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论文(2)

时间:2021-08-31

四、结论与讨论

  (一)小学教师对课改理念的.认同、知识能力的适应与发展状况为“中等偏上”

  首先,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当代教育新理念,对小学教师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无疑是一种挑战。而人的观念转变、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转变并非朝夕之事,可以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经验、体验、实践。小学教师在实践中基本接受与认同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

  其次,课程改革不是零散的、局部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行学校课程的全方位改革,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新概念、新命题等,小学教师要真正理解与掌握它,更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被调查小学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变化。

  再次,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对终身学习的自觉追求。因而小学教师在知识、能力、专业发展意识方面呈现“中等”现象实属正常,这也是被调查小学教师目前真实状况的反映。

  (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首选科研能力,其次是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而对教育知识与班级管理知识的需要比较弱

  在课程改革中,尽管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学科知识、科研能力获得提高最大,但这三项同样也是他们最需要发展的方面,只不过是顺序不同而已。

  科研能力是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此项能力以往并不为小学教师所必备,因而小学教师将其作为首选需要符合实际。新课程改革提出课程理念,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什么”和“怎么教”成为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尽管小学教师经过在职培训,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都有提高,但仍感不足。这表明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还处在补充学科知识与提高教学技能阶段。

  小学教师对教育知识与班级管理知识的需要比较弱,一方面是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所致,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目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只注重学科教学专业性,还没有意识到或需要教育专业性。

  (三)小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自身专业发展存在一些困惑与问题

  其一,各有五分之一的被试教师不想做教师和不喜欢教师职业,这一现象不容忽视。从事教师职业者自身的幸福与快乐、生活质量会直接影响小学生身心发展与小学教育状态。其二,小学教师主动学习与自觉探究的意识与能力状况并不乐观,与其他方面相比更显弱一些,这是制约他们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三,小学教师将自身专业发展动力与阻力主要归因于外,一方面反映了客观现实,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小学教师自主发展意识不强。这样的归因不利于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真正、持久动力来自于自身的生命发展需要。

  (四)小学教师最喜欢“脱产进修”,不喜欢“校本培训”

  绝大多数被调查小学教师喜欢“脱产进修”“教育专家现场指导”“名师指导”等,并不喜欢“校本培训”,在七个选项中仅排在第四位,且比例比前三项低十多个百分点。分析其原因:一是大多数小学教师觉得教学工作负担很重,难以有时间集中精力来学习、提升;二是小学教师本身已有较为丰富的实际教学体验和教学经验,需要一定的时间专门接受强化学习与训练;三是教师缺乏对校本培训本身的理解与研究,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流于形式,存在一定的问题。

五、对策建议

  (一)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支持性条件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客观环境的支持。富兰曾指出,改革就是改变大环境。领导者的工作就是要变革大环境——将新的元素引入局面之中,以便更好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改变局面,也就有机会改变人们短期或长期的行为。调查结果也显示影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学校气氛”“课改推动”等。因此学校要积极创设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性条件。

  首先,校长要具有、理解教育新理念,成为学校发展的“领跑者”,积极领导学校围绕教育新理念开展文化建设;

  其次,学校要开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将新的元素带入学校,让教师开阔视野,体验不同;

  第三,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组织、调动全体教师参与其中,引导教师持续不断地学习、践行教育新理念,在活动中体验改变。

  (二)加强小学教师的教育基本理论学习

  教育基本理论的缺乏是制约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实中许多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轻视或厌烦理论学习的现象,考察优秀小学教师与一般小学教师的一个重要不同在于,前者渴望教育理论的学习与获得,后者看重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因此可以通过诸如此类的比较、对话、案例分析、与理论工作者合作研究等方式,帮助小学教师意识到教育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不是系统学科知识体系的学习,而是与实践相结合的体验式学习我们要回到教育职场中,透过解析教师的教育经验,引导他们体验教育理论的价值与魅力,帮助他们提升理论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三)着重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

  教育研究能力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研究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旨在改善教育教学。从一定意义上讲,提升了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也就全面提升了小学教师的教育水平。调查显示小学教师这项能力很弱且迫切需要提高,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提升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

  首先,制订政策,引导鼓励小学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其次,创设条件,营造氛围,如给教师一定的时间,提供一定的辅导、资料、设备等;再次,搭建平台,在做中提升,如组织课题研究、学术论坛、教育叙事等活动,使教师在活动中学习、获得教育研究能力。

  (四)兼顾校本培训与脱产进修

  尽管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从脱产培训变为形式多样的工作渗透培训是国际教师教育的趋势,但基于我国具体情况,小学教师在职培训需要兼顾校本培训与脱产进修,且要有政策保证。脱产进修的时间、方式可以灵活多样,目前已探索的一些做法值得完善与推广,如师范大学生“顶岗实习”等。

【新课改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论文】相关文章:

1.新课改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2.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3.县域城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化论文

4.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挑战及教师教育的应对教育论文

5.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6.巧改对联故事

7.苏轼修改对联

8.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道路浅谈论文