年级版)第二十到第四十首。

教学目标

  一、 过古诗文的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

  二、 通过古诗文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接触和了解民族经典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三、 通过古诗文的学习,协助学生积累一定的古文常识,为进一步学习古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周 次

  内 容 安 排

  第一周

  《长歌行》 《山居秋暝》

  第二周

  《田园乐》 《望庐山瀑布》

  第三周

  《赠花卿》 《江南逢李龟年》

  第四周

  《别董大》 《滁州西涧》

  第五周

  《望洞庭》 《浪淘沙》

  第六周

  《钱塘湖春行》 《山行》

  第七周

  《江南春》 《芙蓉楼送辛渐》

  第八周

  《江上》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第九周

  五一放假

  第十周

  《竹石》 《饮湖上初晴后雨》五一放假

  第十一周

  《三衢道中》 《江春晚眺》

  第十二周

  《村晚》 《绝句》

  第十三周

  《梅花》 《大林寺桃花》

  第十四周

  《夜雪》 《早梅》

  第十五周

  《枫桥夜泊》 《题菊花》

  第十六周

  《马诗》 《咏柳》

  第十七周

  机动

  第十八周

  考查

教学评价

  一、 口头背诵。

  二、 书面检测。

【【精品】三年级教学教学计划汇编五篇】相关文章:

1.【精品】三年级教学教学计划汇编7篇

2.精选三年级教学教学计划汇编五篇

3.【精品】学期教学计划合集五篇

4.三年级教师教学计划汇编五篇

5.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汇编五篇

6.关于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汇编五篇

7.关于三年级音乐教学计划汇编五篇

8.有关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汇编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