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之路》读后感

时间:2021-08-31

《财务自由之路》读后感

《财务自由之路》读后感1

  《财务自由之路》主要内容是了解一个人的财务状况改变对金钱的思维习惯和心态。

  首先就是认清自身财务状况,曾经自己很骄傲的说,刚上班的我已经有将近两万的存款了,现在发现自己除了最基本的固定工资,无任何被动收入,没有净资产,没有投资,没有理财知识,没有未来的理财计划,对于资金股票等当然是惹不起躲得起。从小存款,20多年存了不到两万,仅有的积蓄还因为通货膨胀而缩水,目前财务状况不堪一击。

  了解清楚了一身窘况之后要做的就是理论的充实和实践,这本书在帮助一个人了解了自己的财务状况后就开始培养理财意识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事什么,如何能变得富有,一个人后悔的永远都是自己没做过的事情。所以面对任何事仅有决心不够,还要有行动,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要让我们的梦想、目标、价值观还有策略协调一直,认清自己的状态并让自己处于一个乐观和自信的精神面貌,这样才有可能更容易的抓住机会。当然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书里没有对挣钱和投资做方法的阐述,我相信没有一本书能让人财务自由。本书更多的介绍了穷人和富人对待金钱的不同,要学会承担责任,学会掌控自己的未来,认清现实和理想,这些除了帮助我们树立一个正确的金钱观之外,在生活琐事中也将受益匪浅。

  但是书中的一些投资案例并不属于这个时代,房价停滞物价上涨,房子不能随意买卖,这和书中的实操已经出现了分歧,这些案例只能学习其中的智慧而不能模仿。

  我喜欢书中的两个观点,承担责任和永不止步。承担责任意味着自己掌握的主动权,永不止步让人不断学习和进步,与时俱进。思维转变会促使一个人行动,定好目标,慢慢努力。

《财务自由之路》读后感2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去年的5月份,五月读完,12月又再次复读。可想这本书确实是一本很喜欢的好书。

  机缘巧合,读三公子的《工作前五年决定你一生的财富》,书中推荐了博多老师的《小狗钱钱》——一本写给孩子的理财书,至今已读过不止5、6遍,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体会。可以把儿童理财的书写的大人都觉得受益匪浅确实让我由衷敬佩。了解到博多老师还有一本写给成年人理财的《财务自由之路》,赶紧去亚马逊买来读。当时还买错了,因为罗伯特.清琦老师也有一本同样名字的书,是属于《富爸爸穷爸爸》系列的,好在也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其实去年通读两遍,只觉得受益匪浅,但确实在惭愧,看过之后大多并没有付诸实践。今年给同事推荐《小狗钱钱》,有了再读一次《财务自由之路》的念头。忽然想做一下笔记,做一下规划,试着将书中的方法付诸实践。

  在第一章-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关于乐观主义和自信,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走进了乐观主义的误区,把它误以为自信。书中把两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做了解释。

  乐观主义让你看到实物的积极面,而自信给你一种战胜事物黑暗面的信心。自信指的是一个人在自身经历的基础之上,知道他遇事可以依靠自己。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陷入了盲目自信和给予否定自己的怪圈,从没有认真分析下当下发生的事情是否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多少。

  现在你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之中?7年前你在什么岗位,薪资是多少?现在呢?你觉得7年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改变和突破?是什么造成了现在的结果,读书笔记.思维方式。其实看到这的时候,我在想,算下来毕业到现在工作时间不过4、5年,但现在又比刚工作那会多了什么,薪资?阅历?还是能力?好像结果有点难看。那下一个5年呢?按照之前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那不用等到那个时候我也可以看到5年后自己的模样。

  所以趁现在,规划自己的生活。首先需要将四股力量:梦想、价值观、目标、策略协调一致。看到这里,我想了很久,关于梦想。

  其实只阅读不去实践,很快知识就会被覆盖了。这次我想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实践思考规划,同时也在这记录下过程。希望5年以后、7年以后的自己可以看到。

《财务自由之路》读后感3

  在我们很多人的观念中,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形成是很难更改的,或者说不能做出大的改变,如果更改可能会给人带来非常大的痛苦。

  在《财务自由之路》这本书中,作者博多舍费尔提到:根据你的目标来调整你的价值观非常重要。作者也给出了他自身的一个例子,来说明有时候一个人的价值观在不同情况下会自相矛盾:他一方面想变富,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工作过度而死。他一方面想获得福报,就会想贫穷是福;另一方面他又想变得富有,因为他憎恨贫穷,贫穷使人生活不幸。

  这让我也想到了自身的一个例子:百天约读之前从不做课程,都是社群模式督促读书和打卡。我觉得应该做一个课程,让大家以课程为中心展开阅读,然而一直没有去做。我一直认为是自己懒癌晚期的原因。看到这里我才明白,原来我跟博多舍费尔一样,价值观是冲突的。

  因为我自己的成长模式是这样的:发现一个问题,自己搜罗资料,自己寻找答案,然后解决掉它。我认为这样的自由学习方式虽然刚开始慢一些,但一旦掌握了这个底层的规律,学习的乐趣、效率和质量都会上升一个台阶,让你站到不同的高度里去。我还认为阅读也好,学习也好,其过程中的迷茫、孤独和弯路是任何人都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只不过时间长短不同而已。而唯有在经历这些时,不停探索、不停思考,才可以找寻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有些答案别人是无法给你的,只有你自己通过不断地思考才能找到,书籍的阅读可以帮你做到这一点。

  而一个课程,是把书中知识掰开了揉碎了加上自己的见解呈现到你面前的,这感觉就像别人把一个美味的馒头嚼碎了吐给你吃,想想就很恶心啊。一个课程因为经历过加工再呈现到你面前,它代替了你的思考,而夺去了一个人的思考能力,也就夺去了他成长的可能性。

  而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入,我渐渐意识到,一个人的阅读体系和他的思考体系是分离的,或者说并不是完全融合的,是两个不一样的系统。

  也就是说,阅读书籍只是一个思考的载体,一个工具。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读了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一个人读了很多书,却依然不知道如何思考,他可能只会复述作者的原话,遇到问题时依然只看到表面现象;而一个思想深邃者,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思索出来的答案不一定是通过阅读,他可能只是静静地去想。

  那么同样的道理,写作也只是一个思考的载体,他并不会阻碍一个人的思考,相反,凝结着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团队思考的结晶,会更高效地传递给他人,让他们主动思考,引发更深入地思考。

  经过这样的一番思绪整理之后,维基笔语正式列入了日程。

  我想通过这样自身的一个例子,告诉大家或许我们都该停下来审视一下,自己觉得该去做但一直没有去做的事情,真的仅仅是因为懒惰或是拖延癌晚期吗?还是这个该做的事情和你内心真正的想法有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