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1-08-31

书本傅雷家书读后感

  翻阅着一篇篇书信,仿佛在隔空聆听傅雷父子之间的交谈,散发着难以抹去的关怀之香。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傅雷家书读后感,仅供参考!

  篇一、书本傅雷家书读后感

  平时并不太接触现代经典作品的研读,对其的精髓了解甚少,傅雷家书记得在中学时期语文课本里有摘取一部分,回忆起来只记得那是傅雷父子间的书信往来,而现在看完整本书却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新的反思!

  傅雷、傅聪、傅敏间联络是以书信方式,现在的发展如此迅速,手机电脑早就成为我们主要的通讯工具,方便快捷。但认真感受一下,是否觉得这种方便让我们彼此之间少了些什么?是珍惜,是真诚,是感情……看傅雷家书上的点点滴滴,感受到的是距离所不能阻隔的关爱教诲,是父母对子女的期盼,是相处的温暖和快乐……现在的家庭又有多少能真正做到如此,可以说这是许多人需要学习的。一个优良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可是有多少家庭可以适当地教育好孩子呢?在中国,许多家庭的教育不恰当,家长都没有用心与孩子沟通,不了解孩子的情况,没有正当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步入歧途,身心受到伤害,让孩子变得反叛。父母应该学习如何用合适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而我们则应该去感受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谢父母,另一方面也能学着去欣赏艺术,在生活的很好的处事做人,正确的走自己的道路。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傅雷在书信中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教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积极的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而且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但从书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个严父,对孩子要求极严,他为人极为严肃,性格倔强,一生追求艺术第一,真理第一;而傅聪年少气盛,更是一个“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人,所以导致后来的父子反目,傅聪离家出走。其实还是性格使然。但这件事对傅雷的打击很大,在这封家书里傅雷表达了作为一个父亲的真诚的愧疚之情。在我看来一个父亲能在孩子面前坦诚的承认自己的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傅雷不仅如此还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他的形象不仅在我心中上升了一个高度,相信在傅聪和傅敏的心里他们的父亲是个可亲,可敬,可爱,可佩的崇敬之人。

  最值得思考的是他们之间的相处之道,正如傅雷在信中对儿子说:“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处应该互相学习,包容彼此,改变自己。没有绝对正确的人,只有不愿去理解的人。

  当然,傅雷家书所表达出来的绝非只有这些,只是对于我来说这是最触动我内心的,期望以后的重读能带给我更多的学习和思考,因为他的精髓一两次的研读是无法了解透的。

  篇二、书本傅雷家书读后感

  还记得,初三时,因为在一次月考的阅读节选了这本书中的一段,读罢觉得意义深远,加之老师又对它进行了一番介绍及推荐,于是便迷恋上这本书,这本充满着父爱的教子书。

  再次翻出这本书,是因班级的作业,多了些许的强迫,不过也好,借此机会,重启《傅雷家书》,重新感悟,攀登这座雄峰,所谓“温故而知新”也便如此罢。

  《傅雷家书》是由傅雷先生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书,摘编了傅家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印象中,第一次读这本书,大体上都难以读懂,甚至觉得有些反常规,所以,记忆最深刻的,应是最浅显易懂的,所以,初三时,读完这本书,这句话最通俗不过了,也就印象最深刻了。“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

  这是傅雷老先生对儿子的最细微的从细小的生活细节开始。很多小细节,我也经常会疏忽。从说话,待人到礼仪,风俗都能恰到好处,也是成熟的表现。

  现在,读这本书要写读后感,着实不是一件易事。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妄加评论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自己之精髓。所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像读其它书一样,在旁边记录下所思所悟,相反,只是记录一些读完之后有感触的句子。至于写这篇读后感,我只列举一两句罢了。

  “比赛问题固然是重负,但无论如何要做一番思想准备。只要尽量以得失置之度外,就能心平气和,精神肉体完全放松,只有如此才能希望有好的成绩……倘若能常常想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名句,你一定会精神上放松得多。唯如此才能避免过度的劳顿与疲乏的感觉,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而是操心!”似乎,这一句有点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进入大学来,忙忙碌碌,每天忧心忡忡,压力山大,到头来,竟不知究竟在干什么,只知道,每天的赛跑不可属于他人,又怎能将得失至于度外,于是乎,操心过头,久了,也就累了。而下面这句话则给我这片渴望甘霖的干渴的大地降了及时雨。“下功夫叫自己心理上松动,保管叫你有好成绩。紧张对什么事都有弊无利。……存着”我尽我心“的观念,一紧张就马上叫自己宽驰,对付你的精神要像对付你的手与指一样,时时刻刻注意放松。”好吧,说实话,看完这句话并不能立马就解决你心中的一切问题,这当然需要慢慢品味,慢慢研读,或许,其中的奥妙才能解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