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遗址馆导游词

时间:2021-08-31

金沙遗址馆导游词

  走进3000千年前的古蜀国都你会看见:在矮矮的篱笆墙后面,生活着勤劳朴实的古蜀人。猎人们正带着美味的晚宴赶往回家的路,而孩童们则选择了一片泥土净地挥手玩耍。旁边不远处,几匹野鹿听见这嬉戏声机警地躲进狂野的原始森林。下面是金沙遗址馆导游词,欢迎参考阅读!

  朋友们,我们现在已经站在三千年前金沙遗址的土地上了,让我们走进金沙,一起开始一次金沙发现之旅。

(走进大门办好相关入圆手续后)

  金沙遗址发现于XX年2月8日,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古蜀文化遗址。它位于成都市的西北部,介于二环路与三环路之间,距离我们市中心天府广场约5公里。金 沙遗址是在一个基建工地的施工中偶然被发现的。发现的当年,就被评选为“XX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经过几年来的考古勘探与发掘,目前已经基本确认遗 址的分布范围在5平方公里以上。在遗址内已发现了大型宫殿式建筑、祭祀活动场所、一般居住区、墓地等重要遗迹现象。在金沙遗址内已经出土了金器、铜器、玉 器、石器、漆木器等珍贵文物6000余件,还有大量的陶器、象牙以及野猪獠牙和鹿角。这些发现使我们对金沙时期古蜀人的生活、生产、丧葬习俗、宗教祭祀有 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遗址的性质、年代等也有了基本的结论。从这个遗址的规模和一些高规格的重要遗迹、遗物的发现推测,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文明之后,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古代蜀国的都邑所在。

  金沙遗址是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第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也是四川省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金沙遗址的发现,极大地拓展了古蜀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对 蜀文化起源、发展、衰亡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特别是为破解三星堆文明突然消亡之迷找到了有力的证据,可以说金沙遗址再现了古代蜀国的辉煌,复活了一段失落 /span>的历史,揭示了一个沉睡了三千多年的古代文明。并将成都市的建城史从距今23XX年提前到距今30XX年左右。

  金沙遗址的发现再次掀起了古蜀王国神秘的面纱。而金沙村这个成都市西北郊平淡无奇的小村庄,在XX年初顿时成为西部的磁场,社会关注的焦点,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到遗迹馆的路上】

  金沙遗址发现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和国家领导非常关心、关注金沙遗址的发掘、保护与建设工作,xx、xx、吴官正、乔石、宋平、尉建行、王 乐泉、吴仪、李岚清、李铁映、姜春云、陈至立等二十多位中央领导先后视察了金沙遗址,并指示要把金沙遗址发掘好、保护好、建设好。金沙遗址的保护与建设得 到了国家文物局、四川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成都市委、市政府在XX年底就划定了遗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XX年开 始进行遗址的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XX年底金沙遗址博物馆立项建设,XX年底全面建成。

  金沙遗址博物馆是在金沙遗址原址上建立起来的,占地面积达456亩(30公顷),总建筑面积约35000平方米,由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中心、园林区 等几个部分组成。建筑投资达3. 9亿元(不含土地费用)。园林区以生态保护为主,强调对遗址的保护,选择了大量长绿植物,如桢楠、银杏、水杉等。为了不破坏下面的地层,这些树木全部栽种 在深达2米的垫土之上。

  沿着我们左边的这条小路设置有“玉石之路”。我们远古的先民就是在一片荆棘中从遥远的高山上采选、运输出一块块玉石,为我们留下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今天 我们走在这条玉石之路,不知你能不能感受到古人玉石之路上的艰辛。在我们的右边竖立着古老沧桑的“乌木林”。成都平原在李冰修凿都江堰之前,水患较为严 重,河流经常改道,上游发洪水时常将各种树木冲埋于古河道中,经过30XX年—1XX年后都不腐烂,由于这种树木从表面到树芯都是乌黑色,四川人称之 为乌木,乌木的树种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由于乌木致密、有机质已分解完毕,不变形,不生虫,所以较为珍贵,俗话说“家有黄金万两,不如乌木一方”。金沙遗址 和成都平原附近都发现有大量的乌木,这些都是活的“化石”,充分说明远古时代的成都平原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我们面前的这座雕塑,它源于金沙遗址中出土的一件黄金饰品“太阳神鸟”金饰。其原件外径仅12.5厘米,厚度 0.02厘米, 这件雕塑作品在原物的基础上放大了近30倍。由于其造型寓意深远,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韵律,充满强烈的动感,是中国商周时期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典型 代表。太阳神鸟图案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也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XX年8月 16日被选定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XX年10月17日,太阳神鸟蜀绣制品又搭载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后返回地球。XX年12月18日,这个 永久性的纪念性雕塑作品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内揭幕。

【遗迹馆门外】

  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建筑是金沙遗址的遗迹馆。这座近圆形的斜坡式全钢结构建筑,总面积约7588平方米,高度19米,跨度63 米;是金沙遗址大型祭祀活动场所的发掘地点,保存有中国目前最为完整的大型祭祀遗迹场所;同时,这里的考古发掘还在继续进行。大家在这里一方面可现场感受 30XX年前古蜀国宏大的祭祀场面,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这里近距离实地观看考古发掘的过程,亲身体验考古工作的科学性与严谨性,还可亲眼目睹一件件珍贵文物 的出土。

【遗迹馆内】

  XX年2月8日,金沙王国尘封已久的大门在这里被悄然地打开。从现有的现象分析,这里是古蜀王国一处专用的滨河祭祀场所,它沿着古河道的南岸分布,面 积约10000平方米。古蜀人最初很可能是在河岸上进行祭祀,仪式结束后将祭品埋在河滩上,用土进行敷盖。下次祭祀仪式后又将祭品掩埋,层层垒叠,从商代 晚期直至春秋早期,经历了长约5XX年的漫长岁月。

  祭祀区的发掘从XX年初就开始了,目前已经出土的金、铜、玉、石、漆木器、陶器等文物的数量已达6000余件,还有大量珍贵的象牙、数以千计的野猪獠 牙、鹿角等。由于祭祀区的堆积情况极为复杂,出土的文物极其珍贵,很多文物还需即时进行保护,因此考古发掘的进度非常缓慢,发掘的面积和深度都还很有限。 我们大量的探方目前只到西周晚期的地层,离生土还有近3米深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color: #333333; font-size: 12pt; mso-ascii-font-family: ??; mso-hansi-font-family: ??">在考古工作中,有较几个专业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