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开放型体育课程学科论文

时间:2021-08-31

构建开放型体育课程学科论文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明确指出,体育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健康的发展。要完成社会适应学习领域的目标,必须坚决地脱离学科中心课程影响下高度竞技化的课程观,树立开放型的大体育课程观。这一目标不是单靠每周两三节体育课就能完成的,如果一个学生只是在体育课上能完成学习任务,其余时间不去参与体育活动,他的整体健康水平是难于得到提高的。因此,将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如课外体育活动、课外健康教育活动,课外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等)相结合,家庭、学校、社区合作,树立大体育课程观,构建开放型体育课程,才能全面有效地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本文着重围绕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论述。

  关键词:开放型体育校园文化、开放型体育课程内容、开放型体育课程形式

一、理论基础

(一)开放型的大体育课程观

  开放型的大体育课程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以现代运动为核心的开放型学习内容,课内外结合的体育大课堂,学校-家庭-社区合作的学习形式。随着终身体育对学校体育影响的加深,人们把各种休闲娱乐性的、反映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新兴的运动项目纳入体育课程学习中,形成以现代运动为核心的开放型学习内容;在学校教育减负后,课余体育活动应成为大多数学生的主要选择,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各种俱乐部活动作出自己主观的选择,如减肥、形体、力量、康复等。体育俱乐部成为学生生活中最频繁接触的场所,形成课内外结合的体育大课堂;最后是通过学校、家庭、社区合作的学习形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如体育家庭作业、亲子活动日、社区体育活动等等。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社区可配备受过专门培训的体育健康指导员,负责社区各种体育活动的组织,这对解决体育资源的贫乏和促进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都有积极意义。

(二)开放型的体育课程

  开放型的课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活动场所来讲,体育课程不能理解为仅仅是学校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体育课程应是学校体育活动场所与校外活动场所的结合;二是从参与者来讲,体育课程不能理解为只是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事情,体育课程需要学校其他人员、家长、社区健身指导员等共同的参与;三是从课程的目标来讲,体育课程已不再是单一的“强身健体”课程,而是一门具有多目标的综合性课程,这些目标的实现单靠课堂教学是根本完成不了的,学校体育课程走向开放是一个趋势。

二、构建开放型体育课程

(一)创设开放型体育校园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人们在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即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是挖掘学生潜能、启发智力、促进能力发展的广阔天地,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群体文化。

  1、创设体育景观文化

  体育景观文化是存在于校园内的一切有形的体育硬件设施,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投资的大幅度提高,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必将有一个较大的改善,建起了塑胶跑道、篮球场、羽毛球场、足球场、网球场、游泳池等,这种改善必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每个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体育活动。此外,还可以加强体育有形资源的建设,例如各种体育雕塑与壁画,都为体育环境的渲染与烘托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创设体育制度文化

  体育制度文化是全校师生共同进行体育运动参与和体育人文精神建设的保证。体育制度规范学校体育工作,约束学校体育行为,指引学校体育发展方向。要把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就必须在日常工作中,依照学校管理制度的要求,制定出学校体育工作管理制度,并开展现代学校体育管理制度构建的专题研究,从而使之逐步完善。例如我校制定的“※※学校体育教学常规要求”、“※※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体育管理制度”等正是使我校的体育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3、创设体育行为文化

  体育行为文化是全校师生热心参与,积极运动的具体表现。既是体育又是文化,既是锻炼又是娱乐,既是运动又是教育,既能观赏又能参与。一是动员全民参与体育运动。学校建立校长挂帅,以体育科组为主,各职能部门共同协作配合的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各类活动有计划,有实施,有跟踪,有记录,有反馈,并都纳入教师和班级的考核之中。二是落实“两课”(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课)、“两操”( 早操和眼保健操)。三是组建体育俱乐部,开展相对稳定又不断创新的体育传统赛事,如运动会、跳绳比赛、长跑接力赛,篮球联赛、三棋排位赛、乒乓球赛、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等,不但有“擂台赛”,而且有“友谊赛”,更搞“对抗赛”,既有个人项目,也有集体项目,成为点缀学校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4、创设体育精神文化

  体育精神文化能在校园内营造一种健康文明、团结向上、高雅清新、竞争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是营造体育氛围。增添色彩和谐明快、造型与功能不一的体育设施,善于利用板报、橱窗、壁画、标语、海报等宣传阵地,结合市、国家、世界各类正在上演的热点体育活动展示体育风情,介绍健康知识。开通学校体育网,发布体育信息,共享体育资源。二是举办体育文化节。融体育知识、体育游戏、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征文、体育绘画、体育摄影等多种体育相关活动为一体。既有家长一同参与的亲子活动项目,又有学生个人与团队参加的竞赛项目,使这一周成为师生回味无穷、张扬体育文化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