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读后感(2)

时间:2021-08-31

三毛的读后感7

  今天,我读了《三毛流浪记》这本书。里面记叙了可怜的三毛遇到的重重困难,他以太阳为爸爸,以月亮为妈妈,他把墙头当作了床,把瓦片当作了枕头,他身上盖得是晚霞。尽管如此,他还是勇敢地面对生活与现实。他其中的一段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明白了应该珍惜每一粒来之不易的粮食。

  这天,三毛来到了一家冥币店当学徒。虽说是当学徒,其实是给老板和老板娘当奴隶。中午,吃午饭的时侯到了。老板和老板娘坐在桌边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而三毛却在旁边看着他们吃,那些饭菜仿佛在向三毛招手。这时,老板和老板和老板娘吃饱了,老板就凶狠很地对三毛说:“三毛,快把这儿都收拾了。”说完,老板和老板娘便出去了。三毛急忙跑到桌边把汤碗里的剩汤喝了下去,接着又跑到盛饭的桶边,里面已经没有饭了,只有几粒粘在桶底,三毛迫不及待地想去吃那几粒米饭,就用手去抠。可天有不测风云,被老板娘发现了,老板娘怒气冲冲地对三毛说:“还去抠,抠破了怎么办,不知道用水泡一泡吗?”读在这里,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件使我惭愧不已的事。记得有一次,我家吃晚饭了。我装了一碗饭就来到客厅把电视机一开,接着就坐到软如棉花的沙发上吃饭。这时,电视里上演了我最喜欢看的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它像磁铁一样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如果妈妈发现了我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她非骂我一顿不可。我真有点后悔我装饭装地太多了。这时,我心想:“与其这样边吃边看,不如把饭到了,等到晚上再吃夜宵。”我就这然想到:“如果这样倒了,妈妈一定会知道我把饭给倒了。”这时,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反其道而行”。我故意没有把饭倒完,把一小部分饭留在碗里,然后把它们分散开来,就大功告成了。我自言自语地说:“这个办法真好,真是天衣无缝啊!然后我飞快地跑到厨房,把碗快放在洗碗的盆子里,接着又飞快地跑到客厅来看电视。妈妈看见了我,说道:“跑这么快干吗?像离弦的箭似的,当心摔跤。”我连忙说道:“我想看看这精彩的动画片。”“你不会是把饭倒了吧。”妈妈生地说。我担心我说了实话妈妈一定会打我,所以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道:“我没有倒。”妈妈听了我的话,暂时没有追究。我可总算松了一口气。可等到妈妈洗碗的时候,她把我叫了去,生气地说:“你还说没倒,我还不清楚你?”我低下了头,吞吞吐吐地说:“妈妈,您怎么知道地?”“你心里想什么我一清二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我知道这事儿再也瞒不下去了。只好把我倒饭的原因与经过详详细细地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我的话后,说:“孩子,粮食来之不易啊!一滴汗水一粒米,农民伯伯们是多么地辛苦,我们吃地每一粒米饭上都凝聚着农民伯伯们的心血啊!他们这样不辞劳苦地劳作,我们又怎么能浪费他们的成果呢?”听了妈妈的话,我顿时感到无比惭愧。三毛是多么渴望能吃饱一次饭,而我却想尽办法浪费粮食。我真为我的'不应该而感到脸红。有句谚语说地好——勤似甘泉水,俭似聚宝盆。

  只勤不俭无底洞,只俭不勤水无源。虽然现在科学发达了,我们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但是仍然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毛的这段经历和我亲爱的妈妈的这一番话将化成我珍惜粮食的无穷动力。

三毛的读后感8

  有一本书,太喜欢,因此翻了又翻;有一部电影,太喜欢,因此看了又看;有一个人,太喜欢,因此想了又想。他,大额头,翘鼻子,阔嘴巴,圆而大的眼睛,身体纤细瘦弱,喜怒哀乐表情善变,机智活泼,天真可爱,滑稽幽默。没错,他就是《三毛流浪记》里面的三毛。然而三毛带给我的不只是乐趣,更多的是同情。

  《三毛流浪记》讲述了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在解放前的上海,三毛是一个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无家可归,衣食无着。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为了生存他卖过报,拾过烟头,帮别人推黄包车,但是总是受人期侮,他挣到的钱还不够自己填饱肚子,只有和他一样的儿童关心他,给他温暖。

  《三毛流浪记》的每一个苦难画面,每一句字里行间,都是在呼唤公正,呼唤仁慈,呼唤同情,呼唤人道,呼唤文明。

  三毛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但是是了解过去,了解历史,却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完成的一份答卷。因为了解过去,了解历史,可以让我们成长的脚步更沉着,更坚定,可以让视野更宽广,心胸更博大。在每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除了新鲜的空气,灿烂的阳光以外,更需要冷静的思考,以及心灵的感动和震撼,而这些,在阅读三毛时都会得到。

  如今社会已经突飞猛进,我们的生活条件也大大的改善。我们要比三毛幸福的多得多,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也更应该去学习三毛那种积极乐观,坚强,不畏艰难的精神。我们幸福的每一天是三毛最想拥有的,当我们从幸福中一路走来,不应该忘记三毛的苦难和期盼。

  三毛已经永远沉淀在无数人成长的记忆中,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三毛依然会带给我们许多宝贵的东西,让我们体验苦难和不幸,也学会同情,学会关怀和珍爱。

三毛的读后感9

  今年寒假,我和妈妈一起读了张乐平的著作《三毛流浪记》,感受颇深。

  读《三毛流浪记》让我感受到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他没有家,没有亲人,是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他做过各种各样的事情:卖报、拣拉圾、帮别人推三轮车……但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饿极了的时候,看到别人用来贴标语的浆糊,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来就往嘴里倒,不久就头晕肚子疼。贴广的人还揪着三毛的头指着标语说:“夏天要注意饮食卫生!”对三毛来说,填饱肚子是最要紧的,那还管得了“饮食卫生”啊!好在解放后,他结束了流浪,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读着读着,我想到学校里我们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学习;在家中,我妈享受着家的温暖;假期里,我们坐着车,到各地旅行,去年我还有幸到了上海,漫步上海街头,我仿佛看到了当年流浪的三毛,没有吃喝,没有住所,也许我经过了他流浪的大街,经过了他吃住的地方……

  读完《三毛流浪记》,让我想起过年时发生的一件事。要过春节了,姑姑、妈妈和姥姥各给我买了一身新衣,大年初一我选了一套自己最满意的穿在身上,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比起累了就睡在垃圾车里,冷了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的三毛,我不知道要幸福多少倍呢!我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争取做做过的栋梁之才!三毛的读后感10

  寒假里,我读《三毛流浪记》这本书。

  三毛是一个没有父母,没有家的流浪儿,他多么想有一个家呀。可怜的三毛,在寒冷的冬天只能穿着单薄、破旧的衣裳,冷得瑟瑟发抖。富人家里大摆宴席,山珍海味,酒足饭饱,而一墙之隔的外面墙角的三毛,却饥寒交迫,无家可归。

  为生活,三毛做过很多事,比如:学艺,擦鞋,拉车等,可是都做不长,还常被人打骂,被人欺负。有一次,三毛给一位时髦的女郎打扇时,热得满头大汗,一不小心把汗水溅到女郎身上,女郎转过身来一巴掌把三毛打得眼冒金星,这样的欺负,三毛几乎每天都会遇到,每次看到这些图片,我就觉得这些欺负三毛的人太可恶,没有一点爱心,我恨不得把他们打得四脚朝天。

  造成三毛不幸的都是可恶的旧社会,如果三毛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我相信我们都会帮助他,还会有人收养他。他会有饭吃,会有漂亮的衣服穿,会有玩具玩,还会去他十分向往的学校读书。

  三毛还是个善良、坚强、乐观的好孩子。虽然没几个人疼爱他,但是有人需要帮助时,他还是会伸出援助之手。有一次,小明摘桥旁的小花,一不小心掉到河里,一旁的三毛见毫不犹豫地跳下河去,把小明救上来。一位年轻人把一位长着白胡子的老爷爷推倒,三毛见连忙把老人扶起,坐到马路边,把他好不容易得来的烧饼分给老人一半。三毛才吃一口,发现老人已经全部吃掉,三毛想想,把他仅有的一半烧饼也给老人,之后三毛却饿着肚皮走。三毛真是个舍己救人的好孩子。

  跟三毛比起来,我们今天的生活真是太幸福,我们应该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三毛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1.有关《三毛流浪记》的读后感

2.《三毛流浪记》的读后感

3.三毛文集的读后感

4.《三毛流浪记》的读后感3篇

5.三毛流浪记的读后感3篇

6.《三毛流浪记》的读后感350字

7.三毛流浪记的读后感4篇

8.《三毛流浪记》的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