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的导游词(4)

时间:2021-08-31

  崇陵在建筑规模上比其它帝陵均小,没有大碑楼、石像生、二柱门等项建筑,但基本上沿袭了明、清两朝的陵寝制度,并集清代各陵的建筑经验于一体,采用先进的建筑技术,用料考究,主要建筑的三大殿全部采用质地坚硬的铜藻、铁藻木料构成,素有“铜梁铁柱”之称。隆恩殿内的四根明柱采用沥粉贴金盘龙装饰,为皇帝陵中的独到之处。檐下增设了通风孔,可使殿内空气流通,以防木料腐朽。就其建筑群体而论,设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宫殿四角设有散水坡,便于雨水的排放。明楼与三座门前分别挖砌了御带河,地宫内凿有十四个漏水眼与之相通,为地宫排水之用。

  崇陵虽建于清末民初,但建筑规制仍宏伟壮观。在众多的建筑物中,地宫工程最为浩大,崇陵地宫如同其它帝陵的地宫一样,为拱券式石结构建筑,共有四门九券。墓道全长63.19米,面积349.95米,空间2170.65立方米。四道石门是地宫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扇石门上浮雕菩萨立像一尊,佛像大小与真人差不多,各个头戴佛冠,身披伽裟,足蹬莲花座,手持法器,分别代表力量、智慧、愿望、富贵等。过了四道门便是地宫九券中最大的一个券—金券,这里是地宫的主体建筑,高大宽敝,内有宝床,上面安放着皇帝、皇后的梓宫。l

  1938年,一伙不明身份的军人盗掘了崇陵地宫,1980年由政府将其清理并对外开放。虽然崇陵地宫没有乾隆的裕陵地宫那样规模宏大,雕刻精美,但它却成为研究晚清皇帝陵寝地宫规制的实物见证。

  昌西陵

  在清西陵境内共有三座皇后陵,分别为泰东陵、昌西陵和慕东陵,其中泰东陵,无论从规模、规制上都是清代后陵中的姣姣者,而昌西陵在这些方面却无法与之媲美,但它却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建筑风格。在中国古建筑中只有两处回音壁,一处是天坛,而另一处以是昌西陵。

  昌西陵始建于1851年,完工于1853年,内葬嘉庆的孝和睿皇后,清朝从康熙初期开始,皇后薨于皇帝之后,便另选陵址,不再合葬帝陵地宫,而且陵寝不再另立陵名,而按皇帝陵寝所处方位而定,因其陵寝在昌陵西侧,所以定陵名为昌西陵。

  与其它皇后陵寝比起来,昌西陵的规制大为缩减。主要裁撤了方城明楼,缩减了隆恩殿和配殿的规制,隆恩殿由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改为单檐歇山,面阔五间,并裁撤了大殿及月台周围的石栏杆,不设丹陛石,配殿由五间改为三间。隆恩门也由五间改为三间,陵寝门的两个角门由带门楼改为随墙门,与妃园寝的园寝门一样。

  尽管昌西陵规制大为缩减,较前代皇后陵大为逊色,但也有其独特和值得称道的地方。

  昌西陵有回音壁。和其它陵寝一样,昌西陵后围墙也是弧形墙在陵寝建筑中叫罗圈墙,就可听到很大的回声,其形式和原理与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一样,因此人们把昌西陵的罗圈墙也称作回音壁。

  除回音壁以外,这里还有一块回音石,那就是宝顶前面倒数第七块条石。站在这块石头上讲话,就能听到比原声大十倍或数十倍的回声,所以人们称它为回音石,这种奇特的回音壁和回音石现象的出现,是声学原理和古代建筑形式的巧合。声波的波长肯定小于围墙半径,声波以束状沿墙连续反射前进,使声音像打电话般清晰地传到对方耳中。

  正是由于昌西陵的独到的建筑风格,使它对游人产生了无可替代的魅力,同时也对研究古代建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

  不难看出,清西陵是一部清朝历史的写照,体现了中国历代帝王陵寝的最高水准,更是一部精美的艺术杰作,座座陵寝都反映出清朝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生态文化和风水文化。成为自然环境与陵寝建筑相结合的最伟大的例子。

  朋友们,我们今天的旅游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的合作,请您留下宝贵的意见,真诚的欢迎您的再次光临,祝大家归途愉快,再见!

  l

【清西陵的导游词】相关文章:

1.精选清西陵导游词

2.清西陵旅游的导游词

3.河北清西陵导游词

4.关于清西陵导游词

5.四年级指清西陵导游词

6.石林的导游词

7.公园的导游词

8.宜兴的导游词

上一篇:清永陵导游词 下一篇:宋陵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