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独行读后感(2)

时间:2021-08-31

  自在独行读后感3

  这几日读了贾先生散文集《自在独行》。书中“纺车声声"、静虚村记”几个故事,很是感人,满满是对母亲、父亲的怀念之情,和乡土气息。

  读着,读着,不觉中自己也好像回到了那个年代,听母亲“嗡儿,嗡儿”纺线声,看家乡那口老井呢。

  贾先生父母亲生活的年代,是苦难的。十年浩劫,父亲被定为“走资派”劳动改造,母亲身子骨差,使原本贫困的家庭,生活更难了。

  但坚强的母亲没闲着,靠没黑没明地替人纺线赚钱,补贴家用。

  看到这里,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他们也生活在同样的年代。

  在那个少吃没喝的岁月里,父母结婚后,父亲当兵去了,家中只剩下母亲带俩个幼儿。母亲忙完集体的活,还得忙家里的活。累了就啃口冷馍,渴了喝碗凉水。每晚忙到半夜才能休息,第二天还要赶着去挣工分。

  在那个年月,生活再难,日子在苦,父母吃再多苦,受再多罪都无怨无悔,但唯一放不下的是对孩子满满的爱。

  就像书中写到的,为了子女就业,转户口,父亲四处寻人说情,他本是个不愿涎着脸给人家说那类话的人,但现在却要去跑动,每次都十分为难。

  想想自己的父母何曾不是呢?

  苦难的年代,造就了不平凡的人。我的父母和贾先生父母一样,都是普通人。但在我们的心里,却都是不平凡的。

  乡土的气息,总让人流连忘返。

  在静虚村记中,作者写到了那里纯朴的乡人,甘甜的老井水。忽然间,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家乡。

  家乡的人和作者书中提到的一样,十分厚城,遇行人问路,总是有问必答。接人待客,总是不断往碗里夹菜,盛饭。只怕客人吃不饱,吃不好。有时夹着,客人都不好意思了,不停的说好了、好了,饱了、饱了。

  吃饱了,再喝碗家乡的水吧,清凉,解渴。就像作者书中说的,生喝比熟喝味长。记忆中,小时候我们是很少喝开水的,和小伙伴们玩累了,或帮家里干活干累了,跑进家,拿起水瓢,从水缸里淘一瓢,然后对着嘴,一仰膀子,咕噜、咕噜咽到肚子里,那才叫个爽呀!

  清水来自村里的一口老井。听老人说老井是建村时打下的,距现在有一百多年了。老井的口是方型的,四周彻了四块大青石,青石上积满了绿绿的苔藓,井下也是由一块块石板自下而上堆砌而成的。一块块石板就是一个天然的过滤器,使井水越积越清。

  老井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作者的小学是寺庙里上的,而我的小学是在危房中度过的。虽然上学的地方不一样。但和作者有同样的心情。

  书中作者这样写道,家里没表,冬天早上起来时,月亮白花花的,到祠堂里时还黑隆隆的,因为没灯,只点些松油节取亮,大半时候就摸黑坐着,黑扳上边的墙头上,还留着祠堂的壁画,记得是《王祥卧冰》,虽然不懂意思,但觉得害怕。

  我的学校是土坯房结构,房上中间搭了根铁架梁。房子没有吊顶,抬头可见房顶上的木头。房子年久失修,春天一刮大风,中间的铁架梁,就摇晃起来,那时我们就害怕起来,怕房子突然塌了。

  就在这样的学校里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

  自在独行读后感4

  得这本书起初是看到贾先生的文字,触动了我。作者对孤独的阐释,使人内心宁静,新生淡淡暖意。

  作者讲述从小的生活环境和风土人情,古朴自然,对家中物的钟爱犹若至宝,每每感叹作者辞藻可爱华丽,使人深感体会,感同身受。

  在独处的时光里,作者感受到的生活细节唯美舒服,使人身临其境,说到秦腔和在商洛的人文环境,好像已经穿越到作者身边一起感受一样,这种用艺术的心情去生活需要去慢慢培养,生活中是不缺少美的,至少缺少发现美。

  看完这本书,有通透之感,所谓孤独,人就是孤独的来的,孤独是一杯淡淡清雅的茶,细细体会品第一泡的苦涩,第二杯的醇厚,第三杯回甘。

  孤独似年轮,遇到好日子愉快的成长,赶上风雨满满蓄积内在力量,作者对人生,对孤独用身边的物化作了一粒VC片,酸酸甜甜的,滴水无痕的治愈了我。

  我虽看似淡定从容,实则内心焦虑不安,第一个目标达到后,茫然不知所措。

  生活中目标方向是一定要清晰的,这非常重要,在无目标的时候,每日生活索然无味,如同行尸走肉,迈向目标,分阶计划是每日每月所要具体体现的,日子是一天天过的。

  说到这里感觉过生活似在经营企业般套路。

  多去感悟,多发现生活中的美丽可爱,生活将妙不可言,感恩今天无病无灾,生活美满。

  很久没有打开微信健步了,今天第一天就得了第一名,一万九千多步。

  自在独行读后感5

  近几日,一直在看贾先生先生的散文集《自在独行》,我也曾看过一些关于孤独的书,百年孤独、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孤独的领导力。

  一致认为孤独是一种心境而非外在表现,是一种心无所依的状态,孤独不是孤单,也不是寂寞。它与孤单不同,一个孤单的人未必就孤独。它也许应该就像贾先生先生的散文集《自在独行》一样,给人一种内心的宁静自在。

  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了——贾先生《自在独行》。

  散文集《自在独行》是贾先生40多年来创作的散文精粹。书中,他研磨孤独,收获自在,致每个孤独的行路人。贾先生先生素来喜静,最怕有人来敲他的房门。让他觉得自在的,要么是行走于万水千山,要么就是隐居在自己的书房。他其实也喜欢热闹,只是他的热闹并不是灯火灿烂,而是内心的安宁与独行的自在。

  全书写情感、聊爱好、谈社会、说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作家以一个独行者的身份,完美展现了个人与世界相处之妙,从孤独、行走、生死、慈悲、天地、人文等角度,给内心孤独焦躁者以心灵的安慰。全书文字通俗质朴,作者笔下的每一座山都拥有特立独行的灵魂,每一朵花都是不同样的婀娜,每一株草都是别样的苍翠欲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大抵如是。

  生活的美。在于用一颗平常心去体验和感受他的真实,真实的无华、率真、自然,真实的得到与失去,真实的喜悦与悲苦。一处风景,一场梦,一件作品,一餐美食,一个孩子的笑脸……,美存在着;错过一班车,朋友间的误会,走路摔了一跤,被泼妇狠骂一顿,……美也存在着。换个角度,换种体验方式。美,需要寻找和发现。

  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用平常心,过自自然然的生活,这是贾先生先生以及许多先生要告诉我们的。

  看完全书,给人一种悠然见南山的舒适感,莫名的使人内心变得波澜不惊。唯一有些遗憾的是书中的新作极少。虽然篇篇是好文,读起来韵味十足,但心里仍期待更多新作。每个年龄段对人生的感悟自是不同,希望能听到贾先生先生更多的心声,引着自己少一分执念,多一些豁达,自在前行。

  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全书最后的四句话:

  从容是真,宽释是福?

  有敬无畏,乐而忘忧?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  自在独行读后感6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

  ——于闲情时光中再拜读贾先生的《自在独行》,文字仍是那般,细腻、真切,不知在岁月中勾勒出了多少人的意愿。

  初遇此书,是在一家简净的书馆里。无意间看见了封皮上的此句,霎时心绪繁杂。再翻开细细读来,又是别番感触:明知多是可望而不可却的文字,明知自在独行实是不易,却抑制不住内心澎湃的共鸣之情。

  读贾先生先生的书,总能从中品出一些清凉的生活底蕴来。随我心意的,除那篇多日来回品味的《生活一种》外,前篇的《好读书》也甚是入意。曾经一友人言觉通篇是文人的酸劲,无法入心,我却不甚觉得。贾先生先生对读书的理解,恰恰是说到了所有能及之处。好读书,其之于坏处,自是有的,但论其好处,讲究的却是一个精神上的升华。正应了书中那段话,“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譬如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这何谓是读书人的酸劲?这不正是同他肆意自在的生活一般,真真切切地是对三千世界纷纷扰扰的坦然么?

  现如今多少莘莘学子忙于功课之中,却默然忘记不时地歇上一歇,捧一本好书,给自己一场洗尽铅华的心灵洗礼?这样枯燥乏然的日子,又怎能算是寻常如简的内心安宁?我虽无法做到同贾先生先生般的洒脱,但得以坦然,得以使自己繁杂的功课中,多上些看着欢喜的清凉色彩;那便读书罢。我们如今尚且无法自在独行,但好歹能从文字中,找寻到自己所向往的安宁生活,找寻到自己所缺失的那份从容与潇洒。

  读罢,再合上书,封页上又赫然显着一句话,“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真正的洒脱来自内心安宁。”可不是么?想得独行、洒脱,谈何容易?想得内心安宁,必要看淡尘世浮华,静修心境,然静养于书中,却更深切悟得此番道理,自在不易,那便更要珍惜借来的、所得的一生时光,品书而静心,且行事做人莫要留有遗憾,正所谓“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了。”

【自在独行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

1.自在独行读后感

2.《自在独行》读后感范文

3.贾平凹《自在独行》

4.贾平凹:《自在独行》之(父与子)

5.好句摘抄:贾平凹《自在独行》

6.贾平凹《自在独行》读后感

7.独行700字作文

8.独行歌词

上一篇:自在独行读后感 下一篇:一棵小树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