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1

小学音乐教学计划(精选5篇)

  每一天的时间都非常珍贵,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该写为自己下阶段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教学计划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做教学计划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音乐音乐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音乐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的年级为三年级1——5班的音乐课,我从综合课入手,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美育,在课上进行多媒体教学,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原因,他们比较爱好歌、舞、一类的唱游课,这种课型使学生在学习时积极性高,创新能力能够自然发挥。

  本学期,学生音乐水平已有明显好转,但还有一部分同学音乐基础知识欠佳。音乐知识的欠佳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能力。所以,课堂中结合基础知识进行音乐教学以此提高学生歌唱的完整性。总的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提高学生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定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从教学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学生,注意个性发展。”本教材共分九个单元。主要内容按欣赏、表演、编创活动几大块安排。在欣赏方面着重倾向于声乐作品,欣赏优秀的中外声乐作品中了解一些关于人声的知识及声乐的演唱形式。在表演方面增加学生个性发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渗透。并使所学的乐理知识在实践和创造中得以运用和创新。在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创新能力和感受能力。

  第一课《童年》、表演《摇啊摇》、《小酒窝》,欣赏钢琴曲《童年的回忆》,合唱曲《我们多么幸福》,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第二课《草原》、表演《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欣赏《草原放牧》、《草原巡逻兵》,通过听、唱、舞、奏、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这一地区的民族风格。

  第三课《友谊》、表演《原谅我》、《噢!苏珊娜》,欣赏《同伴进行曲》、《船歌》,表达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体现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第四课《放牧》、表演《小牧笛》、《放牛山歌》,欣赏《小放牛》、《牧歌》,通过本课学习了解音乐与地区之间密切的联系,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第五课《妈妈的歌》、表演《妈妈的心》、《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欣赏《妈妈之歌》、《鲁冰花》、《小白菜》,体现不同形式、不同民族的少年儿童歌曲对妈妈深切的爱。

  第六课《四季的歌》、表演《四季童趣》、《捉迷藏》,欣赏《樱花》、《雪花飞舞》,感受并体验音乐作品相互不同的风格与情趣。

  第七课《钟声》、表演《铃声叮叮当》、《美丽的黄昏》,欣赏《维也纳的音乐钟》、《灵隐钟声》,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第八课《爱鸟》、表演《一只鸟仔》、《小乌鸦爱妈妈》,欣赏《对鸟》、《空山鸟语》,通过唱鸟、爱鸟、护鸟,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情趣,发展联想、想像。

  第九课《丰收歌舞》、表演《桔梗谣》、《圆圆和弯弯》,欣赏《丰收之歌》、《丰收的喜悦》,表现人们喜庆丰收的欢乐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鼓励学生自信地演唱、演奏,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

四、教学目的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2、能自然的有表情的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作活动。

  3、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五、教学内容和要求

  1、本学期通过对学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养,为学生学习音乐打下基础。

  2、通过对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及唱游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提高其音乐素质。

  3、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的艺术修养,音乐素质大大提高。

六:教学措施

  1、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演唱。

  2、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节唱歌课都要给学生留有练习巩固时间,教师给予正确处理、引导。

  5、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

  6、通过律动教学,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素质。

  7、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生活。

七、课时安排

  教学进度计划

  第一课《童年》 3课时

  第二课《草原》 3课时

  第三课《友谊》 3课时

  第四课《放牧》 3课时

  第五课《妈妈之歌》 4课时

  第六课《四季的歌》 3课时

  第七课《钟声》 3课时

  第八课《爱鸟》 3课时

  第九课《丰收歌舞》 3课时

  复习课 本学期学过的音乐和歌曲

  小学音乐教学计划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40个学生,他们大都活泼可爱,并且喜爱音乐,特别是唱歌,大部分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自然的发声方法,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能独立、自信、有表情的进行律动和即兴动作。本年级对识谱与欣赏是弱项,只有及少数学生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总之,三年级的孩子就像是一张雪白的纸,等着师生共同去描绘五彩缤纷的画卷,相信,经过师生的共同的努力,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将会不断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突出了培养学生的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除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和外,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本教材采用的是“单元”的形式。各单元都有目的明确的主题,各主题之间具有有机的联系。各单元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为他们熟悉和理解。教材将评价机制渗透在各个单元之中,既注重终结性评价,又注重过程性评价。在评价的形式上,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增进学生对音乐课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更有兴趣学音乐。教材所选的歌曲,乐曲,大多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易于学习,乐于学习。

三、全册教学要求:

  1、学唱歌曲。背唱4—6首。学习用正确的口型唱歌,注意咬字,吐字。

  2、学习用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断音的唱法。学习用强弱,快慢的手段表现歌曲情感。

  3、培养独立、自信的唱歌的能力。

  4、欣赏优秀的歌曲,简介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欣赏优秀器乐曲,简介常见乐器和演奏形式。欣赏优秀民歌、民间歌舞。

  5、初步了解速度、力度、节拍、音色、音区等在音乐中的表现的作用。

  6、学习并感受音的高低、音阶排列的顺序。感受并认识2/4、3/4、4/4及其强弱规律。学习连线、换气、延长、反复、顿音、力度、速度等常用记号。进行节奏和旋律短句的练习。

  7、随着音乐进行有表情的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动作。学做音乐游戏,学习歌表演、集体舞等,注意音乐与动作的配合。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质量措施:

  1、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共同感受、共同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2、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时总结和认真反思,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教育教学行为得到不断的修正,形成“学习——实践——反思”良性循环的路子。

  3、教学研究,特别是适合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以及教法与学法的研究。

  4、加强自身的基本功的训练,根据本年级的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

五、全册教学进度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