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里导游词(3)

时间:2021-08-31

  制瓷胎。当然,不只是用单一的瓷石制瓷胎了,它还要加入一定的高岭土,两者混合之后,即可做瓷了。

  看完我们的古水碓跟古釉果作坊我将带大家去参观我们的古龙窑遗址,去往龙窑遗址的途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座庞大的窑柴垛,远看就象埃及金字塔。之前我已经给大家介绍过烧造瓷器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想必大家还记得吧。其中一个条件就是要有充分的燃料资源,而现在看到的就是松柴,我国古代烧窑用的燃料,主要是松柴和槎柴,统称窑柴。之所以建成这种形状,是为了使落在柴垛上面的雨水迅速流走,且不渗入柴垛里面,这样柴不易湿,干燥起来也很快,烧窑时就能提高热效率。

  在景德镇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里窑,十里焦。”意思是说烧一窑瓷器,要耗费十里的树林,由此可见烧窑的不易。据有关文献记载,明代窑小,一窑要用柴180担(约合9吨);清代窑大,一窑烧掉的柴竟达500担(约合25吨)。经过我们的金字塔形柴垛我们可以看见两处未经开发的龙窑遗址,它们都是元代的斜坡式龙窑。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一号龙窑遗址,这座龙窑为了有效保护,还没有发掘。该窑也是南宋时期的斜坡式龙窑,从一侧的护坡和堆积的物表上看说明当时的瓷业是多么的繁荣。该窑为南宋时期的斜坡式龙窑,总长19.2米,坡度18.5度,分为火膛、窑床和烟口三部分。窑床斜长18.6米,宽1.9米。窑壁厚0.3米,窑壁内面有一层厚0.05米左右的烧结窑汗,窑壁残高平均为1.3米。窑床底部用碎石块铺就而成。烟口为梯形。

  龙窑的西侧是一个古窑造型的茶楼——龙脉茶楼,坐在茶楼里,背后是大片的古陶瓷依存,对面是奔腾不息的瑶河,在这里所品尝的不是一般的茶,而是生长在千年窑址上的茶,这茶吸收了陶瓷的精华,饱含着悠久陶瓷文化,品这样的茶,可以充分领会古园、古窑、古风和古韵的意境。

  往前走的圆亭子下面就是我们的二号龙窑遗址,它烧窑始于南宋后期,终止于明代中叶,是瑶里境内至今发现的烧造年代最长的瓷窑之一。曾经一度被盗墓分子怀疑成宝藏古墓,因而被挖走部分瓷器,不尽完美。该窑为南宋时期的斜坡式龙窑。据了解,它总长11米,坡度20度,分为火膛、窑床和烟口三部分。窑床斜长9.5米,宽2米。窑壁残高平均为1.5米,该窑床不大的原由是龙窑向马蹄窑转型的小型龙窑。

  我们可以看到龙窑四周到处都是破损的瓷片,而这些瓷片的内底部都有一个

  没有上釉的圈,叫涩圈。它的形成是将器物重叠在一起装烧,其优点是产量高、成本低。为了防止器物之间发生粘结,于是陶工们在碗或盘的内心刮去一圈釉,这样碗盘重叠的部位就不会粘在一起。才形成涩圈,涩圈叠烧法即由此得名,其缺点也恰恰在于有一个涩圈。在涩圈的中间还可以看到有“福、禄、寿”之类的字或数字,因这些窑都是几户人家共同烧用的,为知道窑内的瓷器是谁家的,而写上了这些字来区分。

  明代以前我国南方各主要产瓷区广泛采用的都是龙窑,明代以后逐渐被葫芦窑、镇窑所代替。瑶里烧制瓷器所用的就是龙窑,我们眼前所看到这座就是现今发现中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最长的一座龙窑——三号龙窑遗址。它总长48.2米,坡度19.5度,分为火膛、窑床和烟口三部分。窑床斜长41.7米,宽2米。火膛有前后两个,前膛为长方形,后膛为葫芦形,直径0.7、1.3米。部分床段为内外两层,窑壁厚0.3米,窑壁内面有一层厚0.05米左右的烧结窑汗,窑壁残高平均为0.95米。窑床底部用碎石块铺就而成。烟口为梯形。

  它是如何进行烧制的呢?它分为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最低的一端(即山下)为火膛,最高的一端(即山上)开排烟孔。烟囱极低,只有1米高。龙窑窑背脊两侧相隔约70-75厘米距离,开一个洞,叫做鳞眼洞,是投放燃料和观察火焰温度的窗口。龙窑斜坡由下向上一个鳞眼一个鳞眼地燃烧,其原理就是火焰自然上升,热能充分利用,恰似一个卧著的大烟囱。烧下面时上面是低温,正好乾燥、去湿,完全符合陶瓷的烧成升温曲线要求。这样的龙窑有着怎样的一些优点,下面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它的优点主要在于热效高,节省燃料,生产周期短,产量大,烧制成本低,建造费用低廉,因此它常被称为青瓷的摇篮。但它的缺点也是同样存在的,因为窑身长且倾斜建筑,所以装窑与出窑的劳动强度很大,也就是说很花费人工,而且较难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此外,因窑内升温和降温快,不易保温,因此烧出的成品质量比较差。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窑址周围看到很多烧坏的瓷器的原因。

  瑶里早期的青花瓷无论胎釉质地还是装饰技法,都较为出色,可与景德镇市区同期民窑相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青花装饰,简约质朴,在青花瓷绘史上很有光彩。其纹饰多为缠枝莲纹、云气纹、绣球纹,比如这块瓷片上画的就是缠枝莲纹,它看上去画面清新,运笔如游龙行空,笔法娴熟,很有气势,逸笔草草,

  

【瑶里导游词三篇】相关文章:

1.瑶里行400字作文

2.花瑶景区导游词

3.琼瑶语录

4.有关璧瑶名言

5.碧瑶的语录

6.琼瑶爱情句子

7.万里长城导游词三篇

8.琼瑶剧里的经典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